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市2015届高三语文围题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省漳平一中2015届高考语文围题卷.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漳平市2015届高三语文围题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漳平市2015届高三语文围题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漳平市2015届高三语文围题卷(含答案)‎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 ‎(4)国恒亡。 。(《二章》) ‎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6)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论 文(下)‎ 袁宗道 爇香者,沉则沉烟;檀则檀气。何也?其性异也。奏乐者钟不藉鼓响,鼓不假钟音,何也?其器殊也。文章亦然,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派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无意见,则虚浮,虚浮则雷同矣。大喜者必绝倒,大哀者必号痛,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惟戏场中人,心中本无可喜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事,而欲强哭,其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 今之文士,浮浮泛泛,原不曾的然做一项学问,叩其胸中,亦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徒见古人有立言不朽之说,又见前辈有能诗能文之名,亦欲搦管伸纸,入此行市联篇累牍,图人称扬。夫以茫昧之胸,而妄意宏钜之裁,自非行乞左马之侧,募缘残溺,盗窃遗矢,安能写满卷帙(篇幅)乎?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其可愧如此,而又号于人曰:引古词,传今事,谓之属文。然则二典三谟,非天下至文乎?而其所引,果何代之词乎?‎ 余少时,喜读沧溟、凤洲二先生集。二集佳处故不可掩,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沧溟赠王序,谓“视古修辞,宁失诸理”。夫孔子所云“辞达”者,正达此理耳,无理则所达为何物乎?无论典谟、《语》、《孟》,即诸子百氏,谁非谈理者?道家则明清净之理,法家则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述鬼神之理,墨家则揭俭慈之理,农家则叙耕桑之理,兵家则列奇正变化之理。汉、唐、宋诸名家,如董、贾、韩、柳、欧、苏、曾、王诸公,及国朝阳明、荆川,皆理充于腹,而文随之。彼何所见,乃强赖古人失理耶?‎ 凤洲《艺苑卮言》,不可具驳,其赠李序曰:“‎ 15‎ 六经固理之区薮也,已尽,不复措语矣。”沧溟赖古人无理,而凤洲则不许今人有理。何说乎?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而不知其流毒后学,使人狂醉,至于今不可解喻也。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若使胸中的有所见,苞塞于中,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兔起鹘落,犹恐或逸,况有闲力暇晷,引用古诗句耶?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奏乐者钟不藉鼓响 藉:凭借 ‎ B.入此行市联篇累牍 市:贩卖 C.谁非谈理者 非:责怪 ‎ D.不可具驳 具:全部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的文学主张的一组是 ( )(3分)‎ ‎①试将诸公一编抹去古语陈句,几不免于曳白矣 ‎②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 ‎③理充于腹,而文随之 ‎④此一时遁词,聊以解一二识者模拟之嘲 ‎⑤然其病源则不在模拟,而在无识 ‎⑥从学生理,从理生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袁宗道对那些“茫然不曾具一丝意见”,只是乞灵古人的作者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抨击。‎ B.袁宗道对沧溟、凤洲两位先生作品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C.袁宗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复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拟,而在无识”。‎ D.袁宗道认为只要有自己的“理”,则写文章“将墨不暇研,笔不暇挥”,“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怒者必叫吼动地,发上指冠。(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故学者诚能从学生理,从理生文,虽驱之使模,不可得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5‎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本诗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魄”。试简要分析语言风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贾府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出上面的话。(《红楼梦》)‎ B.《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消息,介绍新思想,批判旧思想。觉慧热心地参加了周报的工作,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他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趣愈来愈浓,跟他的家庭离得愈来愈远,即便是与觉民,也有了距离。(《家》)‎ C.