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16》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西省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16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4·成都诊断)读“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完成1~2题。‎ ‎1.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90天       B.115天 C.130天  D.140天 ‎2.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B.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解析:1.B 2.C 第1题,根据同一位置小麦的播种与收获日期可以大致推测其生长期为115天。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部地区播种期与成熟期都较早,与这里纬度低、热量充足有关。‎ ‎(2014·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3~4题。‎ 农业区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千克)‎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千克)‎ ‎1 956‎ ‎977‎ ‎2 495‎ ‎3 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吨)‎ ‎121.7‎ ‎140.6‎ ‎6.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3.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 A.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劳动力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 C.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D.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 ‎4.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C 4.A 第3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甲、乙两农业区人均产量大、人均耕地多,说明甲、乙两农业区人少地多,商品率高。乙地投入较少,产出也较少,集约程度低。第4题,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特征是机械化水平高,人少地多,高投入,高产出,商品率高。‎ - 5 -‎ ‎(2014·合肥模拟)在第五届亚洲葡萄酒质量评比大赛中,宁夏有两种葡萄酒喜获金奖。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M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西侧的高山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冲积平原,黑土肥沃 ‎6.图中N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却是沙漠广布,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解析:5.A 6.D 第5题,图中M地区位于贺兰山东侧,属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但不是黑土)。降水稀少是种植葡萄的不利条件;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第6题,图中N地区处于我国农牧过渡带上,由于人口增加,人类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导致该地区出现土地荒漠化。‎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7~8题。‎ ‎7.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洪涝灾害更频繁 ‎8.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5 -‎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解析:7.D 8.B 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7题,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第8题,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应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2014·淄博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景观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农业生产模式为(  )‎ A.灌溉农业 B.雨养农业 C.生态农业  D.林网农业 ‎10.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优越性,主要是(  )‎ A.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兼顾经济观赏效应 B.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C.使粮食作物能更多的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的实施 解析:9.D 10.A 第9题,从景观图看出该农业生产模式是林带和农田相间分布,属于林网农业;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图示农业生产模式还达不到生态农业的标准。第10题,图示林网能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同时兼顾观赏的功能。‎ 读云南省某年的农业产值结构图,回答11~12题。‎ ‎11.该结构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是(  )‎ A.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扩大 B.用水紧张,水资源短缺 C.耗能多,资源耗竭加剧 D.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质量下降 ‎12.针对上述问题的改进措施有(  )‎ A.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提高粮食商品率 B.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 5 -‎ C.积极开垦梯田,提高粮食产量 D.扩大林业比例,建设全国性木材生产基地 解析:11.A 12.B 第11题,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过大,而该地区土层薄,过度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石漠化面积扩大。第12题,云南省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所以必须控制种植业规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综合题(40分)‎ ‎13.(2014·北京海淀区模拟)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描述图示区域内地形区的分布特点。(3分)‎ ‎(2)说出图中河流哈尔滨以下河段的流向;根据下图,说明松花江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松嫩平原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农业的生产资料投入增大,现代化农业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农业产量逐年增加。‎ ‎(3)简述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2012年10月,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政府与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合作开发绥化枝江酒业有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有近200年历史,连续10年跻身全国白酒10强,枝江酒业投资绥化,打造福绥系列白酒,是一次双赢互惠的合作。‎ ‎(4)试分析绥化市与枝江酒业合作的各自优势条件。(4分)‎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嫩平原上沼泽湿地的面积达33.12万平方千米,且分布范围较大。‎ ‎(5)简述松嫩平原上湿地的主要形成原因。(4分)‎ 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主要为山地、平原,平原位于该区域中部,山地位于该区域西部与东部。第(2)题,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春季受冰雪融水的影响出现春汛,夏季受降水的影响出现夏汛。第(3)题,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第(4)题,枝江酒业具有技术优势,绥化具有丰富的粮食和政策优势。第(5)题,松嫩平原纬度较高,冻土广布,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形成沼泽湿地。‎ - 5 -‎ 答案:(1)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 ‎(2)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或先自西向东流,再自西南向东北流)。‎ 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春汛形成原因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汛形成原因主要是雨水(大气降水)补给。‎ ‎(3)生产规模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答出其中4点即可)‎ ‎(4)绥化市的优势:粮食产量高,制酒的原料充足;政府政策的支持。‎ 枝江酒业的优势:造酒的历史悠久;制酒技术水平高。‎ ‎(5)纬度位置较高,蒸发较弱;河流汇集多;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有冻土分布,不易下渗。‎ ‎14.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安徽省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2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60.3亿斤,比2011年增产16.1亿斤,实现“九连增”。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 材料二 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4分)‎ ‎(2)分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4分)‎ ‎(4)安徽、河南两个农业主产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与对策。(6分)‎ 解析:第(1)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考查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第(4)题,两个省近年来受旱灾影响较大,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异常;二是人为破坏生态,干旱灾害加剧。应对措施要针对问题提出。‎ 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农作物复种指数高;水稻播种面积大,单产较高。‎ ‎(2)地处我国小麦主产区,原料充足;(京广、陇海)铁路干线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4)原因: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季风区降水变率增大,降水较常年偏少,加之人为破坏生态,地表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干旱灾害加剧。‎ 对策:兴修水利;改善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 ‎ - 5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