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检测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三地理复习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检测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向高考2016】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梯级演练 ‎1.(2014·大庆月考)读“我国部分地区涝灾分布图”(图1)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1,说明我国涝灾的分布规律。‎ ‎(2)图1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说明图2中B地区干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图2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分析原因。‎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2)人为原因: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中下游围湖造田,对河流流量调节能力下降;城镇工程建设,占用湿地等。措施:恢复植被;退田还湖;建设水库堤坝等水利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土地等。‎ ‎(3)森林大火(生物灾害)。利用遥感卫星等3S技术进行监测。‎ ‎(4)此地冬季降水少;为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地表水资源少;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留存少。‎ 解析:第(1)题,直接读图分析即可。 ‎ - 3 -‎ ‎ 第(2)题,图示A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主要从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使该地区泥沙淤积严重分析。解决措施针对原因分析。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主要为林区,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适宜用遥感监测,快速而方便。第(4)题,图示C地区为云贵高原,该地区降水量丰富,但由于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地表水少,并结合用水量分析。‎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千米)和5.6级(震源深度10千米)的地震。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5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2014·福建)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 ‎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解析:‎ - 3 -‎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防治。第(1)题,当鄱阳湖的水位低于与之相连的长江水位时,长江水倒灌进入鄱阳湖,鄱阳湖的水难以流入长江,因此滨湖地区会积水成涝,分析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时间为6~9月。其原因包括滨湖地区地势低洼,此季节降水多,河水水位高于湖水水位等。第(2)题,防治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如退田还湖、调整种植结构、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灾害的预报等)。‎ - 3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