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例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例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I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C2 I1 E1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政策。(6分)‎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11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知识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时期的民族政策 ‎【答案】答案:‎ - 21 -‎ ‎(1)变化:19世纪中期前:争取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19世纪中期后: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和争霸的工具。(4分)‎ 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4分)‎ ‎(2)思想和政策:孙中山: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全国各民族团结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以抵御列强欺凌,以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新中国: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 (3)同意第一种观点: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 同意第二种观点: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 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之间发展的特性和差异;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1)“变化”:从材料一中“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可分析出答案。“原因”从材料一中“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和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列强的殖民扩张可分析出答案。(2)“思想政策”可从材料二中““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可分析出二十世纪开始的民族思想与政策是“救亡”,赢得民族独立;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思想与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大政策。(3)本问是开放性设问,从材料三中“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可分析出材料三的观点是“民族主义是否存在在积极作用”。评论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民族主义的评价”相应的史实,进行认证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并对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33.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是 A.促使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B.促使世界各地交流密切,矛盾不断缓和 C.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性调整 D.推动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A ‎ - 21 -‎ 解析: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冲突也有融合,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文明的一致性越来越明显。D项推动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错误,“全球普遍推行”绝对化,当时主要是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故选: 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word版)】J1 J2 I1 I2 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右图为安格斯·迈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根据右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差异巨大的经济、政治因素。‎ ‎【知识点】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 答案:‎ 最为悬殊时期:十九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2分)‎ 原因:‎ 中国:统治集团推行的政策,战争频繁、国内政局动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落后、工业比重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5分)‎ 西欧:工业革命不断扩展,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模式不断成熟;各国不断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5分)‎ 解析:本题属于依据图表读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题,作答时候要围绕材料中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提取,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原因。第一小问从图表坐标轴中明显可以看出在19世纪中后期达到20世纪中叶,中西差距明显拉大;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因素可以从中国当时社会性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时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原因;欧洲因素可以从工业革命开展、殖民扩张掠夺以及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形成等角度组织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H2 I1‎ - 21 -‎ ‎ N2 40.(25分)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而后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 阶段 时期 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 雏形出现 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期 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进行殖民掠夺,扩张殖民地 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最终形成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 当今全球化 二战后 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等等 ‎ ——根据《百度百科•世界市场》整理而成 材料三 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摘自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7分)‎ ‎(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最后阶段有哪些显著变化。(12分)‎ ‎(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6分)‎ ‎【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答案:‎ ‎(1)经济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分)。理由:用于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是用于贵族或社会上层消费的奢侈品,并非用于民间生产或商业。(4分)‎ ‎(2)新特征: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2分);世界市场以欧美为中心(2分),侵略扩张(2分),把各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 变化:由欧洲主导逐步发展到美国主导(2分);由对外殖民扩张(暴力掠夺)逐步过渡到用经济手段控制为主。(2分)‎ - 21 -‎ ‎(3)特点: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2分),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分),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2分)。‎ ‎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宋代”可知经济特征最重要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原因”材料一中“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可以看出用于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是用于贵族或社会上层消费的奢侈品,并非用于民间生产或商业。(2)注意回答时要体现“新特征”主要是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则以欧美为中心,是资本主义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二战后控制世界市场的手段是:组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之前的变化是由欧洲主导逐步发展到美国主导;由对外殖民扩张(暴力掠夺)逐步过渡到用经济手段控制为主。(3)从材料中“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共同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等处看出我国希望的模式是: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二次(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第一次)调研测试(201501)】13.1500—1800年的近代早期时代,人类史无前例地进入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商业贸易、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新全球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 B.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 C.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D.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 ‎【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A 解析:商业贸易使世界各地差距缩小说法不符合事实,故B错误;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错误;文化交流促使各地价值观趋同说法绝对,故D错误;材料中“生物学以及文化交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发展”信息说明由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促使生物多元化,故A正确。‎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201501)】14.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知识点】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时间信息限制“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欧洲的商品在亚洲没有竞争力,欧洲人只能用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白银的大量流入也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BCD项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选A。