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化学考前必做难题30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某CaCl2样品中,可能含有KNO3、CuCl2、MgCl2、NaCl和Na2CO3中的某些物质,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成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只有MgCl2,没有NaCl B.肯定没有CuCl2和Na2CO3
C.肯定有MgCl2和KNO3 D.样品可能由CaCl2、NaCl、MgCl2组成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取该样品11.1克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含蓝色的氯化铜和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故选项B正确;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28.7克白色沉淀,假设11.1g为纯净的氯化钙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为X;
设纯净的氯化鎂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为Y;
CaCl2——-2 AgCl MgCl2———————2 AgCl
111 287 95 287
11.1g X X=28.7g 11.1g Y Y=33.5g
设纯净的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银的质量为Z
NaCl——2 AgCl
58.5 143.5
11.1g Z z=27.2g
因为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为28.7g;因此若含有氯化镁,一定含有氯化钠,要不就是这两种物质都没有,含有不反应的硝酸钾;故答案选择BD
考点: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 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气体(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溶液(CuSO4)
Al粉
加过量Al粉、过滤
C
KNO3固体(KOH)
H2O、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23
D
NaCl固体(MgCl2)
H2O、NaOH溶液、盐酸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和二氧化碳都能发生反应,错误;B、铝粉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能发生置换反应,错误;C、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引来新的杂质,错误;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正确。故选D
考点:除杂质问题。
3.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只是稀释了溶液,使溶液的碱性减弱,PH不断变小,但不可能小于7,错误,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由于Al的活动性大于Zn,故反应速率更大,反应所需时间更短,错误,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故生成的沉淀质量随着Ba(OH)2溶液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正确,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C
考点:图像题的解答
23
4.某白色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无色溶液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种可溶性钡盐溶液。为探究白色固体甲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对于固体甲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一定有硫酸钠 B.一定有氢氧化钠
C.若乙溶液为硝酸钡溶液,一定有氯化钠 D.至少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固体甲溶解在水中选出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所得的溶液呈碱性;加入可溶性钡盐,得到了难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沉淀是硫酸钡,说明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一定不含碳酸钠;
考点:元素及化合物
5.为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的试剂
选用的操作
A
CO2
H2O蒸气
固体NaOH
通过盛NaOH的U型管
B
CuSO4粉末
Fe粉
水
加水,搅拌、过滤、蒸发
C
O2
H2O蒸气
足量浓硫酸
洗气
D
NaHCO3粉末
Na2CO3粉末
适量稀盐酸
滴加后蒸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中氢氧化钠固体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汽可用浓硫酸,错误;B中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错误;C中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汽,蒸汽;D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错误。故选C。
考点:除杂质
6.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 是
23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答案】C
考点:物质的变化的性质 物质的PH的变化
7.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得出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B﹥C B.生成H2的质量C﹥B﹥A
C.相对原子质量C﹥B﹥A D.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像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A﹥C ,错误;B、由图像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A﹥B﹥C,错误;C、依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计算公式:氢气质量=金属质量×(金属元素在盐中的化合价绝对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假设金属的质量均为a克,根据产生氢气质量多少,可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即C﹥B﹥A,正确;D、产生氢气的速率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金属越活泼,产生氢气越快,则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8.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3
A.厨房中用食醋鉴别纯碱和食盐 B.用AgNO3溶液鉴别H2中混入的少量HCl杂质
C.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食醋可以与纯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不能与食醋反应,该选项正确; B.硝酸银溶液可与氯化氢杂质反应,从而除去氯化氢,该选项正确;C.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不能与铜反应,达不到除去铜的目的,该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明显现象,该选项正确。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9.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
反应
B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加入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含有Fe3+
C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所得溶液为NaCl溶液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前在瓶中放有少量水)
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无色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显无色,故酚酞不变色则溶液不一定是中性;B.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该选项正确; C.氯化钠和氯化钾都可以和硝酸银反应,且反应后带入硝酸根离子,故错误; D.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时,要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故该选项错误;
23
考点:指示剂的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0.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也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根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说明混合物中的硝酸银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所以D错误,所以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银,而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溶液,所以C正确,故选AC
考点:金属的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1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全部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C.一定含NaCl、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可能含CuSO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混合物加水震荡后有浑浊,说明生成沉淀,但是没有提到颜色,说明混合物中没有带颜色的离子,可得无硫酸铜.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者是碳酸钡,或者两者都有,即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硝酸钡.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沉淀是硫酸钡,而非碳酸钡或者是不含碳酸钡.因此可以下结论原混合物含有硫酸钠,而不含碳酸钠.过滤后加入硝酸银,本意是检测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氯化钠,但是由于中间过程加入了稀盐酸,导致无法下结论.因此通过实验可知,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铜和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或者说氯化钠不能确定)故选:D.
