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必修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测试题(有解析新人教必修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教学要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 (2)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1) 结合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联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来理解经济结构的变动 ‎ (2) 结合西方列强侵略的经济影响和洋务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3) 归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线索 ‎ ‎ 新课导入 ‎  郑观应《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 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 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曾对洋务运动中官督商办这种方式寄予厚望并大加赞扬,但在目睹官督商办形式的合理性逐渐消失,从扶持保护新式企业转变为阻碍新式企业发展的桎梏后,他发出愤懑的感叹,写下长诗《商务叹》。 诗中揭露说官督商办在名义上是由官府来保护商人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借此把商完全置于官的控制之下,商董在企业中毫无权利可言,好处归官所得,亏本要商人认赔。中国是何时出现郑观应笔下的官督商办企业的呢?它的出现对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 基础达标 ‎ 1. 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D)‎ ‎                  ‎ A. 外商企业大量涌入 B. 洋务工业取得成效 - 18 -‎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以后,中国生丝生产适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需要,出口数量直线上升,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就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2. 薛福成在《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中记载:“近年洋货骤赢,土货骤绌,中国每岁耗银至三四千万两,则以洋布、洋纱畅销故也。盖其物出自机器,洁白匀细,工者价廉。华民皆乐购用,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材料中的“而中国之织妇机女束手坐困者,奚啻千百万人”的本质问题是 (A)‎ A. 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外国资本的侵略 C. 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 D. 中国的专业性劳动力进一步扩大 解析 题干求答词是“本质问题”,依据材料中的描述,体现为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手工业者破产,体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而B“民族工业”概念有误,C是表象,D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 3.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A)‎ A.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解析 仔细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前两句讲的是搞了三十多年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效仿洋人,建立了近代海军,向军事近代化迈进;后两句讲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 4. 华侨商人陈启源鉴于世界生丝市场的厂丝(即机器所缫之丝)热销行情和广州土丝出口衰落的状况,于1873年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它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较大,售价也比土丝高1/3,获利颇丰。以上内容可以印证 (B)‎ A. 传统自然经济全面瓦解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 近代中国缫丝业世界领先 解析 从材料中的“华侨商人”、“1873年……创办”可以得知,该企业属于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课本上也将其称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以印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项正确。‎ ‎ 5.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所起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 使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B. 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技术条件 C.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 刺激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劳动力、市场和技术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了这些条件。‎ ‎ 6. (冲A)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信息的是 (D)‎ - 18 -‎ ‎1863年俄商的顺丰砖茶厂  汉阳铁厂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继昌隆缫丝厂 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 D. 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 解析 图片中的四个企业中,第一个是外商企业,第二个是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后两个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们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是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它们在中国的出现,说明了“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D项正确。‎ ‎ 7. 对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民用企业中的“近代”的正确理解是 (C)‎ A.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C. 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产生 D. 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解析 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中国近代化起步是从工业化开始的,其特征是机器生产方式。‎ ‎ 8. 外资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是 (C)‎ A. 资本主义性质 B. 私人经营 C. 使用机器生产   D. 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解析 用排除法做最适宜,A、B、D洋务运动不符合,洋务经济是封建官僚经济,包括官办,产品也不是为了投入市场的。‎ ‎ 9. (判断正误)(2014年苏州模拟卷)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B)‎ 解析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等地的手工丝织业中,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并没有在近代成长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产生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关系。‎ ‎10. (判断正误)(2014年盐城模拟卷)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开始就遭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B)‎ 解析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开始遭受的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1927年蒋介石上台以后,形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这时民族资本主义才开始“遭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 巩固提升 一、 选择题 ‎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的出口量大增,其客观进步性表现在  (B)‎ A. 