‎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莱芜市莱芜一中高三1月自主考试(201501)】I1 N2‎ - 21 -‎ ‎ 27.(18分)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的脚步第一次从一个大陆跨到了另一个大陆,刺激了人类向海外开拓的愿望,打破了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历史传统……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到海外寻求商品销路,奔走全球各地,大量廉价的、过剩的工业产品打破国家的樊篱,涌向世界……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突出的时期,到1914年,几乎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以某种方式与外国市场相联系”,世界上几乎再没有与资本主义和世界市场相隔绝的土地和领域。‎ ‎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己连成一体。依据材料叙述这一时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 材料二 20世纪中后期对世界影响深远的重大经济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后期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6分) ‎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已经席卷世界,各种生产要素都在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配置.各个国家也通过市场获得自己需要的产品与资源。自由贸易机制广泛建立,中国也融入其中,在世界各国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物关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已经通过和平、合法的方式走向全世界,在改善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福了世界人民。‎ ‎ ——《复兴之路》‎ ‎(3)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府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重大举措。(6分)‎ ‎【知识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答案:‎ ‎(1)西欧国家开辟了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人类社会开始从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转折;(2分)工业革命标志着工业社会的来临,廉价的商品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分)‎ ‎(2)新特点:①经济全球化由西欧国家为中心转变为以美国为主导;②经济全球化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③出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6分)‎ - 21 -‎ ‎(3)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发展科学技术注重科技创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6分)‎ 解析:(1)从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由于西方资产阶级到海外寻求商品销路,奔走全球各地,大量廉价的、过剩的工业产品打破国家的樊篱,涌向世界”“ 到1914年,几乎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以某种方式与外国市场相联系”可分析出1500-20世纪初世界连成的重大事件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有关,再结合三个史实的影响进行作答即可。(2)“新特点”结合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以西欧为主,材料二中则是以美国为主导。从欧共体、亚太经合组织等反映出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区域集团化组织。从材料二表格中各项制度的制定、会议的召开、统一货币的使用说明经济全球化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3)“重大举措”,从材料三中“自由贸易机制广泛建立,中国也融入”可分析出举措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再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等作答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莱芜市莱芜一中高三1月自主考试(201501)】14.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知识点】I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准确把握。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501)】H2I1N225、(20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 21 -‎ ‎ ‎ ‎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 的重要演讲 ‎(l)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海路”的兴衰情况及其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 ‎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6分)‎ ‎ ‎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 ‎【答案】‎ 解析:第(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概括,注意区位概念和功能性质结合;第二小问结合教材归纳出不同时期的兴衰;第三小问结合教材从经济重心南移、科学技术发展推动、政府政策支持等角度概括繁荣原因,然后结合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回答衰落的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做法”结合教材概括殖民主义的动机和罪恶就可以了;第二小问“评论”结合教材中关于殖民扩张的评价回答即可。‎ - 21 -‎ 第(3)问第一小问的关键是注意“共建”,设问是“背景”,但从“共建”出发,就要同时考虑中国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立足于材料,既要考虑东盟代表的地区合作,也要考虑所处的这个时代大背景;第二小问“认识”要建立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站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角度上来总结。‎ 参考答案:‎ ‎(1)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2分,只答贸易网络、文化交流通道而没有区位概念的给1分)‎ 兴衰情况: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逐渐衰败。(2分)‎ 主要原因:唐后期到宋朝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政府的重视,唐朝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拓展。(6分)‎ ‎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 ‎ 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4分)‎ ‎(3)背景: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渐加强; ‎ ‎ 国内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渐提高。(4分)‎ ‎ 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 ‎ 历 史 答 案 ‎ 第I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D B A D D B A C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B D A D B C A B ‎ 第II卷 ‎23、(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4分)‎ ‎(2)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2分)作用:保证了司法独立,并在坚持宪法的前提下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和立法权。(2分)‎ - 21 -‎ ‎(3)落实:颁布《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2分);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2分)‎ 关系: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24、(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2分) ‎ ‎(2)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2分) ‎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4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4 分,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4)第一种观点:有。(1分)原因:开放后,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俭转奢,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代表性。(1分)‎ 第二种观点:否。(1分)原因:开放的上海,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俭转奢,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1分)‎ ‎(5)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2分)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出现。但是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2分)‎ ‎25、(1)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2分,只答贸易网络、文化交流通道而没有区位概念的给1分)‎ 兴衰情况: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逐渐衰败。(2分)‎ 主要原因:唐后期到宋朝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等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政府的重视,唐朝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拓展。(6分)‎ 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 ‎ 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4分)‎ ‎(3)背景: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日渐加强; ‎ ‎ 国内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渐提高。(4分)‎ ‎ 认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21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501)】H2 I‎1 M1 M2‎ 13.(19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见宋代草市镇表)‎ 宋代草市镇 四川盆地 江南地区 地域名 市镇数(个)‎ 功能 地域名 市镇数(个)‎ 功能 成都府路 ‎202(179镇23市)‎ 茶叶、盐业的贩运、买卖为主 两浙西路 ‎258(58镇200市)‎ 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 潼川府路 ‎450(370镇80市)‎ 两浙东路 ‎330(54镇276市)‎ 利州路 ‎135(115镇20市)‎ 夔州路 ‎117(89镇28市)‎ 合计 ‎904(753镇151市)‎ ‎588(112镇476市)‎ 市镇密度 ‎0.003个/ km²‎ ‎0.005个/ km²‎ ‎(表2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二 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图4‎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4信息,对“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予以说明。