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单元 选修
目录
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 -
T2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33 -
T3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39 -
T4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45 -
T5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 94 -
T6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94 -
T1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T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
【知识点】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答案: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5分)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序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9分)
解析:(1)从材料一中的克里米亚战争的交战双方可分析出“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已经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理解”从材料一中“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可分析出“绝望的搏斗”是指俄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英、法等国。(2)“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是对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评价,强调俄国农奴制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消极作用,本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和影响进行分析作答。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并对俄国农奴制的背景和影响等相关内容准确把握。
- 18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word版)】T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以来,“官既众,事益繁,增将吏之衙参,添簿书之拥滞。”“官有其名而不除(差遣)者甚众,皆无定员无月限,不计资品,任官者但常食其奉而已。”
从元丰三年(1080年)六月开始,宋神宗下令于中书设立“详定官制局”,仿照《唐六典》,制定新的职官制度:“几百司庶务皆以类别,所分之职,所总之务,……有革有因,有损有益,有举诸此而施诸彼,有舍诸彼而受诸此,……自.事以上,本末次第,各区处而科条之。”同年八月,宋神宗发布改革官制的诏令。九月,批准实行新的寄禄官阶(即“寄禄新格”)。元丰五年二月,颁布新的官制条例(“三省六曹条例”)。
材料二 清代学者钱大昕评论说:“元丰以前所云尚书、侍郎、给事、谏议,诸卿、监、郎中、员外郎之属皆有其名而不任其职,谓之寄禄官,以为迁叙之阶而已。”“寄禄新格”将旧的文武散阶增减编定为二十四阶。自元丰三年九月推行之日起,寄禄官不再以尚书、侍郎、卿、监等职事官为名,而“以阶易官”,同时取消旧的文武散阶,于是统一了职官的品与阶。如阶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阶特进,即为正二品。此外,凡领空名的职事官一律罢去,这就为后来职事官的正名举职创造了条件。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概括元丰改制的背景和内容。(10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元丰改制的积极影响。(5分)
【知识点】古代中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答案:
(1)背景: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耗竭财力。(5分)
内容:“元丰改制”对中枢机构进行了调整,恢复了三省的实际地位和实际职权;定新官品,定寄禄新格(升迁、俸禄均按新格办理);官称与职守合一。(每点2分,三点5分)
(2)使原来繁琐而复杂的品阶制度趋于简化和较为合理,清除了一批冗官滥吏;废除了一大批各色各样的使职差遣官,精简机构;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每点2分,三点5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一中“官既众,事益繁……添簿书之拥滞。”官有其名而不除(差遣)者甚众……不计资品,任官者但常食其奉而已 ”的信息从“官员多,费用繁杂”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问改革内容从材料一中““详定官制局”,“宗发布改革官制的诏令”以及材料二中“后来职事官的正名举职创造了条件”的信息来概括作答。
(2)改革的影响可以从材料中“凡领空名的职事官一律罢去”并结合所学官吏改革对机构精简,冗官清除以及财政支出的减少等角度分析作答。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T1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
- 18 -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北宋规定与建议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内容出现的历史背景。(9分)
【知识点】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答案: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4分)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分)
(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任选三点即可得9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的文字内容,进行目的的概括即可,即: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护生产正常进行。(4分)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抵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2分)(2)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本题反映的是宋代土地兼并对生产发展的重要影响,依据材料内容和必修二的相关内容,不难分析出其主要涉及的时代背景问题。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二次(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第一次)调研测试(201501)】T1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第四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 18 -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4分)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3分)
【知识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农民问题”从农奴制的角度分析根源;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俄国当时面临内忧外患从“阶级矛盾尖锐和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2)问依据材料二中“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的信息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受仍村社的控制;获得一块份地但要付高额赎金。”的角度组织答案。
第(3)问中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三中“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的信息来概括列宁观点;第二小问结合俄国农奴制改革对近代化影响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根源:农奴制问题。(1分)
原因: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2分)
(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受仍村社的控制;获得一块份地但要付高额赎金。 (4分)
(3)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1分)
理由:经济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分)
政治上:推动了俄国政治近代化进程。(1分,答具体措施也可得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三1月月考(201501)】R1 R2 T134.(12分)中国近代经历了新旧思想的交锋,引发思想界的巨大变化。
(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近代以不同社会思潮对中西文化的态度。请你填充下列表格空白处。(6分)
通过对维新思潮人物的探究,同学们又搜集到如下史料:
史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救亡决定》
- 18 -
史料二 (康有为建议)“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2)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
(3)从史料一到史料二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2分)
【知识点】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中外历史重大改革·维新变法
【答案】
(1)根据所学,洋务思潮是由地主阶级改良派发起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计以治夷”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学说。维新思潮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主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主张“打倒孔家店”,结合其背景即可分析出主要原因。
第(2)问属于解读史料信息题,依据材料一中“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信息来说明主张。
