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总复习 人文地理8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0% B.20%
C.30% D.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解析:1.B 2.D 第1题,从图中读出,1982年城市人口约20 000万,乡村人口约80 000万,故城市化水平约为20%。第2题,该地区的城市人口20世纪80年代后加速增长,乡村人口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所以城镇人口的比重应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最快。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3~4题。
3.两城市发展进入( )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4.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D.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解析:3.B 4.D 第3题,根据图示可知,两城市中心区人口都在减少,而近郊区人口增加迅速,可推断此时两城市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第4题,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但近年来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根本原因。
- 5 -
(2014·郑州模拟)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省)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下图中左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
A.东部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中部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西部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D.总的来说,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6.西部经济地带( )
A.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B.冬半年各省份受寒潮影响都很大
C.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
D.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水系
解析:5.B 6.D 第5题,由题图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第6题,西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A项错误;四川、西藏等省份,由于纬度低,且受地形影响,受寒潮影响较小,B项错误;西部经济地带降水少,滑坡、泥石流出现较少,C项错误;西部经济地带的河流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
7.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8.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解析:7.C 8.B 第7题,由图可知,农村人口从1983~2001年基本没有变化,
- 5 -
2007年农村人口下降,故A错;2001年前,农村人口相对稳定,说明城市人口的增加并非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化,故B错;2001年后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说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故C正确;2007年广州市的城市人口比重已达到90%以上,未来城市化速度将减缓,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8题,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实施的,并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故A错;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故B正确;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只是起到促进城市化的作用,故C错;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并非根本原因。
(2014·济宁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 )
A.甲—地价上涨 乙—交通拥挤 丙—各类产业迁出
B.甲—交通拥挤 乙—地价上涨 丙—各类产业迁出
C.甲—各类产业迁出 乙—交通拥挤 丙—地价上涨
D.甲—地价上涨 乙—各类产业迁出 丙—交通拥挤
10.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
A.市中心人口大幅增加
B.城市化水平不断下降
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解析:9.B 10.C 第9题,人口增多、土地供应紧张会导致地价上涨;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下降会导致各类产业外迁;经济发展、产业集聚会加重交通拥堵。第10题,为了解决城市出现的问题,城市用地会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
(2014·临沂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工业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市区年降水量大于郊区的原因是( )
A.海拔高,多地形雨
B.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C.受台风影响大,多台风雨
D.受冷锋影响大,多锋面雨
1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可能表示重化工业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5 -
解析:11.B 12.C 第11题,市区受热岛效应影响,温度较高,上升气流较强,降水较多。第12题,③处冬、夏气温均最高,说明受人为因素干扰最严重,最可能为重化工业区。
二、综合题(40分)
13.(2014·合肥六校测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主要的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变化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 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于美国普查局,海通证券研究所
材料三 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材料四 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率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1)根据材料一,分析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的变化及原因。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8分)
(2)依据材料二,美国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有一次急剧加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4分)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4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知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又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知美国的城市化的发展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等相关。第(3)题,从材料三中可知我国近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第(4)题,从材料四中可知改革开放前后城市化的特点具有明显差异。
答案:(1)变化:英国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开始了圈地运动。关系:圈地运动、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1870年前后: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后,美国大力扩展世界市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5 -
(3)特点: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地域分布不平衡。
(4)特点:1978年之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1978年之后,城市化发展迅速。
14.(2014·江西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面两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大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特征。(6分)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大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4分)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题,发展特征应结合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建成区面积进行分析。第(2)题,城市发展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减小。第(3)题,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状况,其解决措施应从增大下渗量、增强地表径流的排泄能力两方面分析。
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变大;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种植;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
(3)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小,地表径流量较大,易形成城市内涝。措施: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大雨水的下渗量;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