(9分)‎ 材料三 (表3)‎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法令 ‎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 21 -‎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法案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4分)‎ ‎【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答案】答案:‎ ‎(1)不同:数量:四川多于江南;密度:四川低于及江南;功能:四川以买卖(集散、贸易)为主,江南以生产为主;比例:四川低于江南。四川多于江南地区;(3分,任3点)‎ 原因:经济(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生产力发展);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政府财税依赖江南地区。(任答3点,3分)‎ ‎(2)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相对隔绝,欧洲人把遥远国度的人想象成奇形怪状的人。(1分)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2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加强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粗具模形)。(2分)工业革命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总之,物质与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逐渐走向整体,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2分)‎ ‎(3)相似之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4分)‎ ‎ 解析:(1)“不同”从材料一中的表格中的市镇个数、功能、市镇密度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区别。“原因”结合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政策等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归纳。(2)从材料二中“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可知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再结合图4从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发展的角度来说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3)“相似处”,可从材料中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从材料三中苏俄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土地法令大纲》”和美国的“《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可分析出都采用了立法和行政的手段发展农业生产;苏俄的“政府”,美国的“国会”反映了政府主导;苏俄“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美国“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反映了都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综合归纳。 ‎ - 21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501)】H2 I‎1 M1 M2‎ 13.(19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兴起了新的经济形式“草市镇经济”。(见宋代草市镇表)‎ 宋代草市镇 四川盆地 江南地区 地域名 市镇数(个)‎ 功能 地域名 市镇数(个)‎ 功能 成都府路 ‎202(179镇23市)‎ 茶叶、盐业的贩运、买卖为主 两浙西路 ‎258(58镇200市)‎ 桑蚕缫丝、制笔、冶铸、榨油等 潼川府路 ‎450(370镇80市)‎ 两浙东路 ‎330(54镇276市)‎ 利州路 ‎135(115镇20市)‎ 夔州路 ‎117(89镇28市)‎ 合计 ‎904(753镇151市)‎ ‎588(112镇476市)‎ 市镇密度 ‎0.003个/ km²‎ ‎0.005个/ km²‎ ‎(表2据傅宗文《宋代草市镇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四川与江南地区市镇的不同。(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3分)‎ 材料二 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 图4‎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图4信息,对“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予以说明。(9分)‎ 材料三 (表3)‎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农业法令 ‎1921年3月21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 21 -‎ 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法案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俄与美国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相似之处。(4分)‎ ‎【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答案】答案:‎ ‎(1)不同:数量:四川多于江南;密度:四川低于及江南;功能:四川以买卖(集散、贸易)为主,江南以生产为主;比例:四川低于江南。四川多于江南地区;(3分,任3点)‎ 原因:经济(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生产力发展);水陆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政府财税依赖江南地区。(任答3点,3分)‎ ‎(2)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相对隔绝,欧洲人把遥远国度的人想象成奇形怪状的人。(1分)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2分)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加强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粗具模形)。(2分)工业革命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总之,物质与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逐渐走向整体,也使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2分)‎ ‎(3)相似之处: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立法和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4分)‎ ‎ 解析:(1)“不同”从材料一中的表格中的市镇个数、功能、市镇密度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区别。“原因”结合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政策等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归纳。(2)从材料二中“而是纯粹物质的、可能通过经验确定的事实,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一事实”可知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社会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再结合图4从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发展的角度来说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3)“相似处”,可从材料中的内容和影响进行分析。从材料三中苏俄的“《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土地法令大纲》”和美国的“《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可分析出都采用了立法和行政的手段发展农业生产;苏俄的“政府”,美国的“国会”反映了政府主导;苏俄“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美国“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反映了都利用市场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调节。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促进社会的稳定。‎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综合归纳。 ‎ - 21 -‎ I2 两次工业革命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32.“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工业革命无法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是催生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条件 ‎【答案】C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表明工业革命是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题干信息不难显示,B项偷换题干概念,材料显示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非历次,D项与题干信息相反,排除。‎ 故选: 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的准确理解。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word版)】J1 J2 I1 I2 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右图为安格斯·迈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根据右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差异巨大的经济、政治因素。‎ ‎【知识点】近代世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答案】 答案:‎ 最为悬殊时期:十九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前半叶(2分)‎ 原因:‎ 中国:统治集团推行的政策,战争频繁、国内政局动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落后、工业比重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5分)‎ 西欧:工业革命不断扩展,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模式不断成熟;各国不断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逐步形成。(5分)‎ - 21 -‎ 解析:本题属于依据图表读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题,作答时候要围绕材料中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提取,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原因。第一小问从图表坐标轴中明显可以看出在19世纪中后期达到20世纪中叶,中西差距明显拉大;第二小问原因中国因素可以从中国当时社会性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时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原因;欧洲因素可以从工业革命开展、殖民扩张掠夺以及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形成等角度组织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答,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33.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1767年,博尔顿出于其工对动力的需求,认识了瓦特。