使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增 B. 使农民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 18 -‎ C. 使清政府贸易逆差得到扭转 D. 使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增强 解析 用排除法做最为适宜,鸦片战争后关税自主权丧失,中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因此A、C、D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 2. 张之洞说:“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C)‎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军用、民用工业并重 C. 优先发展基础工业 D. 推动国民经济军事化 解析 解答本题需阅读和理解材料。张之洞此言强调的是不论军用还是民生,都离不开钢铁,这表明他主张“优先发展基础工业”,这也是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主持创办东亚第一大铁厂——汉阳铁厂的初衷。‎ ‎ 3. 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的英国传教土傅兰雅说 :“半生心血……唯望中国多兴西法,推广格致,自强自富。”但他后来却把在中国的奋斗称为“南柯一梦”,其原因不包括的是 (A)‎ A. 洋务运动没有推动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B.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了 C. 中国没有实现“自强”、 “求富”的目标 D. 对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失望 解析 洋务运动被称为“南柯一梦”的原因并非其“没有推动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洋务运动中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4. 产生于上海的中国近代企业除发昌机器厂外还有 (A)‎ ‎① 江南制造总局 ② 轮船招商局 ③ 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 继昌隆缫丝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首先明确“近代企业”的含义是采用机器生产方式的企业,因此洋务运动中的两大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③④分别在天津和广东,故只能选A。‎ ‎ 5. (2014年宿迁模拟卷)“民族工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只要是中国人办的,都是民族工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只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地,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符合“狭义的”、 “一般地”两个条件看,下列属于民族工业的是 (D)‎ A. 明朝松江暑袜店 ‎ B. 英商耶松船厂 C. 轮船招商局 ‎ D. 上海发昌机器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A项是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B项是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出现的外商企业;C项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D项符合材料的两个条件,是民营资本、私人创办的企业,使用机器生产,属于中国近代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6.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 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 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 ③ 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 - 18 -‎ 解析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鸦片战争后,中国步入近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因此正确选项是D。‎ 二、 非选择题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早期企业 汉阳铁厂 开平矿务局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 ‎(2)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析 材料上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两种类型的新式工业,第一、二幅图是洋务派企业,第三幅图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一问要求概括说明现象并分析原因,对学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第二问给出论点,要求学生进行论证,实际上是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有哪些历史影响。要教会学生凡是答背景(原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等都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回答,这样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可以减少失分。‎ 答案 (1) 新气象: 产生了一批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主要原因: 近代小农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的需要。 (2) 经济: 产生了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引起国人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史料研读 一、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18 -‎ ‎ 【解读】 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社会已经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断了中国按部就班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进程。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逐渐破坏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3.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也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2. 外国商品输入对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冲击 今自夷人来厦①开市②,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③,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④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 【解读】 这段资料揭示了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分解作用,特别是五口通商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趋于解体,进而侵蚀和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注释】 ① 厦: 厦门。② 开市: 根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厦门是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五个沿海通商口岸之一。③ 厦口: 厦门。④ 鬻: 卖。‎ 二、 洋务运动的兴起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①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②,可以勤远略③。‎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二 自定约④以来,八载于兹,中外交涉事务,万分棘手,臣等公同竭力维持,近日大致虽称驯顺,第⑤苟且敷衍目前则可,以为即此可以防范数年、数十年之后则不可。