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真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真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第24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真题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2‎ ‎1.(2014·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地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导致苏俄在1921年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B项正确。农业税是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 ‎2.(2014·江苏历史·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答案] B ‎[解析] 表格中的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农民年平均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其中体现出的是固定粮食税的作用,故选B项。 ‎ ‎3.(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由德国公司负责”可知苏联在工业化初期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故本题应选D项;苏联在工业化建设时期,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且通过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工业化所取的原料和资金等问题,故A、C两项的表述错误;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按照国家计划”不符,故排除。‎ - 4 -‎ ‎4.(2014·全国大纲版文综·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材料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信息说明当时俄国农业的落后性,为了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活动,故本题选择C项;A项属于工业化;B项属于商业方面;D项也属于工业发展信息。‎ ‎5.(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调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1952~1964年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期,他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选D项。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B项“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C项材料未体现。‎ ‎6.(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俄罗斯学者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再联系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同样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故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故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C项错误;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所以D项错误。‎ ‎7.(2013·新课标全国Ⅰ - 4 -‎ 卷·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关键:1952年,苏共领导人,谷物的收获量大幅度增加,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谷物(短缺)问题。据此可知D项正确。‎ ‎8.(2013·福建文综·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 4 -‎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答案]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市场的形成、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第(1)问,注意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落后等方面说明苏维埃政权实施快速工业化的原因。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后苏俄为加速工业化而采取的举措,回答时把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战略加以列举,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必须是“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第(3)问要说明西方国家工业化之路的内容,但必须联系材料二、三的内容,并以英国为典例。第(4)问先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再结合所学知识并与苏联工业化比较,说明其差异。‎ - 4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