吴荪甫的丝厂贴出了扣减工钱的布告,女工们像潮水一般涌出车间,把那刚刚贴出来的布告撕得粉碎,之后关车、罢工、冲厂。丝厂女工喊出了“打到屠夜壶”“打走狗姚金凤”等口号,风潮很快席卷恶劣其他丝厂。(《子夜》)‎ D. 长坂坡一战中,张飞曾经让二十多个骑兵在树林中敲锣打鼓,以为疑兵,为吓退曹操创造了条件。此计成功之后,张飞再接再厉,让士兵拆断长坂桥,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三国演义》)‎ E. 在初次谈到欧也妮终身大事的那顿晚饭后,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责备拿侬怎么和别人一样站不稳,拿依怪楼梯不牢靠,葛朗台太太也说早该叫人来修理了,前一天欧也妮也几乎崴了脚。尽管葛朗台还责怪他们不懂踩楼梯边上还结实的地方走,但是碍于太太的情面,还是请了人来修理,他拿走家中唯一的蜡烛,让妻子、女儿和女佣留在除了熊熊的灶火,没有任何光亮照明的原地。(《欧也妮•葛朗台》)‎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子路宿于石门①。晨门②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 曰:“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③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注】①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②晨门:早晨看守城门的人。③‎ 15‎ 得己:即自得。‎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 ‎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 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 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 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15‎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 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 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 摘自《新华网》‎‎2014-12-23‎ ‎9.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 B.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 C.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 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 ‎10.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 ‎11.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木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窗 钱钟书 ‎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②‎ 15‎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 ‎③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④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 ‎⑤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⑥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节选,有改动)‎ ‎12.下面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15‎ A.《窗》是一篇充满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通过我们平时所常见的窗,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B.第①段作者从“春天”入笔,通过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自然引出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的独特感悟,突出了窗的作用。‎ C. 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具有启人心智的作用。‎ D.第⑤段“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意在说明我们通过别人眼可以观察别人的心理,别人通过我们的眼也可以观察我们的心理。‎ E.文章的结尾“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一句,既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首尾呼应,又总结了全文,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13.怎样理解第⑥段“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谈谈你对钱钟书文章风格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 材料: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将浩浩如长江大河的古籍经典,点化评析,萃于一编,正是量体裁衣、称身惬意的形式,更便于流传久远,嘉惠后人。‎ ‎(邹文海《名家评说钱钟书》)‎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l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思想之河汩汩向前 李泽厚对哲学的最初兴趣,要追溯到12岁那年的一次“精神危机”。那年春天,他看到山花烂漫、春意盎然,却突然感到:“人是要死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人生之谜霎时间击中了他,使他倍感困扰与悲观。