23
考点:物质成分的推断
12.有一包“铁”的粉末,可能含有Fe 、Fe2O3 Fe3O4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称取23.2g放在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并加热充分反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共得到40g的碳酸钙固体。关于这包“铁” 的粉末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有Fe 、Fe2O3 Fe3O4三种
C.如果有Fe ,就一定有Fe2O3 D.如果有Fe2O3 ,就一定有Fe3O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假设这一包白色粉末是一种物质(铁的氧化物),设铁元素在氧化物中的化合价是X,则铁的氧化物是Fe2OX,根据两个方程式可以找到如下关系:
Fe2OX~XCO2~XCaCO3
(112+16X) 100X
23.2g 40g
112+16X/100x=23.2g/40g
得:X=+8/3
∵单质中铁的化合价为零,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8/3价,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又∵0<8/3<3.
∴该混合物有三种可能:四氧化三铁;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和铁的混合物.故选C.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3.目前,我国拟规定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调查显示,约12%中国男性的死亡归因于烟草使用,每年有60万人因二手烟草烟雾暴露而死亡。烟草的重要成分烟碱,俗名尼古丁(C10H14N2) 会使人上瘾或产生依赖性并引发多种疾病。下列有关烟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烟碱属于有机物 B.烟碱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
C.烟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 D.烟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有机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烟碱(C10H14N2) 属于有机物,正确,B、烟碱(C10H14N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10:1×14=60:7,错误,C、烟碱(C10H14N2)
23
的相对分子质量=12×10+1×14+14×2=162,正确,D、根据元素质量发生的表达式,烟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正确,故选A
考点: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意义
1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HCl、Na2CO3、CaCl2、HNO3 B.FeCl3、NaOH、MgSO4、HCl
C.NH4Cl、NaOH、K2SO4、BaCl2 D.KNO3、AgNO3、KCl、NaC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Na2CO3可和硝酸、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故能与两种物质产生气体的是Na2CO3,与Na2CO3混合产生沉淀的是氯化钙,但无法鉴别盐酸和硝酸,所以该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故A错误;B、根据物质的颜色,首先鉴别出氯化铁,然后将氯化铁与其他三种物质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氢氧化钠与其他两种物质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镁,无现象的是盐酸,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混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和氯化钡混合能够产生沉淀,但无法鉴别出四种物质,故C错误; D、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氯化钾均产生沉淀,故能与两种物质产生沉淀的是硝酸银,无现象的是硝酸钾,但是盐酸、氯化钠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项为:B.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15.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 H+ Na+ OH﹣ B.H+ SO4 2﹣ K+ CO3 2﹣
C.Cl﹣ K+ Ca2+ NO3﹣ D.Ca 2+ CO3 2﹣ NO3﹣ 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CO32﹣、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D、Ca2+和CO3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
考点:离子共存
16.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如图所示,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 NO3) 3、Zn(NO3)2和Cu(NO3)2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 ) 2。上述四种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2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 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锌、铜、银,因为向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由于金属锌不能置换金属铝,故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 NO3) 3和Zn( NO3)2的说法正确;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是正确的叙述,根据加入金属单质的多少确定;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溶液甲中含有硝酸铜,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 NO3) 3、Zn( NO3)2和Cu(NO3 ) 2是正确的叙述;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甲中含有金属锌,溶液中的硝酸银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铜被金属锌置换完全,故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 ) 2 是正确的叙述,所以正确的叙述为4个,答案选择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性质、盐的性质
17.CO2和CO的混合气体3.6g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铁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吸收,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4.4克,则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为( )
A.4.4g B.2.8g C.1.4g D.0.8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8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吸收,测得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4.4克,,可判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即气体质量增加了4.4g-3.6g=0.8g,再根据方程式: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中一氧化碳与气体增量比为28:16,故原混合气体中CO质量为1.4g,故选C
考点:根据方程式计算
二、非选择题
18.在生活中经常曝出某品牌金饰品掺假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好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
【查阅资料】
(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u合金) (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
【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
23
【实验探究】
(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 (填名称),说明此样品为 (填“真”或“假”)黄金.
(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测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钯的活动性比银
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
钯的活动性比铂强
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废液处理】
(1)转化成沉淀.小组同学所有液体倒入废液缺缸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回收金属钯.
【答案】【实验探究】(1)氢气;假. (2)弱;无明显现象;银、钯、铂.