是以臣等筹思长久之策,与各疆臣⑥通盘熟算,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制造机器各法,教练洋枪队伍,派赴周游各国访其风土人情,并于京畿⑦一带设立六军,藉资拱卫⑧: 凡此苦心孤诣,无非欲图自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二册 ‎ 【解读】 曾国藩和恭亲王奕分别是近代洋务派在地方和中央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兴起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正是奕所说的“欲图自强”。还提出了引进西方新式武备、机器设备和技术等具体的途径和手段。洋务运动迅速兴起的最直接的契机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威胁清朝专制集权统治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见,洋务运动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而反对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制度,其根本出发点仍然是为了维护清朝政府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些局限性都造成了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结局。 ‎ ‎【注释】 ① 覃思: 深思。② 发逆: 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蔑称。③ 勤远略: 指替皇帝解除外患。④ 定约: 指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⑤ 第: 但。⑥ 疆臣: 地方督抚大员。⑦ 京畿: 北京及其附近的地方。⑧ 拱卫: 环绕在周围保卫着。‎ 三、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和经营 - 18 -‎ 材料一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①,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②”,以其交洋人也。丝比用手更细滑光洁,售价亦三之一。每间丝偈大者女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两、四两不等。肇于光绪③壬申之岁④,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顺⑤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员⑥,远近胥⑦蒙其利。复设小机器,每人一具,携归家自,缫出之丝无多寡,市上均有店收买之,其利更溥⑧。‎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二 机器制造创于泰西⑨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⑩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事系创举,尚未通行。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闻将续到一座,设肆于天津孔道云。‎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 【解读】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在近代机器化大生产的示范和刺激下,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方式的产物。采取先进的机器生产,采用雇佣工人,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色彩。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非常具有吸引力,传播得也比较迅速。可见,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基础,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随着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逐渐形成,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逐渐产生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一经产生,便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却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从一开始就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也制约了其长远的发展。‎ ‎【注释】 ① 陈启沅: 字芷馨,广东南海县简村堡简村乡人。② 鬼: 线。③ 光绪: 应为同治。④ 壬申之岁: 1872年。⑤ 南、顺: 指广东的南海、顺德。⑥ 员: 即“圆”。⑦ 胥: 都。⑧ 溥: 即“普”。⑨ 泰西: 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⑩ 宁人: 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 资料卡片 同文馆的建立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从事翻译工作,但正式设立外语学校却晚至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同文馆。在清政府与外国订立《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时,竟连一个懂得外文的中国人都找不到,任凭侵略者蒙骗。‎ ‎ 1861年奕奏请设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和外交人才。1862年8月,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教师英国人包尔腾,法国人司默灵、毕利干,俄国人柏林,美国人丁韪良、傅兰雅、海灵敦等。丁韪良从1869年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总税务司赫德兼任监察官,实际控制了经费和人事大权。‎ 同文馆完全按正规学校来办,陆续开设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只招收十三四岁以下八旗子弟,后又招收15—25岁的满汉学员,也招收不限年龄的满汉学员。学习期限初定3年,到1876年分为两种:一是由外文而及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8年;二是年龄稍大、仅凭中文译本学习天文、化学、测地等科的学生,学制5年。1867年时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学生最多时达120人。毕业生大多任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其他洋务机构官员。设有印刷所,翻译刊印《万国公法》及数理化和文史等方面书籍。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18 -‎ 教学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教学要求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1)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 (2)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 (3)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 (4) 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 (1) 通过曲线图、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 ‎ (2) 分析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演进过程中或发展或萎缩的阶段性原因,然后再整体概述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 ‎ 新课导入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后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从薄弱到增强(结合课本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由此导入新课。‎ 基础达标 ‎ 1. (2014年扬州模拟卷)“1894年,全国棉布消费总量中,进口布所占比重达到14.1%,在纺与织分离的同时,织与耕的分离过程也开始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B)‎ ‎                  ‎ A. 土地兼并严重 - 18 -‎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民族工业急剧萎缩 D.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解析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其标志是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表现之一是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二是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到甲午战争时的19世纪90年代,进口布的比例上升,也反映了这两个“分离”的过程。‎ ‎ 2. (2013年江苏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卷)‎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A. 