‎ ‎1950年,李泽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大哲学系。虽然身在中国最高学府,他大学时代却主要靠“自学”。那时刚解放,大学里许多课程还未开,冯友兰等哲学教授还在“‎ 15‎ 改造思想”,所以李泽厚没有上过中国哲学史课。‎ 李泽厚从大一开始就自己搞研究,有时逃课,有时上课看自己的书。他用老师的借书证借图书馆的线装书,每次借30函,要跑几趟才能全部扛走。有段时间他患病,一些活动不能参加,就把更多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他找到一间废弃的屋顶阁楼,在这里做了大量笔记。他回顾说:“我最大缺点之一,是不喜欢问,总是自己摸索,走了许多弯路。”‎ 他的第一个研究目标是谭嗣同,本以为很好研究,“当时看谭嗣同,人很重要,书又不多,就投入进去了,结果吃亏了,他因为思想不成熟,观点相互矛盾”。稿子下了很大功夫,写了五遍,直到毕业才完成。多年后一个哈佛博士将其译为英文,十分佩服他分析得那么细。这篇《谭嗣同论》后来收进了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影响很大。‎ 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 李泽厚虽然成名早,但因政治表现不突出,成了社科院下放劳动最多的人。“文革”时,在干校只准读“毛选”,李泽厚在行囊里偷偷带了英文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把“毛选”遮在上面掩护,还偷偷做了几万字的笔记。‎ 蛰伏近二十年,1979年3月,34万字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出版了,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实际上,这不只是一本研究康德的书,通过“批判”,李泽厚在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他将康德与马克思相联系,从中表达了“人类学本体论”的初步构想。在思想大解放的上世纪80年代,此书产生了巨大影响,至今已再版6次。‎ ‎4个月后,他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出版,同样引起轰动。‎ 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继上述诸书之后,他又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到80年代末,他完成并出版了《华夏美学》和《美学四讲》。‎ ‎“那时,李泽厚每有新作发表,朋友间都要奔走相告。”时隔30年,易中天仍清晰记得《美的历程》带给他的震撼,“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不能为!”‎ 在这之前,美学史的论著基本是教科书式的编年史,只有归纳,没有独创,更谈不上自己的理论体系,除了让人得到些“知识”,完全无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当时我也看过好些文学史美术史,不满意。所以这本书,每章每节,我都有些新东西。”‎ ‎《美的历程》让年轻人看到了“原来学问可以这样做”:讲哲学,可以不套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的既定框架;讲文艺,也不一定要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帽子,完全可以从作品和自己的感受出发。冯友兰先生称赞此书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一部死的历史,你讲活了”。‎ 当时,正有一股自下而上的“美学热”袭来,青年人对美学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兴趣,《美的历程》更成了青年学子的架上之书、枕边之物。1986年,《人民日报》一篇文章标题即为“请听北京街头书摊小贩吆喝声‘李泽厚、弗洛伊德、托夫勒……’”。‎ 15‎ 虽说《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但他说:“这在我写的书里,第三本也算不上!”在他看来,1988年出版的《华夏美学》更重要,因为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才是他真正的美学抱负!《华夏美学》在“儒道互补”的思路下提出了“儒”所派生的“情本体”美学、“乐感”美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美学精神的深度与广度,也为他后面的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通道。‎ ‎1989年,他的另一部重要美学专著《美学四讲》出版,他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时隔二十年后,2010年2月,美国最权威的世界性古今文艺理论选集《诺顿文学理论与批评选集》第二版,收录了李泽厚《美学四讲》“艺术”篇中的第二章“形成层与原始积淀”。这套文集由柏拉图的论著选起,一直选到当代。 李泽厚是进入这套一直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文论选的第一位中国学人。(节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文章在介绍李泽厚哲学、美学思想和论著的同时,还借助他人对其论著的高度评价,突出了李泽厚在中国当代哲学、美学领域开创性的贡献。‎ B.上世纪80年代是李泽厚的著述高峰期,他相继出版了《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美学四讲》等专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美学热。‎ C.12岁的一次“精神危机”使李泽厚对人生倍感困扰与悲观,却也使他对哲学产生了兴趣,这可以视为其思想之河的源头。‎ D.《华夏美学》一书叩问美的本体,解开美的哲学之谜,表达了李泽厚真正的美学抱负,他的美学观点也主要集中在这部专著中。‎ E.2010年2月,由西方理论家统治的权威文论选收录了李泽厚的《美学四讲》,这足以说明李泽厚的美学研究所达到的高度。‎ ‎13.《美的历程》为李泽厚赢得巨大声望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14.“虽然承认年轻时‘走了许多弯路’,但李泽厚至今认为导师并不重要。”