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化学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化学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归纳 ‎(一)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常考点归纳 ‎1.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微粒有 分子(5种):Ne、HF、H2O、NH3、CH4‎ 阳离子(5种):Na+、Mg2+、Al3+、NH、H3O+‎ 阴离子(5种):F-、O2-、N3-、OH-、NH ‎2.核外电子数为18的微粒有 分子:Ar、HCl、H2S、PH3、SiH4、H2O2、N2H4、C2H6‎ 阳离子:K+、Ca2+‎ 阴离子:Cl-、S2-、HS-、O ‎3.原子里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H、2H、3H。‎ ‎4.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如:O2、O3等。‎ ‎5.半径比较:先看层数后看质子数再看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r(S2-)>r(Cl-)>r(K+)>r(Ca2+)。‎ ‎6.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这里的元素性质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7.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共有7个周期,要记住前六周期每个周期元素的种数分别为2、8、8、18、18、32)。‎ ‎8.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要记住纵行和族之间的关系)‎ ‎9.Fe是26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Ⅷ族(第8列,第8、9、10三列称为第Ⅷ族)‎ ‎10.超铀元素:指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元素。‎ ‎11.过渡金属包括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中的所有元素,全都是金属元素,且最外层都是1~2个电子。‎ ‎12.镧系元素在第六周期、锕系元素在第七周期,它们都在第3列(即第ⅢB族)‎ ‎13.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叫做价电子。‎ ‎1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所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15.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也越强。‎ ‎[正误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原子(×)‎ ‎(2)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3)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也可能大于4(√)‎ ‎(4)双原子分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5)非金属元素原子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6)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7)三氯化硼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满足了8电子结构(×)‎ ‎(8)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9)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的ⅡA的强(√)‎ ‎(10)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N,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氟气能置换水中的氧,氧气也能置换出氨中的氮(√)‎ ‎(11)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 ‎(12)同一周期不可能存在电荷数相同的阳离子(×)‎ 5‎ ‎(13)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14)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非金属元素最多有23种(√)‎ ‎(二)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常考点归纳 ‎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对于反应aA(g)+bB(s)===cC(g),条件的变化(其他条件不发生变化)引起的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如表所示。‎ 条件的变化 化学反应 速率的变化 理论解释 增大A的浓度 增大 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升高温度 增大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恒容条件下,‎ 增加A 增大 相当于增大A的浓度 恒容条件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总压强增大 不变 反应物浓度没有发生变化 恒压条件下,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总压强不变 减小 相当于增大容器的体积,反应物浓度减小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 增大 降低反应活化能,使更多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增加了有效碰撞次数 把B(s)粉碎成粉末 增大 接触面积增大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方法 反应实例 ‎ 条件变化与平衡移动方向(其他条件不变)‎ 达新平衡后 转化率变化 ‎2SO2(g)+O2(g)2SO3(g) ‎ ΔH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虽然转化率也能表示反应进行的限度,但转化率不仅与温度有关,而且与起始条件有关。K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无关。‎ ‎(1)不要把反应体系中纯固体、纯液体以及稀水溶液中水的浓度写进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如:‎ CaCO3(s)CaO(s)+CO2(g) K=c(CO2)‎ Cr2O(aq)+H2O(l)2CrO(aq)+2H+(aq)‎ K= 但在非水溶液中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应写进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如:‎ C2H5OH(l)+CH3COOH(l)CH3COOC2H5(l)+H2O(l) K= ‎(2)同一化学反应,方程式写法不同,其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数值亦不同。如:‎ N2O4(g)2NO2(g) K= N2O4(g)NO2(g) K′= K=K′2‎ ‎2NO2(g)N2O4(g) K″== ‎(3)可逆反应进行到某时刻(包括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称为浓度商(Q)。