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时空感知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898年9月21日”可以得知此时是清末,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其他选项都属于民国时期。‎ ‎ 3. 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B)‎ ‎①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 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 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 该题用排除法做最为适宜,根据学习可知中国近代重工业薄弱,故排除②。‎ ‎ 4. (2014年无锡模拟卷)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不少国货工厂“生意发达,日不暇给”,许多企业绝处逢生。如创办于1905年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辛亥革命前因铺行不畅,资本亏损颇多。辛亥革命后受这种风气鼓舞,货品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材料中所说的“这种风气”指(D)‎ - 18 -‎ A. 对外商战,发展外贸 ‎ B. 推翻专制,建立民主 C.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 D. 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解析 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5.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D)‎ ‎① 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 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 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 根据图画上飞机的出现,可得出20世纪初的结论,根据图上文字可表达实业强国的愿望,根据画面反映出的自然状况及所学知识可得出分布在沿海的结论,故选①②④。③错在“广泛使用”的表述上。‎ ‎ 6. 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C)‎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解析 题干材料中提供了重要的时间信息即1927年,“此十年间”指的是27—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10年,因此依据教材分析原因,表述C为正确的。‎ ‎ 7. (2014年镇江模拟卷)1927—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国民教育发展纲要》,大幅度提高大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该纲要实施的物质基础是 (B)‎ A. 国内政治稳定 B. 民族工业显著发展 C. 国共两党密切合作 D.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解析 注意题目问的是“物质基础”,可以排除属于政治范畴的A、C两项,况且这十年是国共对峙时期,没有国共合作。D项当时还远远没有达到。人教版课本表述为“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B项正确。‎ ‎ 8. “占全国民族工业50%以上的上海,仅1937年8月到1938年3月,被摧毁的工厂就达2000多家,损失价值在8亿元以上。”上述材料说明 (B)‎ A. 国民党的统治使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B. 日本侵华战争使民族工业遭到破坏 C. 国内战争使民族工业遭到破坏 D. 官僚资本的压制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18 -‎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提到的时间,1937年8月,日军侵略上海。‎ ‎ 9. (判断正误)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反对世界大战。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读懂材料,理解材料,弄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政府发表该饬文应是宣扬实业救国而非“反对世界大战”。‎ ‎10. (判断正误)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图中的“秋”、“冬”分别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A)‎ 解析 图中的“春”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夏”指的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秋”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日军侵略掠夺和官僚资本膨胀的沉重打击,民族资本萎缩;“冬”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遭受美国商品倾销和官僚资本挤压的双重打击,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新的春天”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工业得到国家的扶持帮助,焕发了新的生机。‎ 巩固提升 一、 选择题 ‎ 1. 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1913年) ‎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  该材料不能说明 (D)‎ A. 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 B. 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 C. 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D. 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 解析 从表格提供的信息(资本数和设厂数)可以得出A、B、C的结论,但是没有技术力量方面的对比数据,因此无法说明D的结论。‎ ‎ 2. (2014年宿迁模拟卷)下面柱状图反映的是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下列关于其中第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18 -‎ ‎                  ‎ A.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 清朝政府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群众性“抵制日货,爱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 解析 该柱状图的第二阶段已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之后,C项明显不正确。‎ ‎ 3. (2014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卷)1922年,北京、上海多家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D)‎ 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D.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解析 张謇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工商巨子之一,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 4. (2014年扬州模拟卷)观察下表,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B)‎ 时间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 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 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 十月革命的推动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 表格数据表明,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人数急剧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由于这一时期新建企业和扩建企业的大幅度增多,这就必然带来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 5. (2014年苏州模拟卷)“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D)‎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18 -‎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四大家族以“接收”的名义,侵吞了日伪的财产,所以说“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国民党违背民意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所以说“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所以说“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特权,所以说“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 6. 