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有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1.(2014·黑龙江统考)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下的兄终弟及、父子相传的情况,这一继承制度的弊端在于“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即王位世袭制下以兄终弟及为主,易导致“弟”与“子”之争夺,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A项说法错误;B项“严密”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应是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 D ‎2.(2014·广东六校联考)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据题干“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说的是分封制,从提问方式“周初的这一做法”来看,说明考查的是分封制的影响,时间是周初;分封制实行后,形成了等级秩序,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不能说是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从“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说的是周初分封制的积极作用,维护了统治, B项错误,故C项正确;周初,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4·朝阳期中)“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解析] 解题依据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项。A项符合商王统治的特点,选项B、D两项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和“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 ‎[答案] C - 6 -‎ ‎4.(2014·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 中国古代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权力,与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4·保定期末)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解析] 与晚辈相比,长辈住房拥有较大的进深和较高的台基,是因为在家族血缘关系中长辈地位高于晚辈,这一现象体现了浓厚的血缘等级色彩,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传统家庭成员之间地位是不平等的,故B项错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彼此之间缺乏协作,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家庭中的男女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A ‎6.(2014·皖南八校联考)《(安徽太平)仙源东溪项氏族谱》祠规载:“家之有规,犹国之有典也。国有典,则赏罚以饬臣民;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上述祠规主要说明了(  )‎ A.该地祠堂文化盛行 B.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 C.宗法制在当地影响深远 D.家规与国典作用一致 ‎[解析] 题干中要求的是说明家规的作用,从材料中“家有规,寓劝惩以训子弟”可看出家规对宗族发展至关重要,故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无关,材料中主要讲家规的作用,故A、C两项错误;材料中“赏罚以饬臣民……寓劝惩以训子弟。”,说明家规与国典作用不一样,故D项错误。‎ ‎[答案] B ‎7.(2014·皖南八校联考)《礼记·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材料表达的中心含义是(  )‎ A.古代中国很注重礼乐   B.礼乐刑政综合为治 C.礼治是核心    D.古代中国很注重刑政 ‎[解析]‎ - 6 -‎ ‎ 抓住关键信息“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这说明材料强调的是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只反映材料某一方面,不全面。‎ ‎[答案] B ‎8.(2014·盐城期中)“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4·西城示范校期中)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 A.消灭六国   B.制度创新 C.修筑长城   D.严刑峻法 ‎[解析] 解答据关键信息: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后世的意义,即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基本格局,B项正确;A、C、D三项都是秦朝的历史现象,但并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0.(2014·成都一模)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  )‎ ‎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题干“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体现的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这一制度在政治上使皇帝的政令能够直达百姓,在经济上实现了直接按户收税,故①②正确;郡县长官的行政权力受中央制约,但并未削弱,故③错误;将农民五户一伍,十户一什,加强了对他们人身控制,故④错误,故A项正确。‎ ‎[答案] A - 6 -‎ ‎11.(2014·临沂期中)《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解析] 据关键的信息“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意思是说:官员只是充数而已,丞相大臣都是按皇帝谋划好的事情去做,所有事情都由皇帝决定。因此B项正确。而A项概括不全面。C项说法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已经有中央与地方行政系统,比较完备。材料并没有反映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故D项不正确。‎ ‎[答案] B ‎12.(2014·唐山摸底)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 A. 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B. 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 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D. 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解析] 秦始皇大规模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于巡查地方官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同时宣扬皇权的威严;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B、D两项不符合史实,C项材料没有反映,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2014·上海金山中学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的地图展示了西周初年的形势 材料二 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指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 请回答:‎ ‎(1)试根据地图说明柳宗元《封建论》中的“势”。 ‎ ‎(2)在这种情况下,西周天子是如何“封建”的?有何作用? ‎ ‎[解析] 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的图示及当时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第(2)问,结合西周分封的具体内容及影响解答。‎ ‎[答案]‎ - 6 -‎ ‎ (1)①商朝的贵族和百姓人数众多,统治范围大,而周族的军力和政治管理人力有限,如管理不当,可能会发生叛乱;②其他族群的存在,如犬戎,对新兴的周具有潜在威胁;③原来属于商的疆域和人民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相对先进),而周族来自黄河上游(相对落后),缺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管治的基础和经验;④由共主分封自夏开始已经出现,若武王不进行分封,可能会引起各族的不满。(答出三点即可)‎ ‎(2)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巩固并扩大了周的统治;提高了王权,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但也埋下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14.(2014·济宁期末)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判断 “封建”是指周朝分封制;迁移分封制独立性的特点分析其弊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的威胁。再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政制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答案] (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 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 - 6 -‎ ‎(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地方行政制度。‎ ‎(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 - 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