【废液处理】ZnCl2+2AgNO3═2AgCl↓+Zn(NO3)2.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探究】(1)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锌和稀盐酸飞影视城的氢气,说明此样品为假黄金.(2)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钯的活动性比银弱;钯的活动性比铂强,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银、钯、铂.【废液处理】(1)氯化锌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l2+2AgNO3═2AgCl↓+Zn(NO3)2.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9.某化学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两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烧杯中出现蓝色沉淀.小组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进行了过滤,对滤液中成分有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甲: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CuSO4
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H2SO4
丙:滤液中的溶质是 4
23
丁:滤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交流讨论】同学们对以上的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设计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的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
溶液呈无色
猜想 不成立
(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
产生蓝色沉淀
猜想 成立
【答案】 (1)2NaOH+CuSO4═Cu(OH)2↓+Na2SO4.(2)NaOH、Na2SO4.乙;如果滤液中含有稀硫酸,则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设计实验】(1)甲.(2) 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丙.
【解析】
试题分析:(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2)【提出猜想】
如果氢氧化钠过量,则滤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交流讨论】猜想乙不合理,理由是如果滤液中含有稀硫酸,则不可能出现蓝色沉淀.【设计实验】(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观察,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在不含有硫酸铜,猜想甲不成立.(2)继续在上述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猜想丙成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20.小强在一次查阅资料时得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若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的碳酸钠会继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原理为:Na2CO3+CO2+H2O=2NaHCO3.出于好奇,他和同学一起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低温蒸发结晶,得到了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只有Na2CO3;
猜想Ⅱ:可能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猜想Ⅲ: _________
【査阅资料】
23
(1)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2)Na2CO3与NaOH的热稳定性较好
(3)CaCl2和NaCl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 _________ 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 _________ 过量.
【交流讨论】
小方认为,要想知道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可将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后,直接用pH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你认为是否可行? 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 .
【继续探究】白色固体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目的/结论
①取白色固体适量配制成溶液.往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除去白色固体中的
_________
②取滤液,往滤液中滴入几滴 _________
_________
白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交流与反思】
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 _________ .
【答案】【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验】Ⅲ;二氧化碳;【交流讨论】不可行;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值都大于7;【继续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目的/结论
氯化钙溶液
碳酸钠
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交流与反思】密封保存.
【解析】
试题分析:【作出猜想】二氧化碳过量还会生成碳酸氢钠,所以猜想Ⅲ:可能是Na2CO3和NaHCO3
23
的混合物;【设计实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若加热,若固体质量不变,猜想Ⅲ错误;若固体质量减少,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二氧化碳过量;【交流讨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溶液的pH值都大于7,所以不能用pH试纸测试即可作出判断;【继续探究】碳酸钠溶液能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实验方案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目的/结论
①取白色固体适量配制成溶液.往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除去白色固体中的碳酸钠
②取滤液,往滤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仍为无色
白色固体中没有氢氧化钠
【交流与反思】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一定要注意密封保存.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21.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1)上述实验进行对比的目的是 .
(2)实验后,将A、B两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中,溶液无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提示:CaCl2+Na2CO3═CaCO3↓+2NaCl),所得混合物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四种情况,请补充完整(酚酞省略不写):①NaCl;② ;③ ;④ .若该混合物中溶液无色,选用一种试剂即可确定溶质成分是哪种情况,写出所加试剂,预期现象和结论.
【答案】(1)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2)②NaCl、CaCl2;③NaCl、Na2CO3④NaCl、HCl;可选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测试,取少量的待测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无任何现象时,溶液中仅含有氯化钠;若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若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示加入1mL水固体没有明显变化,而加入1mL稀盐酸固体却全部消失,说明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这也是进行此对比实验的目的;(2)若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加碳酸钠也与氯化钙恰
23
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若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加碳酸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碳酸钠;若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加碳酸钠较少,氯化钙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若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盐酸有剩余,所加碳酸钠也与盐酸反应,且反应完毕后盐酸继续有剩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若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盐酸有剩余,所加碳酸钠也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有氯化钠;溶液无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故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钠;可选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测试,取少量的待测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碳酸钠溶液,无任何现象时,溶液中仅含有氯化钠;若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若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22.氯化钾固体样品中混有少量碳酸钾和硫酸钾两种杂质,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钾,将样品溶解,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提纯.已知试剂1为氯化钾溶液,B、C为固体难溶物,每步骤加稍过量的试剂.
(1)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 ;
(2)检验步骤①已除去杂质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是
;
(3)试剂Ⅱ中溶质的化学式: ,试剂Ⅲ的名称是 ;
(4)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 .