假如你的家族是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家族不可能出现的经历是 (A)‎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纺织厂 B. 一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 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 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 解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洋务运动诱导下中国的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民族企业。‎ 二、 非选择题 ‎ 7. (冲A)“他们(民族企业家)穿越百年风尘,身着青衫,面无表情,正砸响门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像张謇等士绅文人,在甲午战败之后之所以突然开始投资办现代企业,主要是出于政治和思想动机。其行动是由于在思想上改变了信仰,或者受其他思想感染所致。中国的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具有某种出于自愿的理想主义的特点。‎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 终于又过了一年半,到1899年夏天,大生纱厂才算筹足资金开了工。……到1900年2月,大生纱厂就赚回利润2.6万两白银。……在大生创办之初,他亲自执笔撰写《厂约》,对自己和几个董事作了分工,各人均有明确的职责,奖罚措施、利润分配方式等都有具体规定,每天下午两点各部门主管举行例会,有什么问题及时在这个会上讨论解决。‎ ‎——吴晓波《激荡一百年》‎ 材料三 自1912年至1921年,大生纱厂的利润率平均高达44.44%,10年盈利累计1161万9千两,相当于1899—1911年13年纯利润总和的3.61倍。‎ ‎——单强《工业化与社会变迁》‎ 材料四 下图是江苏南通城市剪影 图一 图二 材料五 “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 ……(他)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现代企业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企业此时得以发展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大生纱厂这10年的迅猛发展,有何特别的客观原因?‎ ‎(4) 材料四中的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南通的什么变化? 南通籍状元张謇与此变化有何关系? ‎ ‎(5) 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 - 18 -‎ 解析 本题以江苏南通籍著名实业家张謇的事迹为主线,展现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史发展画卷,有较大的难度。第一问的“因素”课本没有现成的表述,要求概括,仔细阅读材料很重要;第二问的“原因”注意时间是“1899年”,即甲午战争后,不要误答为辛亥革命后;第三问的时间是辛亥革命后,答“状况”和“原因”相对容易些,但要注意问的是“客观原因”,不要什么原因都答;第四问要仔细观察图片,找出变化之处并与张謇相联系;第五问谈“认识”要根据材料所讲的两个方面,紧扣主题回答,不写空话。‎ 答案 (1) 政治: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经世致用。 (2) 原因: 张謇对企业管理科学严格;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3) 状况: 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客观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大战,给民族企业带来发展的空间。 (4) 变化: 从传统城市到近代城市的变化。关系:张謇投身实业,兴办大生纱厂和公益工程等,有力地推进了南通城市近代化。 (5) 伟大: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史料研读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清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31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32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33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 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 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2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 【解读】 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采取了诸多奖励实业的措施。袁世凯在天津设立的直隶工艺总局,成为当地振兴实业的指导机关,由周学熙负责。端方在出国考察后提出以振兴农工商业的主张,得到清廷的支持。1910年6月首届南洋劝业会在江宁(今南京)开幕,对于投资实业者以爵位奖赏,是一种开拓性的做法,改变了中国上千年的贱商传统。‎ 二、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 孙中山与民初振兴实业的浪潮 材料一 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我国开矿屡屡失败,亦因往昔不用机器之故。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今日诸君发起机器公会,乃是强国之预兆。但机器系思想发生,系一种深湛学理,如无学识,既不能发明新机器,亦不能管理新机器。所以诸君发起此会,第一要研究学理,研究愈深进步愈速,如水气蒸气亦可以代煤力。今日之会,为中国自古未有之事,尚望诸公努力,自用聪明才力,发明种种机器,庶几驾乎各国之上,方不负今日开会之盛也。‎ ‎——《在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余对于中国之经济发展深具热诚,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中国亦与各大国发展之情形相同,所急切需要者,乃交通之便。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且路线敷设以后,则物产之价值势必增涨数倍。因此种路线,不啻将昔日市场与生产者遥远之距离,缩短于咫尺之间也。至于地下蕴藏之采掘,金属物产之开发,其利益之丰厚,乃显而易见者,固不待赘言者也。‎ ‎——《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 ‎ - 18 -‎ ‎【解读】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民国初年,孙中山特别关注发展实业问题。提出机器强国、机器灌溉文明的观点,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将交通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视为发展实业的中心任务,这一计划表现了孙中山高瞻远瞩的气魄,但也具有相当的空想性。孙中山认为,铁路交通建设能加强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与流动,从而消除地方之间的隔阂。能缩短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有助于金属矿产等物产的开发,从而创造丰厚的价值与利益。发展交通事业是孙中山的一项重要经济主张,开发实业是其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 ‎2. 民族工业的发展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5、6年殆值千万。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铅,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其尤可惊异者,厥为钨矿。钨之发现,始于民国4年,至6、7年,则江西湖南广东所产几达4 000余吨,价值1 000万元。世界产钨之国,除美国外,殆以吾国为最。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 ‎【解读】 课文主要叙述这一时期轻工业发展的情况,这则资料作为重工业情况加以补充。‎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自暇不给,对华投资减少。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或称“黄金时代”。战争期间,煤、金属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使中国的煤矿、金属矿开采有一个大的发展,获取的利润惊人。2. 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陷于举步维艰的状态。