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生物真题汇编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2015新课标卷Ⅰ,4,6分)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的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比草本阶段的空间结构要复杂,B错误;草本阶段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也小于灌木阶段的群落,C错误;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上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D正确。
(2015新课标卷Ⅰ,31,10分)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各年龄段的个体数量,0+、1+、2+的个体总数为400,3+→8+的个体总数及9+及大于9+的个体总数均为400,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推知该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015新课标卷Ⅱ,31,8分)31.(8分)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①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②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⑵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⑶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
(1)2.2头/km2 2头/km2(每空2分,共4分)
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2)大于(1分)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及能量流动,难度中等。
(1) ①该生态系统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50头/250km2=2.2头/km2 ;②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此时乙种动物种群密度为500头/250km2=2头/km2。
(2) 捕食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反之亦然。丙捕食乙,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乙捕食甲,乙的数量减少,导致甲的数量增加。
乙种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丙种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逐级递减的,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