你对“导师并不重要”这个观点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8分)‎ 当年在北大,上辜鸿铭先生的课,听他臧否当世人物是一大享受。上课之际,讲到得意处,一把年纪的他也会忘形,轻则【甲】,重则【乙】,其形象让人忍俊不噤。‎ ‎①学界巨(bò ) 老辜素来以铁齿铜牙闻名,骂起人来常常令人捧腹。②袁世凯称帝时,他正上课,站在讲台上,从第一分钟陆续地骂到最后一分钟,学生在下面拼命鼓掌助兴。③下课之后这些骂语犹能绕梁三日。‎ 15‎ 在北大,能入辜鸿铭法眼的人没有几个。那些所谓“新文化运动的君子”,在以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辜鸿铭眼里更是 。他批评胡适【丙】,认为他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的英语,说:“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拉丁文,又不会德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 ‎(2)第一段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改为 ‎ ‎(3)为第三段的空格处补出一个恰当的成语。(1分) ‎ ‎(4)第二段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2分)‎ 序号 修改 ‎ ‎(5)文中【甲】【乙】【丙】三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甲】 【乙】 【丙】‎ A.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驴唇不对马嘴 B.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驴唇不对马嘴 C.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干什么不吆喝什么 D.从怀里掏出几颗花生大嚼 一展歌喉唱段小曲 干什么不吆喝什么 ‎16.改写下面划横线部分的句式,使整个语段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字词)。(2分)‎ 承天寺清幽静谧,木棉花火红灿烂,这一切充盈着我的视野。这时,我知道,我回到了故乡——泉州。‎ 答: ‎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寓意,要求不超过15个字。(2分)‎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想把一张薄纸扔过河,怎么用力也不成;想把一块小石头扔过河,稍微用力即可。‎ 答: ‎ ‎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本年度,“老人”成了热门词,从广场舞扰民到不排队、乱过马路,似乎都和老人有关。网络上顿时掀起了有关“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的热烈讨论。‎ 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120字左右。‎ 五、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玫瑰说:“我只在春天开花。”‎ 长春花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 ——杏林子《现代寓言》‎ 15‎ 读了这则对话,你有何感想?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2015届5月漳平一中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6分)⑴芳菲菲其弥章 ⑵俯察品类之盛 ⑶官盛则近谀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⑸樯橹灰飞烟灭 ⑹小园香径独徘徊(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 ‎2.(3分)C 非:不是 3.(3分)D 4.(3分)B ‎5.①(3分)大怒的人一定叫吼震动大地,头发向上顶起帽子。(“必”译为“一定”1分,“指”译为“竖起”“顶起”1分,句意通顺1分。)‎ ‎②(3分)所以做学问的人如果能从学习中产生道理,从道理上产生文章,即使驱赶着他们去模仿,也不可能做到了。(“诚”译为“果真”“如果”1分,“虽”译为“即使”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 点燃熏香时,用沉香木,那么就是沉香的烟香;点燃檀香木,那么就是檀香的香气。为什么呢?两种香木的本性不同啊。奏乐的人敲钟并不凭借鼓声,击鼓并不凭借钟音,为什么呢?它们的器物不同啊。文章也是这样,有一种学派的学问,就会酝酿出一种学派的意见;有一种意见,就会创造出一种言辞语句;没有意见,那么文章就会虚无漂浮,虚无漂浮就会人云亦云了。非常欢喜的人一定会笑弯了腰,特别哀痛的人必一定会号哭呼喊疼痛,大怒的人一定叫吼震动大地,头发向上顶起帽子。只有那在戏场中的人,心中本来就没有可喜的事,而又想勉强自己笑;没有什么悲哀的事,却又想要勉强自己哭,在那种情况下才不能不借助模仿啊。‎ 现在的读书人,学问上飘飘浮浮,知识上平平常常,原来就不曾深入扎实地做一项学问,叩问他们的胸中,也茫然不曾具有一丝一毫的意见,只是看见古人中有创立学说赢得不朽之名,又看见前辈中有能诗能文的名声,也想手握笔管,铺展纸张,进入这一行当去连篇累牍地贩卖,企图获得别人的称赞。凭着自己学识浅陋,不明事理的心胸,却妄想写出鸿篇巨制,倘若不是在左丘明、司马迁的身旁进行乞讨,化来一点剩余的小便,盗窃来一些剩下的大便(二句中的“溺”“矢”‎ 15‎ 指古书中的陈词滥调),怎么能写满整篇文章呢?如果将各位的每篇文章中古人陈旧的语句抹去,几乎不免于交白卷了。那叫人羞愧的就像这样,然而他们却又向人号称说:引用古代的言词,宣扬现实中的事情,这才叫写文章。这样说来,《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益稷谟》,不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吗?然而它们所写出的,真有什么借用的古代文词吗?‎ 我小的时候,喜欢读李攀龙王世贞二位先生的文集。二人的文集好的地方当然不能掩盖,但其中持论荒谬,迷惑误导学生的,也有不能不辨别的地方。李攀龙《送王元美序》,认为“看古人写文章,宁可不顾及对理的阐发”。而孔子所说的“言辞达意”,正要将言辞通达到道理啊,没有道理那么通达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无论是写有典、谟名篇的《尚书》、《论语》、《孟子》,就是诸子百家,谁不是谈论道理的?