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2015年七年级语文四科联赛试题(附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义愤填膺(yīng) 九曲连环(qū) 冗杂(rǒng) 哽咽(gěng)
B 叱咤风云(zhà) 毛骨悚然(sǒng) 讪笑(xiān) 炽痛(chì)
C 戛然而止(gá) 气冲斗牛(dǒu) 揣摩(chuǎi) 亘古(gèn)
D 锲而不舍(qiè) 参差不齐(cēn) 哺育 (pǔ) 踌躇 (chú)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警报叠起 锋芒毕露 撺掇 惊鸿
B 浑身懈数 尽态极妍 羸弱 乙醚
C五彩斑斓 荒草萋萋 谰语 真谛
D目不遐接 来势汹汹 羁绊 轻捷
3.下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云雾缭绕,群山若隐若现,仿佛身披薄纱的仙女翩翩起舞,这惟妙惟肖的绝美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
B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行云流水,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C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D.新上任的厂长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的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B.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伤仲永》中告诉我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C.《在沙漠中心》是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的圣埃克絮佩里,文章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如何脱险的经历。
D.《夸父逐日》选自《淮南子》,此书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我们学过的《塞翁失马》也出自本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极端恶劣的雾霾天气肆虐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幸运地避免光临。
B.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刻苦学习,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8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其令人垂涎欲滴的地方美食、饱含异域特色的风土人情,拨动着每个中国人。
D.在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他们购票方便,换乘畅通,服务到位,旅途安全等。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四小题)(4分)
①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②苍苍竹林寺, 。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木兰诗》)
④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⑤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 。(《淮南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绍兴是一个与鲁迅、蔡元培、秋瑾……等人的故事密不可分的地方。独特的台门建筑、绍兴黄酒的悠久、精致的乌篷船、小小的毡帽,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致。另外,关于大禹、王羲之、陆游与唐婉的故事,让这个城市充满了传统文化的风韵和气息。
(1)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读了上面的文字,作者从哪两方面来介绍绍兴。(2分)
8.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2014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系列报道。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家人的人品好。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其实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清代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家风已成为中国家庭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材料二:一户人家门口的对联
材料三: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最受重视的三大传统家风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待人忠厚,而最受推崇的新家风依次是:不啃老不坑爹、民主平等、互相体谅等。
8
以下是调查结果:
内容
比率
原因
推崇传统家风
71.2%
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推崇新家风
23.0%
它具有时代特点
不好说
16.8%
(1)请根据以上材料说说家风是什么?(2分)
(2)图片这幅对联用楷书写就,从字体上看,有重心平稳、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笔力苍劲等特点,这与这户人家的家风相契合,有朴实厚重之美。(2分)
(3)阅读材料三,说说你的探究结果。(2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6分)
(一) 清名
梁晓声
(1)如果不是子诚的缘故,我是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2)子诚曾经是我学生,他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3)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4)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5)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子诚在小路上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6)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7)“八十三了。”
(8)“八十三还采茶?!”
(9)我望着老妪的背影,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10)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当年当地,农村人大抵文盲,连黄历也看不懂的。她丈夫有超强记忆,一部黄历倒背如流,经常穿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她的丈夫嗓子也好,称得上是脱口成秀。“说”得兴浓,别人随意指点什么,竟能马上唱出一套套合辙押韵的掌故来,百难不倒,像是现今的流行歌手。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然而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年轻的徐阿婆一急之下,卖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11)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12)子诚说:“
8
阿婆得子晚,六十多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媳妇改嫁,带着孙子远走高飞。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13)“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14)“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15)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16)“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一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却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17)“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就按当日茶价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18)“啊!”我一时失语。
(19)“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20)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21)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22)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23)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24)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25)“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26)“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27)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下雨的傍晚,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28)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我似乎倾听到了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29)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30)“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取材于作者同题文章)
9.围绕文题“清名”,文章中讲述了徐阿婆哪几件事情?(4分)
10.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4分)