则当Q=K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QK时说明反应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正误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就不再进行(  )‎ ‎(2)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3)在恒温条件下,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4)在一定条件下,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 ‎(5)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6)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7)加入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率,改变了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8)同一反应,在相同时间间隔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和意义都不一定相同(  )‎ ‎(9)5 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 1 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 ‎(10)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速率成正比(  )‎ ‎(11)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12)在恒容条件下,有两个平衡体系:A(g)2B(g);‎2A(g)B(g),都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变小(  )‎ ‎(13)在一定条件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变大(  )‎ ‎(14)在FeCl3+3KSCN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颜色变浅(  )‎ ‎(15)由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的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 5‎ ‎(16)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增大(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用正误判断法回扣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问题 ‎[正误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温度下,水溶液中c(H+)和c(OH-)的相对大小都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弱(×)‎ ‎(3)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4)pH=4的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都降低(×)‎ ‎(5)无论在酸溶液中还是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 ‎(6)p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7)常温下,pH=7的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顺序为c(NH)=c(Cl-)>c(OH-)=c(H+)(√)‎ ‎(8)乙酸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CH3COOH、CH3COO-、H+、OH-、H2O(√)‎ ‎(9)在相同温度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硝酸溶液、硫酸溶液和乙酸溶液中,pH最小的是硫酸(√)‎ ‎(10)某盐溶液呈酸性,一定是由水解引起的(×)‎ ‎(11)水解方程式都必须写“”(×)‎ ‎(12)AgCl(s)溶解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sp=(×)‎ ‎(13)沉淀转化只能是Ksp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小的沉淀(×)‎ ‎(14)中和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消耗的NaOH的量相同(×)‎ ‎(15)制备无水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16)用湿润的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4(×)‎ ‎(17)在NaHCO3溶液中加入NaOH,不会影响离子的种类(√)‎ ‎(18)在NaHSO4溶液中,c(H+)=c(OH-)+c(SO)(√)‎ ‎(19)NH4HSO4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c(SO)>c(NH)>c(OH-)(√)‎ ‎(20)0.1 mol·L-1氨水中加入CH3COONH4固体,c(OH-)/c(NH3·H2O)比值变大(×)‎ ‎(21)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到终点时,c(Na+)=c(CH3COO-)(×)‎ ‎(22)室温时,向等体积pH=a的盐酸和pH=b的CH3COOH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后,两溶液均呈中性,则a>b(×)‎ ‎(23)常温下,等体积的盐酸和CH3COOH的pH相同,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24)溶液均为0.1 mol·L-1的①CH3COOH ②NH4Cl ‎③H2SO4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②>①>③(√)‎ ‎(四)电化学原理常考点归纳 ‎1.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 ‎(1)由化学方程式设计原电池、电解池要从能量的角度分析 原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我们把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电解池: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不论吸热还是放热)理论上均可设计成电解池。‎ ‎(2)从装置图的角度分析 原电池:若无外接电源,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分析判定。‎ 电解池: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阳极金属与电解池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其余情况为电解池。‎ 5‎ ‎2.电极的判断 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极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可采取口诀的方法记忆:‎ 原电池,正负极;电解池,阴阳极;‎ 失去电子负(原电池)阳(电解池)极;‎ 发生氧化定无疑。‎ 还可以用谐音帮助记忆:‎ 阴得(阴德)阳失;阳氧(痒痒)阴还。‎ ‎3.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4.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镀:待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镀层金属阳离子溶液作电镀液。‎ ‎(2)电解精炼铜:纯铜作阴极、粗铜作阳极、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5.金属(以铁为例)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1)电极反应:负极:Fe-2e-===Fe2+;正极:O2+4e-+2H2O===4OH-。‎ ‎(2)防护方法:①原电池原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与较活泼的金属相连,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被腐蚀,被保护的金属作正极;‎ ‎②电解池原理——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与原电池负极相连,形成电解池,作阴极。‎ ‎[正误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u+2H+===Cu2++H2↑既可在原电池中完成,也可在电解池中完成(×)‎ ‎(2)蓄电池充电时,标志着“-”的电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3)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4)在铜锌原电池(Zn|H2SO4|Cu)中,硫酸根离子向正极移动。在电解(隋性电极)硫酸溶液时,硫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 ‎(5)用隋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时,阴极可能得到固体镁(×)‎ ‎(6)用惰性电极电解KOH溶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7)以Pt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时,若两极只有H2和O2析出,则溶液的浓度一定变(×)‎ ‎(8)铜与稀硫酸接触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正极电极反应是:O2+4e-+2H2O===4OH-(×)‎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