道家是阐明清净无为之理,法家是阐明赏罚之理,阴阳家则是阐述鬼神之理,墨家是揭示节俭、兼爱之理,农家则叙述种田养蚕之理,兵家则是列举对阵交锋,或设计、邀截、袭击变化之理。汉代、唐代、宋代的各位名家,如董仲舒、贾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各位先生,以及本朝的王守仁、唐顺之,是道理充实于胸中,然后文章随之而出。你们这些“后七子”们有什么见识,却敢强行污蔑古人不讲道理呢?‎ 凤洲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不应该全部驳斥,但他的《赠李于鳞序》说:“六经中道理已汇聚无遗,后世提不出更新的见解。”李攀龙诬赖古人没有道理,而王世贞就是不许今人有道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些话不过是一时理屈词穷故意避开正题的话,姑且用来化解一二个有见识的人对模仿的嘲笑,却不知道他们的话对后来的学子造成流毒,使人狂乱沉醉,到了今天还是不能解释明白啊。然而他们的病源却不在于模仿,而在于没有见识。假如自己的胸中有什么见闻解,知识见闻充塞胸中,那么就会墨都来不及研磨,笔都来不及舞动,文思一到,笔墨迅速不得稍有停顿,都还担心有些内容溜掉了,何况还有多余的精力和闲暇的时光,去引用古人的诗句呢?所以做学问的人如果能从学习中产生道理,从道理上产生文章,即使驱赶着他们去模仿,也不可能做到了。‎ ‎6.(1)这首诗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2分)‎ ‎(2)语言清新隽永。(1分)本联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显得含蓄深蕴。(3分)‎ ‎7.D、E(D.“在树林中敲锣打鼓”错,应是“砍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以便扬起尘土”;“曹操疑有埋伏,不敢追赶”错,曹操识破计谋,让人架桥追赶。E、葛朗台没请人来修理楼梯,可见吝啬之至。)‎ ‎8.(1)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2分)‎ ‎(2)孔子明知自己所从事的事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取得成功,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做下去,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孟子则认为人们应该在穷与达的不同境遇下采取不同的行为,能够理智、符合实际情况下思虑与奋斗。显然,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4分)‎ ‎9.‎ 15‎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概念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及对论述思路的把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3分) 解析:由原文“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可推断出本项表述有误。‎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使社会娱乐化,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人们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谣言流传更加厉害。(3分)‎ 解析:答题范围在2—4自然段,筛选概括即可。‎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逐段概括段意,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出即可。‎ ‎11.【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对于微信里的信息保持谨慎的态度,要多打几个问号,力求追寻真相;②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避免陷入互联网焦虑;③把微信当作一个工具,当作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而不能把它当作世界的全部。(3分)‎ 解析: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甲)‎ ‎12.【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B、E 解析:B项,第一段没有“对春天阳光的细腻描写”;E项,“形象地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无中生有。(5分)‎ ‎【思路点拨】内容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解题时,应先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干或选项对照原文的相关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正确的概括和判断。‎ ‎13.【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和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突出了窗的功能(作用)(2分),说明人不能只追求现实的“热闹(1分)”,有时还需要清静(1分)。或:突出了窗的作用的两面性(2分),既可以带给人方便(1分),也可能带给人烦扰(1分)。 (4分)‎ 15‎ ‎【思路点拨】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1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示例:钱钟书文章言简而义丰。在《窗》中,把窗比作“房屋的眼睛”,把眼睛比作“灵魂的窗户”,据此引发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赋予了“窗”丰富的意蕴,语言简明而含义丰富;如《谈中国诗》,引《百喻经》愚人造楼的故事,扼要而形象地说明“中国诗没有坚实的基础”这一深刻的道理;正如邹文海所评价的“钱氏以最经济曼妙的文字,凝聚长年累月的心得”。 