2015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易错题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易错题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高考历史备考 黄金易错点 专题0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解析版)‎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 ‎ 1. “当辑里大经(加工的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答案:C ‎2.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省者。……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便于官府监管 C.带动民用工业 D.临近销售市场 答案:B ‎3.下表为轮船招商局在1873~1884年发展阶段商董(入股人)社会背景表,表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买办是洋务民用企业主要投资者 B.轮船招商局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斥 C.轮船招商局具有官商合办的性质 D.轮船招商局是资产阶级民族企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轮船招 ‎4.下表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据此可推断(  )‎ 10‎ 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 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 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 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答案:C ‎ 5.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答案:C 10‎ ‎6. 1945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 378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答案:A 本的过度膨胀加剧了国统区的危机,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10年,D项错误。‎ ‎7.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3.1‎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 C.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D.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 答案:D 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逐渐落后于欧洲,故D项正确。‎ ‎10. 1840年以来,经济现代化是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重大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0‎ 材料二 19世纪末,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他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是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1981~19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19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外国利器”和“制器之器”的涵义。简述该认识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我国经济现代化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的重要举措。(6分)‎ 答案:(1)“外国利器”:指西方以“坚船利炮”为代表的军事武器。“制器之器”:指西方的机器生产。‎ ‎【名师点睛,易错起源】‎ 易错起源1、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1、(2014·江苏单科)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D ‎【名师点睛】‎ 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知识角度 ‎①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②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形式。‎ ‎③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史观角度 ‎①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②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10‎ ‎③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影响、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之一。近年高考考查题目较多。复习备考时仍要重视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考查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及影响等。‎ 易错起源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历程、特征及影响 例2、(2014·大纲全国文综)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答案:C ‎【名师点睛】‎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2)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的源泉. 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轻工业领域发展、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工业结构和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不平衡的特点,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特征、成因,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且非选择题命题较多,主要利用图表材料,考查其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复习时应注意梳理每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特征及成因,综合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和影响。‎ 易错起源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习俗、思想观念的变化 ‎ 例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10‎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B ‎【名师点睛】近代以来社会生活、风俗及思想观念变化的特点 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以下特点: 1.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等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讲究奢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时尚. ‎ ‎2.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3.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引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社会习俗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都有所考查。复习备考时,一要准确记忆近代生活变迁的有关史实,理解其影响,同时与近代列强侵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综合分析其影响和特点;二要从社会史观角度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实际,分析思考近代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风尚变化的表现,理解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等。‎ ‎【易错练兵,虎口脱险】 ‎ ‎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 A.租界当局拥有制定交通规则的权力 B.上海交通领域出现了最新科技成果 C.交通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D.上海交通开始与西方近代文明接轨 答案:D ‎2.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C.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10‎ D.迎合了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答案:D ‎3.1861年,英国商人在其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似不如叙明大略,印入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 A.商品市场的扩大 B.经济结构的转型 C.商业广告的创制 D.推销技术的革新 答案:D ‎4.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如下表所示 其专业设置(  )‎ A.标志着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步 B.体现了维新派的政治诉求 C.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思想 D.有利于巩固清朝的统治 答案:C 解析: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A项 10‎ ‎5.在近代中国公司出现之初,不论官督商办的大公司,还是中小型公司,都积极地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并在市场上形成一股争购热潮,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工业企业的出现(  )‎ A.都依赖于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B.新股票发行“争购潮”的出现是实业救国的表现 C.政府鼓励扶持政策增强了市场的信心 D.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是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答案:D ‎6.1943年初,重庆的经济部门发表的一份工业报告中说:国民党统治区的3 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 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这表明(  )‎ A.当时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B.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C.当时中西部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战期间,日本或毁灭或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排除A项。该报告表明,抗战时期中西部地区工业数量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出于持久抗战的需要,将沿海企业内迁,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抗战期间,中西部地区成为抗战的后方基地,而“全国经济重心”仍然是东南沿海地区,排除C项。‎ ‎7.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晚清政府外贸概况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 ‎ 88 200 018两白银 ‎ ‎ 65 005 711两白银 ‎1895 ‎ ‎ 171 696 715两白银 ‎143 293 211两白银 ‎1905 ‎ ‎ 447 100 082两白银 ‎ 227 888 197两白银 ‎1911 ‎ ‎471 503 943两白银 ‎ 377 338 166两白银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 B.《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 10‎ 答案:C ‎8.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 ‎(单位:1 000海关两)‎ 年代 ‎ 各种机器和工具(A)‎ 农机具(B)‎ ‎ B/A(%)‎ ‎1912~1916‎ ‎15 956‎ ‎118‎ ‎0.74‎ ‎1917~1921‎ ‎39 269‎ ‎798‎ ‎2.03‎ ‎1922~1926‎ ‎43 074‎ ‎390‎ ‎0.91‎ ‎1927~1931‎ ‎55 192‎ ‎998‎ ‎1.81‎ 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答案:A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B、D两项表述错误;C项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失衡无关;故正确选项为A项。‎ ‎9.泉州“源和堂”原是晋江庄杰茂、庄杰赶兄弟于1915年着手创办的,厂址初设于青阳镇。1954年公私合营,并于翌年迁址泉州市区,企业性质由合营变为国营。1992年泉州市国营企业与外商合资,该厂更名为“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源和堂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泉州“源和堂”(  )‎ A.是泉州地区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B.其创办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C.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 D.最终恢复了原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身份 答案:B ‎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10‎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较早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措施。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保管与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 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在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6分)‎ 答案:(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 ‎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