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5届九年级历史三模试题(附答案)
说明:1.全卷分为第一卷、第二卷和答题卷,试卷共7页。试卷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班级、考号、姓名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答题卷上做任何标记。
3.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凡答案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中华民族在古代存在着两种文化类型,即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这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汇,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时期的农耕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①掌握了原始农业技术,学会了耕种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已经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④学会饲养家畜,掌握了制陶技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 ②隋唐的科举制 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建立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4.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宠大的陵墓——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
A.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 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C.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 D.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
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6.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日本 D.回族的形成
7.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9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该材料反映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9.汉代“(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下列各项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有
①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加强③大运河贯通④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
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A. 鉴真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11. 如果用一组词来概括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下列概括
最准确的一项是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国家巩固与危机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并存
12.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3.“自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自强求富梦”——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变法强国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民主共和梦”——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中国历史第一次巨变
D.“民主科学梦”——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14.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七月的艳阳照遍香港,回归的骄傲永刻我心上
②五四五四,爱国的血和泪,洒遍亚东大陆地
③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④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
9
15.1927年是我国近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①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八一”南昌起义 ⑤井冈山会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16.下列关于解放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陕甘宁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B.在辽沈战役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和平解放
C.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1949年4月23日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17.1915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与北京的男主人通话。下列通话符合该时代特点的是
①“先生,您家小姐生病了” ②“先生,太太嘱咐您勤洗头,否则扎辫子太乱”
③“大人,您何时回来” ④“先生,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18.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②“敞开肚皮吃饭,甩开膀子干活"
③“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19.63年前,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从歌词中你了解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A.干预朝鲜内战 B.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英勇
C.保家卫国 D.因为朝鲜是中国的友邻
20.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1.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2.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犹太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23.下图所示经济发展状况,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24.改革(变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变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下列对改革(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②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③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④美国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下表是某个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历史小论坛——“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表格中
数字序号处相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类别
典型事例
典型人物
建国篇
独立战争
①
统一篇
美国内战
②
富强篇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
称霸篇
推行冷战政策
④
A.①华盛顿②林肯③爱迪生④杜鲁门
B.①林肯②华盛顿③卡尔·本茨④杜鲁门
C.①华盛顿②林肯③爱迪生④罗斯福
D.①林肯②华盛顿③卡尔·本茨④罗斯福
26.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9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7.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不断变化,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更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下列与世界局势变化相关的大事,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冷战”开始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③苏联解体 ④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
①新经济时代 ②迅速繁荣时期 ③持续调整时期 ④危机和滞胀时期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
29.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0.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话表述的意思包括
①世界经济日趋密切,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②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分配不均 ③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④全球化潮流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度成为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纵观历史与现实,中国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一:“早在2000
9
多年前,丝绸之路就在我们两个古老文明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中国汉代使节___A____、东晋高僧法显、唐代高僧___B___的足迹都曾经到过这里”“中巴要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21日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
材料二: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C 、
D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三:2015年4月27日,深圳前海举行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挂牌及启动仪式。前海蛇口自贸区是广东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
问题一:请写出材料一中A、B两处的人名。(2分)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1分)请写出它的起点和终点。(2分)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1分)
问题二:材料一中习主席的讲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1分)坚持了我国什么样的外交基本原则?(1分)
问题三:请写出材料二中C、D两处的城市名。(2分)请从政治、经济、技术条件等角度分析我国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3分)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深圳前海蛇口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有哪些?(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5分)
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年初,北京“两会”透露,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将在北京举行。3月,全国“两会”最终确认中国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举行阅兵式。
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以史为鉴,避免战争,是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
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个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节选)
材料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中国人民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四:2015年1月8日,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出席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和日中经济协会联合举办的新年会。他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战后70周年,对于中日关系来说,也是能否实现稳定改善非常关键的一年,双方应着眼大局和长远,维护原则共识,继续相向而行。
9
问题一:材料一中日本在亚洲的第一位老师指的是谁?(1分)请举一例这位老师向日本传播文化的著名例子。(1分)材料一所提及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何影响?(2分)请列举近代史上日本“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动参与战争的史实(三例)(3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卢沟桥是在哪一年“被绑架”的?(1分)这一事件的影响是什么?(1分)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1分)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1分)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如何理解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中日关系要“继续相向而行”,应具备怎样的交往原则?(1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他们的强国历程为世界关注。
材料一: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这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基础。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这一成就的国家,使英国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9
——《大国崛起》解说词
问题一:读材料一,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大事?(1分)为这件大事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为什么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写出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腾飞的根本原因。(1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一项伟大的成就”是指什么。(1分)在“一项伟大的成就”之后,英国的国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
问题四:材料四中“这个国家”打响反抗殖民者的枪声是从哪一年开始的?(1分)“这个国家”通过哪一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1分)
问题五:世界大国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分)
9
初三第三次联考历史科目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C
5B
6C
7B
8B
9D
10B
11C
12B
13C
14D
15B
16C
17B
18C
19C
20D
21B
22D
23D
24C
25A
26A
27B
28D
29D
30A
二、材料题
31、(15分)
问题一: 张骞(1分)玄奘(1分);西汉(1分)(不可答汉朝);起点:长安(1分)终点:大秦(欧洲、古代罗马)(1分) 意义: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1分)
问题二:儒家(1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问题三:广州、泉州(顺序可颠倒)(2分)政治:宋朝统治者鼓励对外贸易;经济: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商业繁荣;技术条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航海技术进步。(3分)
问题四: ①具有区位(地缘)优势。深圳毗邻港澳,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海上门户。②具有经济优势:改革开放后深圳经济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为迅速。③政策优势:国家政策的扶持等。(任答两点)(2分)
32、(15分)
问题一:中国(1分);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1分);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的重大转折;但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2分)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3分)
问题二:1937年(1分);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1分);1937年12月,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分);
问题三: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了投降书(1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牵制了日军相当大的兵力,因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
问题四:原则共识:正视历史、面向未来;主流和平,共谋发展。(合理即可给分)(1分)
33、(10分)
问题一:新航路的开辟(1分);葡萄牙、西班牙(2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分)
问题二: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分)(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问题三: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1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1分)
问题四:1775年(1分);南北战争(1分);
问题五:民族独立是大国崛起的先决条件;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国的崛起靠的是完善的民主制度,我国应加强制度建设;大国崛起需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围绕民族独立、科技、改革、民主制度三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1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