解析:能恰当指出钱钟书的散文风格,1分;能联系本文及两则材料合理评析,3分;阐述有说服力,2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6分)‎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一要明风格,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二要列例证,用文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风格。三要连感情,分析语言风格要注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乙)‎ ‎12.答案 AC(5分)‎ 解析 B项强加因果,当时的美学热并不是李泽厚的著述掀起的。D项李泽厚的美学观点主要集中在《美学四讲》中。E项不准确,美国权威文论选收录的是《美学四讲》中的部分内容。‎ ‎13.答案 ①高屋建瓴,系统展示文明古国心灵历史,是对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以至于中国哲学的精练概括。②与以往同类著作相比有创新,给青年人提供更灵活更科学的治学新方法,不仅传授知识,更有利于提升审美能力。恰逢“美学热”来袭,《美的历程》生逢其时。(每点2分)‎ 解析 注意筛选文中与《美的历程》相关的信息。文章在介绍《美的历程》时,引用了易中天的话,然后列举以前的美学史著作特点并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美的历程》的特点,接着介绍《美的历程》适逢“美学热”的情况等。最后将筛选出的这些信息简单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4.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李泽厚的观点正确,导师不能对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 ‎①李泽厚在大学主要靠自学获得真知,他研究哲学史,却没有上过著名教授的哲学课。②关键是自己的行动。李泽厚总结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③大学阶段只是人生短暂的一个时期,李泽厚后来的辉煌成就都是离开学校离开导师以后才取得的,这更证明导师对一个大家的塑造并不重要。(每点2分)‎ ‎(观点二)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导师对成功很重要。‎ ‎①李泽厚上大学的时机不够理想,名家教授还在接受思想改造,他没有受教于名家,没有充分感受到名家教诲的力量,否则,他会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②因为没有导师指导,李泽厚走了许多弯路,他自己也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研究谭嗣同吃亏,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导师教诲在前,他的研究会更加高效。③李泽厚身在北大校园,虽然没有更多直接聆听导师教诲,但大师云集的校园氛围,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包容的胸襟(用老师的图书证借书,能逃课自由搞研究)‎ 15‎ ‎,使与其交游受其熏陶的李泽厚受益匪浅。导师的力量有时是无形的,这对他以后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激励、指引的作用。‎ ‎(观点三)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师不可缺少,但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学生本身)‎ ‎①对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自学能力很强的学子来说,导师的作用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意志和能力。 ②对于更多普通学子来说,导师在治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纠偏作用不可或缺,他可以指导学生更高效地进行研究和学习。③无论对于哪一种人,治学关键环节的指导都可以使他前行的道路更加畅通,都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更高效得多。导师对于普通人的作用是雪中送炭,对于杰出人物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作用大小是不同的。‎ 解析 回答此题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找出李泽厚的观点的根据,第二步是分析这个观点的正误。文章中李泽厚认为“导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他这样说的具体原因是他研究谭嗣同的过程给他个人的启示。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可以从“导师”与“时间、书籍和不断从方法上总结经验”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15.(1)擘 (1分) (2) “噤”改为“禁” (1 分) (3) 不屑一顾(嗤之以鼻)(1分)‎ ‎(4)第②句“陆续”不能修饰“骂”,改为“接二连三地从第一分钟骂到最后一分钟”或“从第一分钟一直(连续)骂到最后一分钟。 (2分) (5) C(3分)‎ ‎16.改为:当清幽静谧承天寺、火红灿烂木棉花充盈着我的视野时(2分)‎ ‎17.内在(真才实学、修养等)很重要。(2分)‎ ‎18.(示例)自私自利、不守公德的恶劣行为只是少数老人的作为,不能以偏概全;道德品质和年龄没有关系,每一个年龄层次都有品德不好的人;中华民族有尊老的传统,要用宽厚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5分)‎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对于这些社会现象,要能理智、客观地看待, 然后在此基础上发表对此事的看法即可。要做到联系实际,合理阐述。‎ ‎19.作文(70分)这是一道寓言型材料作文。玫瑰从正面理解,代表着一种等待和坚守;从反面理解,代表只能等待春天,不能像长春花一样创造春天。长春花从正面理解,是以自我为中心看,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恶劣天气都能开花,他开花的每天都是春天,四季因它而春意盎然,可以说是一种创造;从反面理解,它缺乏玫瑰的等待,注定比不上玫瑰的尊贵。‎ 1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