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4·永州一模)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 )
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
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
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
[解析] 据信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可判断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故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故排除。
[答案] A
2.(2014·泉州质检)“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 )
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解析] 从材料“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工农不满,威胁苏维埃政权,为此,苏维埃俄国推行新经济政策,D项是新经济政策内容,故正确;A项是罗斯福新政内容,故错误;B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错误;D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故错误。
[答案] D
3.(2014·宁德质检)列宁说:“小农只要还是小农,他们就必须有同他们的经济基础即个体小经济相适应的刺激、动力和动因……用这种办法一定能够在无产阶级和农民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关系。”实施“这种办法”后( )
- 8 -
A.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D.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 解读题干可知,列宁将要维护小农经济基础,并利用保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办法巩固工农联盟,反映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A项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D项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就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答案] C
4.(2014·儋州调研)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推行农业集体化
[解析] 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允许买卖商品,材料显然是赞同商品买卖,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投机倒把活动,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的信息说明该领导人赞同自由商品贸易,新经济政策规定允许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是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和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属于斯大林农业措施,与商品贸易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4·永州二模)1925年,是苏俄政权发展历史上值得记住的一年。这一年,粮食产量比1921年提高了一倍,农业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工业指标也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苏俄政权在经济战场上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
A.苏联成立调动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
[解析] 1925年之前,苏俄奉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恢复经济,也即国家资本主义,故D项正确;无产阶级政权在十月革命后就已经建立,虽然苏联与1922年成立但政权性质并无大的改变,故苏联的建立不是生产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1927年提出,1929年开始,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1925年提出,1926年开始,故C项错误。
[答案] D
- 8 -
6.(2014·衢州质检)“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A.罗斯福新政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解析] 这种经济情况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即国家对经济活动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罗斯福新政虽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并非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把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与材料中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 项正确。
[答案] D
7.(2014·湖州调研)1928年,苏联一经济学家提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此经济学家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用供给学派理论指导工业建设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主张放慢工业发展速度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解析]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与题干中“1928年”“苏联一经济学家”不符,故A项错误;“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 建造 ‘现实的’工厂”表明作者反对经济建设急躁冒进,主张循序渐进、考虑周全,故C项正确;B、D两项都与斯大林有关,而斯大林是强调迅速实现工业化,与作者观点相左,故B、D两项错误。
[答案] C
8.(2014·怀化质检)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
A.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 8 -
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解析] 据“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表明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所需的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改善生活水平,故A项正确;“1927年”正值斯大林执政时期,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C项错误;当时苏联工业化进程中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D 项错误。
[答案] A
9.(2014·枣庄期中)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时间
项目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欧洲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世界
工业生产总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下列对表格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总值于1928年恢复到战前水平
B.1932年苏联机器制造业占欧洲第一,表明工业化已经实现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有助于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世界第二
D.1928~1937年的经济建设,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时间是1918~1921年,故A项不正确;1932年苏联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已经实现说法不正确,故B项不正确;1928~1937年经济模式是斯大林模式,初期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后期弊端不断暴露,阻碍经济发展,故D项不正确;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利益,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C项正确。
[答案] C
10.(2014·安徽江南十校联考) “虽然苏联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一直令人非常失望”,造成苏联农业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
B.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的政策导向
D.赫鲁晓夫大规模垦荒不切实际
[解析] A项牵强绝对,D项“农业集体化”为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在时间上不符合。B项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主要原因,C项在一定程度上包含B项所表达的意思。所以选C项。
- 8 -
[答案] C
11.(2014·南京、盐城二模)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材料主要论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该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畸形发展,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④的B、D两项;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绝对领导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故排除不含②的A项,选C项。
[答案] C
12.(2014·开封一模)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重点发展重工业,并且将发展重工业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之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明确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A项错误;高度集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正是斯大林体制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领域,与材料明显不符,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放松控制,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很明显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3·南通一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政府得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美)《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
- 8 -
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 (美国国会)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俄)实施农业政策的不同特点。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 (1)措施:征收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措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
作用:调整了农产品结构;防止了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3)特点:苏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
美国:以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
启示:农业政策要适时调整;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
14.(2014·盐城期中)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8~1932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第二个
五年计划
1933~1937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
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 8 -
材料二 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苏联“五年计划”实施对苏联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解析] (1)抓住所问“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回答“五年计划对苏联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结合所学可知五年计划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第二问,回答的关键有二,一是材料观点是什么,必须明确归纳;二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材料“苏联人的衣衫褴楼、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可以看出人民的贫困、人性的被束缚。论证使用材料进行归纳即可;材料“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可以看出五年计划导致了苏联的强大,亦为新兴民族国家所效仿,论证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东欧、中国照搬斯大林模式)回答;材料“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可以看出五年计划甚至影响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制定,结合所学论证即可,史实主要列举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强化等。
[答案] (1)体制:逐步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
- 8 -
观点
史实
“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的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
苏联公民受到严重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
“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对象
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
“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面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苏联的做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