【答案】 (1)硫酸钡;(2)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3)K2CO3;盐酸;(4)蒸发结晶
【解析】
试题分析:(1)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所以可用氯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钾和碳酸钾,所以固体难溶物B含有碳酸钡和硫酸钡;(2)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所以可取少量A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生
23
成,说明硫酸钾和碳酸钾已经除去;(3)氯化钡溶液过量,所以A中含有氯化钾和氯化钡,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所以试剂Ⅱ为碳酸钾;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试剂Ⅲ的名称是盐酸;(4)氯化钾溶于水,所以由E获得氯化钾晶体的分离操作名称是蒸发结晶.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蒸发与蒸馏操作;盐的化学性质
2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杨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固体粉末
溶于水
①
无色溶液
加过量Ba(NO3)2溶液
② 过滤
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
滴加足量稀H2SO4
③
产生气体,
沉淀不消失
滴加AgNO3溶液
④
产生白色沉淀
(第23题图)
(1)写出步骤④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能否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若能,请写出各成分的化学式;若不能,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对上述方案中的试剂作一改进,并描述相应的实验现象及结论,以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 ▲ 。
【答案】(1)NaCl+AgNO3=AgCl↓+NaNO3 或BaCl2+2AgNO3=2AgCl↓+Ba(NO3)2
(2)将步骤③中“稀H2SO4”改成“稀HCl(或稀HNO3)”;
如果产生气体,沉淀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或Na2CO3和NaCl);如果产生气体,沉淀不完全溶解,说明固体粉末中含Na2CO3、Na2SO4(或Na2CO3、Na2SO4和NaCl)。
【解析】
试题分析: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与碳酸钠共存。溶解得到的无色溶液与硝酸钡反应得到了白色沉淀,那么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沉淀或碳酸钡沉淀,由于碳酸钡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故加入硫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碳酸钡沉淀,若把硫酸该为稀硝酸即可根据沉淀是否消失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钡沉淀。
(1)根据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那么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那么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钠:NaCl+AgNO3=AgCl↓+NaNO3 ;
(2)由于碳酸钡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故加入硫酸白色沉淀不消失不能判断出是否含有碳酸钡沉淀,若把硫酸该为稀硝酸即可根据沉淀是否消失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钡沉淀从而判断碳酸钠的存在。
23
考点:物质的推断
2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 NaOH,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Cl;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 7,则溶液为 ;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 .(填字母)
A.锌 B.硝酸钠 C.石蕊试液.
【答案】(1)NaOH ;3NaOH+FeCl3=Fe(OH)3↓+3NaCl;(2)有气泡产生; 2HCl+Na2CO3=2NaCl+H2O+CO2↑;(3)>;氢氧化钠;(4)AC
考点:物质的鉴别;酸的性质;碱的性质
25.一次实验课上,细心的小红,小敏同学同时发现盛有NaOH溶液的试剂瓶塞外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①白色粉末是NaOH固体
②白色粉末是Na2CO3固体
③白色粉末是NaOH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上述猜想,小红小敏取白色粉末置于烧杯中,加入水配制成溶液.
(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实验说明猜想 不成立.
(2)能否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 (填能或不能),你的理由是
23
(3)为了探究另外两个猜想哪个成立,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表明猜想③成立.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NaOH变质的原因 ,该事实说明NaOH溶液或固体都必须密封保存.
【答案】(1)①; (2)不能; 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Na2CO3+Ca(OH)2 ═CaCO3↓+2NaOH;(4)2NaOH+CO2 =Na2CO3+H2O.