这段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发展艰难曲折,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仍较为落后,行业门类不齐全,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材料一 ……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 ‎ 一、 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 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 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四、 统制人口,不使过庶,并限制劣种之传殖。‎ 五、 统制大规模工业,创造国家资本。‎ 六、 统制国民消费,使之合理化。‎ ‎——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 材料二 如果我们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目的怎样呢?我们认为可以分下列几点: ‎ 一、 完成国民的自给自足,在计划之下满足社会的需要。所谓的自给自足当然不是恢复古代社会的自给自足,仍然对外有国际贸易,不过期求得到国际借贷的平衡罢了。‎ 二、 摧毁封建势力,完成中国的产业革命。注意,可不是要由此造成有力的资产阶级,所以一定要由国家有计划地推行一切经济建设。这种建设不是属于哪个阶级的,而是大众的。当然不是提倡阶级斗争,同时反对阶级的剥削。‎ 三、 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 四、 求得社会经济的向上之外,同时还要求得平衡。质言之,要永远消除对立的社会关系,准备大同世界的物质条件。‎ ‎——罗敦伟《统制经济的基础理论》 ‎ ‎【解读】 上述两则材料选自20世纪30年代《申报月刊》上发表的经济论文,阐述有关统制经济的政策与理论。“统制经济”的思想在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风靡一时。“统制经济”的指导原理,可用“公益有优先于私利”来概括。1. 统制经济的方法是以国家权力限制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调控金融及产业政策,调控供求关系、物价、分配、消费等。2. 作者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国家力量,完成民族工业的建设,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解除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3.‎ - 18 -‎ ‎ 主张统制经济理论的学者强调统制经济的长处,却对其可能带来的官僚主义的弊端缺乏认识。国民政府搞的“统制经济”,受世界性的国家干涉经济领域的浪潮影响。‎ 资料卡片 一、 近代化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二、 鸦片战争后的几种经济形式 ‎1. 自然经济 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基本生存条件,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滞缓性,缺少活力。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主要表现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 但自然经济的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 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是近代进步性、革命性的经济成分,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中国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外国资本,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他们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消亡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没收官僚资本”措施中。‎ 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比重较大,本国资本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比重很大,且畸形发展,民族资本比重很小,实力较弱。‎ 第三单元 单元归纳与整合 单元归纳 - 18 -‎ 单元整合 一、 阶段特征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二是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短暂春天的出现,再到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 ‎1. 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变局,这种变局首先从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入侵,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趋于解体;洋务运动的兴起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诱导作用;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2. 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初步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活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一战结束后,随着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开始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并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排挤,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二、 知识整合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中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 ‎(2) 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使自然经济趋于解体。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也刺激了中国的一些官僚、商人,他们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3)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民办企业起到了诱导作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后期创办的工业已具有资本主义性质。除此之外,洋务派还创建海军,发展近代教育,办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18 -‎ ‎(2) 分布地区: 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3) 代表企业: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 原因: ①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时间: 19世纪末。‎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 原因:‎ ‎① 民国初期,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④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是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 ‎(2) 时间: 民国初期(一战期间)。‎ ‎5.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原因:‎ ‎① 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或措施。‎ ‎②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对沦陷区的掠夺和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施的战时体制,造成民族资本的萎缩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2) 时间: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3) 特点: 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日益萎缩。‎ ‎6. 民族工业的陷入绝境 ‎(1) 原因:‎ ‎① 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② 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③ 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2) 时间: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 18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