第(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并比较材料一中全面变法来比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从顽固派力量强大以及维新派自身局限性”来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①“中体西用”(1分)
②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
③ “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儒家思想文化,肯定西方资产阶级学说。(1分)
④“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2分)
(2)要求实行维新变法。(2分)
(3)变化:由全面主张维新变法到只主张废除旧的衙门和罢黜陈旧的官僚大臣。(2分)
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1分)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1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
- 18 -
- 18 -
T2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18 -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T2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9分)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6分)
【知识点】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孙中山的宪政
【答案】答案:
(1)设想:把民主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3分)意义:顺应了时代背景和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孙中山自身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6分)
(2)国家尚未统一;民智尚未开化;自治民选尚未实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1)“设想”根据材料中“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可分析出孙中山的民主建国的设想分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三个时期;“历史意义”结合当时时代发展潮流、孙中山的思想变化和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可分析出答案;(2)“原因”从材料中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和1924年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word版)】T2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02年到1911年,清政府著派沈家本将一切现任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在沈家本等人的努力下,清政府法律修订馆,连同法制变革的另一机构——宪政编篡馆,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制定或修订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等十多部主要法典和法典草案。这些法典中不仅有宪法、行政法规、刑法,也有民法、商法、经济法,还有诉讼法等门类。
沈家本陈言:“
- 18 -
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各国通例,惟君主大统颌,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其余侨居本国之人民,悉遵本国法律之管辖,所谓属地主义是也。独对于我国藉口司法制度未能完善,予领事以裁判之权,英规于前,德踵于后.日本更大开法院于祖宗发祥之地,立权日削,后患方长。”
材料二 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具有宪法作用的《钦定宪法大纲》中,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有:(1)参政为官权;(2)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3)人身自由权,即不受非法逮捕、监禁、处罚权;(4)诉讼权;(5)财产权;(6)住宅不受侵犯权。义务有:(1)依法纳税;(2)依法当兵;(3)遵守国家法律。
——卢军《浅谈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归纳清政府修律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清末修律的特点,并对其进行评价。(10分)
【知识点】近代中国·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 答案:
(1)原因:维护封建君主专制,保证君主地位至高无上的合法性;缓和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企图收回治外法权;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遏制资产阶级革命。(每点2分,三点5分)
(2)特点:以西方法律为模式;法律门类齐全;以维护君权为核心。(3分)
积极作用:中国法律开始和先进的西方法系衔接;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和历史潮流,是封建法制向现代法制转型的重要一步;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队伍;对现代法制建设具有借鉴作用。(4分)
局限作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在某些部分还保留了浓厚的封建色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3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国家既有独立体统,即有独立法权,法权向随领地以为范围。各国通例,惟君主大统领,公使之家属从官,及经承认之军队、军舰有治外法权”,“予领事以裁判之权,……立权日削,后患方长”的信息来归纳原因。
(2)第一小问特点从“翻译了大量的外国著名法典与法学著作如德意志刑法、日本现行刑法等”“ 就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的信息来归纳特点;第二小问评价从法律近代化以及法律人才培养的角度回答积极性,从维护封建制度以及保留封建色彩的角度回答消极性。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 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T2 46.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期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高潮,改革的呼声响彻全国,集会游行此起彼伏。1836年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争取议会改革为中心任务的宪章运动开始,1837年“人民宪章”起草,包括如下几项要求: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 18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6分)
【知识点】选修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答案】答案:
(1)1832年议会改革推动;法国七月革命;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增强。(6分)
(2)表现:普选权、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无记名投票、议员每三年改选一次等。(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影响: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政治逐渐完善;促进了欧洲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6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的高潮……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即可概括出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成年男子普选权,按照代表和人口比例合理划分选区,取消议员财产资格,代表无记名投票,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已经实现了全民普选。”即可归纳宪章运动推动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说明其对欧洲民主政治的影响。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并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相关内容的准确把握。
T3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T3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P.R.帕尔默、乔尔·科尔顿、劳埃德·克雷默《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8分)
- 18 -
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7分)
【知识点】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答案:
(1)一战后:强调容忍,不顾后果;不区分战争的性质和根源,认为通过谈判和妥协就能制止战争。(4分)二战后:强调大国在维护和平中的主导作用;以反核为核心;以维护人类的发展为宗旨。(4分)
(2)一战后的和平主义思想无法制止战争,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绥靖妥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4分)二战后的和平思想推动和平主义运动在全球的兴起,成为制约战争的重要因素。(3分)
解析:(2)“不同之处”,从材料一中“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可分析出一战后的和平思想,从材料二中“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 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可分析出二战后的和平思想。(2)“影响”可结合一战、二战后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501)(word版)】T3 4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总理既宣布英国与德国已在战争状态之中,德国人遂宣言此次战祸之发生英国应付其责任。德国总理宣称:假使英国政府能力劝俄罗斯勿预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事,则欧洲战争可幸免。”关于德国人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