【解析】
试题分析:(1)小红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粉末中含有Na2CO3固体;该实验说明猜想①不成立;(2)由于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不能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来证明上述猜想;答案应填:不能;NaOH的水溶液和Na2CO3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小敏取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后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 ═CaCO3↓+2NaOH;(4)NaOH 遇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
考点:物质成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2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
①Na2CO3 + CaCO3 = CaCO3↓+ 2NaCl ②2NaHCO3 Na2CO3 +CO2↑+ H2O
③ Ca(HCO3)2 易溶于水。
④ CaCl2溶液分别与 NaHCO3、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NaHCO3
Na 2CO3
0.1%
1%
5%
0.1%
CaCl2
0.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
有浑浊
1%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微小气泡
有沉淀
5%
无明显现象
有浑浊
有浑浊,有大量气泡
有沉淀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23
实验 1
向 2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Na 2CO3 和NaHCO3 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 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 2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 加入少量Na2CO3 或NaHCO3 固体,分别加热一 段时间
Na 2CO3 受热时Ⅱ中无明显现象
NaHCO3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实验 3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 加入少量 5%的 NaHCO3 溶 液,再滴加5%的 CaCl2 溶 液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 生Ⅱ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 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2中,试剂a为 。
(3)实验3中, NaHCO3与 C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CaCl2 ==== + + +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 2 中,加热 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能为 (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溶液与 CaCl2 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 。
(3)用 2 种不同的方法鉴别 Na 2CO3和NaHCO3 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
② 。
【答案】(1) 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 ↑;(2) Ca(OH)2溶液 ;(3)2NaHCO3 + CaCl2= CaCO3↓++2NaCl + CO2 ↑+ H2O; 【反思与评价】(1) Na2CO3 ; Na2CO3 、 NaHCO3;(2)CaCl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CO2 量较少,CO2 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3)①各取少量 0.1% 的 NaHCO3和Na2CO3加入等质量的5%的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 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 Na2CO3;②各取少量Na2 CO3 和 NaHCO3固体于实验2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3 ,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3。
23
【解析】
试题分析:(1)碳酸氢钠和盐酸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NaHCO3+HCl═NaCl+H2O+CO2↑;(2)要检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即看加热后是否生成二氧化碳,要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试剂a澄清的石灰水中;(3)NaHCO3 与 CaCl2 反应表现碳酸盐的性质和氢离子的性质,2NaHCO3+CaCl2=CaCO3↓+2NaCl+CO2↑+H2O;【反思与评价】(1)NaHCO3全部分解时,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为Na2CO3,没有全部分解时残留固体成分为Na2CO3、NaHCO3;(2)NaHCO3溶液与 CaCl2 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CO2 量较少,CO2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3)结合资料提示,设计如下方案:①各取少量0.1%的NaHCO3和 Na2CO3加入等质量的5%的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 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Na2CO3
②各取少量 Na2CO3 和 NaHCO3固体于实验2装置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 NaHCO3,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 Na2CO3。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27.某同学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于是他买了一瓶“管道疏通剂”(部分说明如图).疏通剂是利用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以加快氢氧化钠与毛发等淤积物的作用,反应的原理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管道疏通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2)按照使用说明,该同学对“疏通剂”作了进一步研究.先向烧杯中加入206g水,再加入本品200g,当铝粉全部反应后,求:(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①生成氢气的体积.(ρ氢气=0.09g/L)
②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能和水反应.(2)66.7L;16.5%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铝、氢氧化钠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管道疏通剂失效,因此应该密封保存.
(2)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3
54 80 6
54g y x
==,
x=6g,y=80g,
生成氢气的体积为:=66.6L,
反应后剩余的氢氧化钠质量为:200g﹣54g﹣80g=66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06g+200g﹣6g=400g,
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6.5%,
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66.7L,反应后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6.5%.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8.铜镁合金常用作飞机天线等导电材料。欲测定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铜镁合金10g放入烧杯,将200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 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50
50
50
50
剩余固体质量/g
8.5
7
6.6
6.6
(1)铜镁合金中铜的质量。
(2)求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6.6g;(2) 12.25%
【解析】
试题分析: (1) 因为铜不和硫酸反应而金属镁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题意可知,合金中铜的质量为6.6克; (1分)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镁的质量为1.5克; 根据金属镁的质量求出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即可求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1分)
设与1.5克镁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 + H2SO4 = MgSO4 + H2↑ (1分)
24 98
1.5g x
= 解得x=6.125g (1分)
23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2.25% (1分)
答:(1)铜镁合金中铜的质量6.6g;(2)求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25%
考点: 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9.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
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 、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 mL(从10、50、100中选取)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 (填序号).
A.30g B.10% C.Na2CO3溶液
(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取50g Ba(OH)2溶液,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 g.
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溶解 50 A(2)①21.2②溶质质量分数20.52%
【解析】
试题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配制30g 10%的Na2CO3溶液需水的质量为:30g×(1﹣10%)=27g,水的体积为27mL,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标签上的内容应写上物质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因此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溶液质量30g;
(2)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的质量为21.2g;
②设Ba(OH)2的质量为x,Na2CO3溶液的质量中溶质的质量为:21.2g×30%=6.36g
Na2CO3+Ba(OH)2═BaCO3↓+2NaOH
106 171
6.36g x
23
x=10.26g
溶质质量分数=20.5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只含有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该混合物样品与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有关实验数据见附表.
附表: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的质量/g
稀盐酸的质量/g
混合物样品的质量/g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40.6
123.4
12
171.6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最后结果保留到0.1%)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4.4g;(2)88%;(3)1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0.6g+123.4g+12g﹣171.6g=4.4g;
(2)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44
x y 4.4g
x=10.6g; y=11.7g;
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答:(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
23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