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中考数学样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年中考数学学科说明.pdf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8年江西中考数学样卷(附答案)》

共有 3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江西中考数学样卷(附答案)》 共有 3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5 页 江西省 2018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学学科说明 江西省 2018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学科说明是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编制而成的。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应当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查,不仅要考查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更 多地关注对数学思想方法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数感、 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 识与应用意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和数学表达等方面的考查。 一、指导思想 中考数学学业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 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 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的、具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所占分值比例约为 45%、40%、 15%,并将综合与实践应用的考查渗透到上述三个领域的内容之中。 试题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组成,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的分值 比例为 30%:70%。 客观性试题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 6 道,每道 3 分,共 18 分;填空题 6 道,每 道 3 分,共 18 分;主观性试题有 11 道,包括操作(作图)题和解答题(含计算题、证明题、 开放题、探索题、应用题等),共 84 分(见下表)。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 题只要求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作图题只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 作法;解答题在解答时都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题量 6 6 5 3 2 1 23 分值 18 18 30 24 18 12 120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三种试题分值之比为 5:3.5:1.5。 整卷试题的难度系数约为 0.6。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数与代数部分 1.数与式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以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 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6)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第 2 页,共 5 页 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7)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 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8)了解近似数,并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9)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 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10)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 或几何意义。 (11)会求代数式的值。 (1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13)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 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14)了解公式   22a b a b a b    ; 2 222a b a ab b    的几何背景,并能进 行简单计算。 (15)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其中指数是正整 数)。 (16)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 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2.方程与不等式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 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用观察、画图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 (3)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理解配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会 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5)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6)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7)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8)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3.函数 (1)能探索简单、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 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4)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 函数值。 (5)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6)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表达式。 (7)会画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正比 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式理解其性质,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 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8)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第 3 页,共 5 页 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9)能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部分 1.图形的性质 (1) 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理解两点间距 离的意义,会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2)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的和与差,认 识度、分、秒,会进行角度的简单换算。 (3)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4)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5)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及有关性质。 (6)知道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 条直线的垂线。 (7)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8)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有关性质。 (9)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 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 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11)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 角形的角平分钱、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知道三角形的内心、外心。 (1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4)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 形的条件;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15)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 条件。 (16)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 直角三角形。 (17)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和圆的关 系。 (18)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 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条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19)理解圆、弧、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弧、等圆的概念,了解点与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0)掌握垂径定。 (21)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其所对弧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 的特征,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22)掌握切线的概念,理解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 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了解切线长定理。 (23)会计算圆的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24)能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 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第 4 页,共 5 页 (25)能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已 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做直 角三角。 (26)能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27)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要 求写出作法。 (28)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29)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 (30)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的包装)。 (31)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影。 (32)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 2.图形的变化 (1)了解轴对称及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知道简单图形 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3)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正多边形、 圆)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4)能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5)了解平移的意义,理解它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6)了解旋转的意义,理解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 基本性质。 (7)了解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 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8)知道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能灵活运用轴对称、 平移和旋转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9)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与黄金分割。 (10)了解相似的意义;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11)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12)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13)认识锐角三角函数(sinA,cosA,tanA),知道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14)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图形与坐标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中, 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4.图形与证明 (1)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分命 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 命题不一定成立。 (2)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第 5 页,共 5 页 (3)知道反证法的含义。 (4)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知道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5)掌握以下基本事实: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 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②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 角形全等。 ④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6)掌握下列定理与推论: 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原理。 ④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⑤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⑦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⑧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三)统计与概率部分 1.抽样与数据分析 (1)能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处理较为简单的数据。 (2)了解抽样的必要性、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知道不同 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3)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中位数、众数、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会计算加权平均 数;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 (5)会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会计算方差,并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6)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 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 差。 (8)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了解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 (9)能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发表自己的 看法。 2.概率 (1)了解概率的意义,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2)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四) 综合与实践部分 1.结合实际情境,经历由设计方案到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 过程,并在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了解获得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了解所学过知识 (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