瓦特则非常希望博尔顿的工厂能发展其蒸汽机技术的优势。1772年瓦特的合伙人鲁巴克,欠了博尔顿1200英磅后陷入经济困境。博尔顿借机会拥有了瓦特三分之二的专利权,并免除约翰的债务。三年后博尔顿和瓦特正式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所有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莱芜市莱芜一中高三1月自主考试(201501)】11.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年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l倍。导致英国大城市人口增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黑奴贸易带来大量劳动力 B.纺织业等制造业的发展 C.世界市场形成,外来移民的涌入 D.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01—1861年”可分析出英国当时处于工业革命前后。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大生产,产业工业不断增多,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 故选: 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三1月月考(201501)】H2I2J1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 21 -‎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8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2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图片信息从“北宋东京城布局以及和唐朝城市布局比较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夜市出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信息来概括特点。‎ 第(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近代新兴城市的分布地区、近代工商业对城市的影响、帝国主义侵略对城市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归纳“特点”。第二小问结合近代城市兴起后对中国城市布局的影响,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分析“影响”。‎ 第(3)问依据材料中“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的。到了17—18世纪”的信息并结合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从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市场,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等角度组织答案。‎ - 21 -‎ 参考答案:‎ ‎ (1)特点:城市布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夜市出现(2分);城市数量增加(1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1分)‎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4分)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4分)‎ ‎(3)理由: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开始殖民扩张和掠夺,促进城市化进程;工业革命的推动。(2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501)】P‎1M1M3‎I224.(20分)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 ‎(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 历史时代 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古典时期 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 中世纪 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现代前期 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现代时期 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 - 21 -‎ ‎ ——(2012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 请回答:‎ ‎(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2分)‎ ‎(2)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4分)‎ ‎(4)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4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4分)‎ ‎【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929-193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答案】‎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古典时期”对应的时间判断应是古希腊文明时期,结合“重视公共消费”“快乐幸福”“理性”可以确定这种消费观念和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直接相关。‎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一直接归纳;第二小问“原因”,首先从“追求来世”可以得出中世纪的原因是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然后结合材料一和教材从经济发展和人文主义发展等角度作概括。‎ 第(3)问抓住设问中的时间限制“现代时期”,依据材料一转化为“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结合教材确认这一时期对应的西方生产力发展最重大的事件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立足这一根本,从生产力进步、生活方式改变、思想文化变化等角度思考总结。‎ 第(4)问第一小问开放性设问重在能自圆其说,实际要求学生锻炼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第二小问关键是回答上海的变化是否具有代表性,围绕这一点来组织具体论点。‎ ‎ 第(5)问首先要把材料中三个时期的各自现象提炼出来,分别是“享乐消费观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凯恩斯主义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然后结合教材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 ‎(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2分) ‎ ‎(2)变化:由非理性节俭转变为理性节俭(2分) ‎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要进行资本积累。 ‎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在冲击禁欲主义的同时,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4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众传媒进一步发展,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影响;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的确立,资产阶级追求自由、享受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等。(4 分,每点 2 分,答出 2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4)第一种观点:有。(1分)原因:开放后,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俭转奢,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代表性。(1分)‎ 第二种观点:否。(1分)原因:开放的上海,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上海商人们由俭转奢,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1分)‎ - 21 -‎ ‎(5)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2分)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出现。但是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2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201501)】13.下面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英法两国逐渐失去……经济优势”只体现了表格前两行数据,不全面,故A项错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美国、德国后来居上,在工业发展上超过英法,但是英法仍然占据着比它们多得多的殖民地,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在这里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包含国际地位下降的内容,故C项错误;美德的经济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只是对材料数据反映的历史表象的概括,没有挖掘出其实质,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201501)】6.右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一页插图,‎ 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 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文教科书”说明“电话”已经成为教材教学的内容,说明A项正确;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项错误;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故选: 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和图片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 - 21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501)】8.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材料突出反映了 A.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 C.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可分析出落后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必须要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科技水平、以及最重要的要有先进技术带来的社会改组的心态。 ‎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501)】8.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都以技术为中心,但现在,多数国家却仍然落后,不是因为不知道这些技术,而是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材料突出反映了 A.落后国家掌握先进的技术就能迎头赶上 B.接受技术和资本就能实现社会改组 C.落后国家具有足够的资金就能突破重围 D.工业革命需具备心理和文化的动因 ‎【知识点】I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因为运用先进技术的资本不够,操作和使用的技术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不愿接受先进技术必然会带来的社会改组”可分析出落后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必须要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科技水平、以及最重要的要有先进技术带来的社会改组的心态。 ‎ 故选: 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 - 21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