①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②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
8
11.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
12.“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30字)(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二)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3.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分)
14.第②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⑥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李邕鉴真迹
8
萧诚自矜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李欣然愿见。萧故迟四旬日,未肯出也。后因论及,李故请见,曰:“许而不去,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被窃去。”李诚以为信矣。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遽令走出。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物,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置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选自《封氏闻见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李邕恒自言别书(鉴别) B.在坐者咸以为然(这样)
C.邕辄不许(赞许) D.遽令走出(急忙)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前某客来见之 久之,目似瞑
B.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自以为大有所益
C.在坐者咸以为然 老少咸宜
D.因谓李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许而不去,得非诳乎。
②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20.李邕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4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一)夜坐(宋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二)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两首小诗都写到的季节是 ,同一种景物是 。(2分)
2、两首诗歌在抒发情感时所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3分)
四、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40分)
花儿盛开是绽放,梦想实现是绽放,战胜者我是绽放……绽放,需要阳光和雨露;绽放,也需要努力与坚持。花朵不分大小,目标不论高低,绽放了,就是美丽的。
请以“美丽的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除诗歌,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8
七年级语文质量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A 2、C 3、D 4、D 5、B
6、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②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
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④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⑤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7、(1)①将省略号删去②“绍兴黄酒的悠久”改成“悠久的绍兴黄酒”③“气息”改成“色彩”
(2)名人辈出、景致独特
8、(1)家风就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把做人处事之道、读书之道等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
(2)示例:字形端正 结构匀称 比例适当 分布均衡 笔画平正
(3)①大多数人认同传统家风。②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的内涵逐渐丰富。③传统家风注重如何为人处世而新家风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
9、替丈夫还小米(2分);采茶赚钱退还副县长(贪官)的救济款(2分)。
10、①环境描写,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好了铺垫,同时美丽景色也衬托出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如同茶村一样美丽动人。
②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的不敢相信,震惊。从侧面突出了主人公坚强、执着、正直。
11、作者运用细节描写,①表现徐阿婆敢于同重病与穷困顽强抗争的坚强性格。②凸显她一生要挺直腰板,清清白白做人的品德风范。(意思对即可)
12、这句话使我想到,不管多么穷困,也要保持高尚的操守。文中的徐阿婆为了还清赃官助济她的钱,忍受病痛和穷困的折磨,早出晚归出外摘茶挣钱,在临死之前终于将钱还清。徐阿婆虽穷但追求清名的节守让人敬佩。生活中有很多同徐阿婆一样虽穷但保持着高尚人格操守的人。伟大的民主战士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国政府的救济粮,他的精神让人钦服;四川地震灾区很多人们,面对家破人亡的惨境,没有一味要求政府补贴或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来谋取钱财,而是依靠自身力量,在灾难中奋起,重建家园。人的一生,可以穷困,但不可因为穷困而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其他:穷困是一块试金石;气节比金钱更重要;人穷但要追求清白;人穷更要有骨气等。(言之有理即可)
13、(1)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2)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人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3)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和床边。如不使用WiFi,最好将其关闭。(4)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评分标准:(4分)答出1点1分,四点4分。
14、举例子、作比较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评分标准:(4分)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
15、不能,“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去掉后不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分标准:(3分)有解释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2分,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8
16、示例一:希望更先进的电子产品是绿色的、环保的,这样,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人们身心带来健康与愉悦。示例二:更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出现,会使更多的人沉迷于电子产品,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沟通、亲近大自然,这样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利。评分标准:(3分)开放性试题,表意准确即可。
17、B
18、B C
19、(1)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
(2)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鉴别的能力在哪呢?
20、李邕对同一作品前后两种矛盾的评价可以看出李邕是个虚有其名而又文过饰非的人;在不明真相之前,李邕拿着赝品“寻绎久”,说“平生未见”;得知真相后,他“略开视”,说“子细看之,亦未能好”,可以看出他是个知错不认错而又迷信权威的人。
21、(1)秋天、梧桐
(2)《夜坐》寄情于景,用梧桐残叶迎风尚能发出声响,来书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服老)的胸怀与抱负。《蝉》托物寓意,以蝉的栖高饮露来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四(40分)
22、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尚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附:参考译文
萧诚十分擅长书法,李邕也自己写东西说自己擅长鉴别书法。两个人都住在南中。萧诚写了副字认为不错,就拿给李邕看,李邕却不赞许他,萧诚对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满,就造了几张假的古字画,天天把玩,把字画弄得很旧,看见的都说这是数百年前的字画,萧诚对李邕说:“我有王羲之的真迹,珍藏了很久,现在想拿给你看看。”李邕很希望看看,萧诚故意拖延数天,不肯拿出来。后来两人谈及此事,李邕执意要求看看,说:“你答应了却不让我看,不是在骗我吗?”萧诚于是让家仆回去取来,家仆没拿到,惊呼:“前几天有客人来,见过这幅画,估计被他偷了。”李邕信以为真,萧诚过了很久说:“我放在某个地方,后来忘了。”就让李邕跟着去取,到了地方后,李邕观摩了很久,没怀疑是假货,说:“这样的真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在座的都认为李邕说的是对的。又过了几天,等到李邕的客人们都聚会,于是萧诚对李邕说:“你从来都看不起我的书法,前几天给你看了几张我小时候写的字,你怎么就认为它是王羲之的真迹,鉴别的能力在哪呢?”李邕大惊说:“你再拿来我看看?”看到后,稍微瞟了几下,扔在床榻上说:“现在仔细看看,还是不怎么样。”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