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4-2015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第Ι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 ‎ 书法艺术是一种饱含人文精神的艺术,古人对书法的人文精神多有论述。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苏轼说:“古文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明末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古往今来,强调书家的人格地位,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长期影响着书坛。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各自有属于自己的美学内涵与价值,它不需要嫁接或附属于非原生态的环境来生存。但是,书法是一种标榜的艺术,书法作品在彰显艺术魅力的同时,书法家的人格、学识等因素也会凸现出来。所以说书法是一种人文的艺术、人格的艺术也未免不可。‎ 世上没有纯粹的艺术,尤其是书法这门必须承载汉字,并通过汉字以表达事项和情感的艺术。那么,书家的作品,即使是书写他人原创的作品,首先也是经过书家的人格认可,且注入了自己饱满的情感后才书写出来的,每幅作品都无疑会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艺术家提供的产品必须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这就是艺术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艺术家为了能生产合格的产品,必须从精神的、道义的、物质的、社会的、生活的多个方面进行投入、筛选、填充、调试,甚至是反复地加工提炼,艺术的修炼必须是人格的修炼和人文领域诸多学科的学识与涵养。作为书家,恪守做人的原则,充分把握作品的思想与艺术性,这是必须要做到的。‎ ‎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应有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怀,是这个阶层的精神特征。中国有传统文化所坚持的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以修身、养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西方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个性解放为目的,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口号的人文精神。由此看来,人文当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取向或者思维方式。书法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高雅艺术,如果不强调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提升其精神品质,一味地浮躁铺张,只能消耗书法的艺术生命。眼下有人提出了书家“学者化”的口号,提倡加强书家人文素质和传统国学的综合修养。有人说:“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不读书而能臻绝品者,未之见也。”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的组成部分,古代文化人的一切活动,须臾不离笔墨。文化人以儒、以道、以释、以诗词文章,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了书法,书法也全息地影射了文化人的生存状态。有人这样说书法:“少年比才气,中年比传统,晚年比学养。”一个“学养”,道出了文化底蕴的积淀,不唯需要熟读经史,留心艺事,更需要长时间含涵体察。‎ ‎ 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部人文精神史。作为当代,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用关注文化国粹的热情来关注书法的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到或者极力追求的。‎ ‎1.关于“书法”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是有着自身美学内涵与价值,不依附于非原生态的环境而独立生存的人文艺术。‎ B.书法是承载着汉字,注入书法家的饱满情感,彰显出艺术魅力的一种纯粹艺术。‎ C.书法是通过汉字表达事项和情感,凸现着书法家人格和学识的淡泊名利的标榜艺术。‎ D.书法是渗透着所有艺术家社会良知与责任感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一门高雅艺术。‎ ‎2.关于“书法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权、苏轼等人关于“书品即人品”的人格主义评价,蕴含着浓厚的书法人文精神。‎ 9‎ B.书法家从精神、道义等方面提炼作品并镌刻上自己的人格烙印,方能创作出有人文精神的作品。‎ C.书法家加强文化底蕴的积淀,需要人生的含涵体察,其书法的人文精神就会得到滋养。‎ D.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史就是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一部人文精神史。‎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作为艺术家尤其是书法家,必须恪守做人的原则,进行艺术的修炼,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涵养。‎ B.中国的人文精神以社会为本位,以仁爱为中心,是比西方追求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层次更高的精神追求。‎ C.书法家以其人生的全部经历模铸书法,因此其作品也部分地影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D.多一些思想家的气质、学问家的渊博与专注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去关注书法的发展,是当代书法家今天唯一的价值追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超然台记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面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 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②酒,瀹③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①醨(lí):味淡的酒。②秫(shú):高粱。③瀹(yuè):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蔽:栖身 B.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比:连续 C.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 烈:功业 D.予弟子由适在济南 适:闲适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9‎ B.是谓求祸而辞福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焉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D.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6分)‎ 译文: ‎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分)《游褒禅山记》‎ 译文: ‎ ‎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8处)(4分)‎ 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8.苏轼的“超然”之“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本文简要概括。(4分)‎ 答: ‎ (一) 古代诗歌阅读 ‎9.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情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1)这首诗第二联中的“潜”、“薄”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们妙在何处?(4分)‎ 答: ‎ ‎(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4分)‎ 答: ‎ (二) 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 ‎10.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4)《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反对把生与死等同,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的说法的句子是: , 。‎ ‎ (5)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清风明月,饮酒诵诗,任凭小船飘荡在茫茫江面上,这时苏轼的感受是“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6) 舞幽壑之潜蛟, 。‎ (7) ‎《赤壁赋》中,客人感叹人生短促渺小的句子是: , 。‎ ‎(8)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亦不能至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20分)‎ 老海棠树 9‎ ‎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摊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在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 ‎⑧……  ‎ 9‎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 ‎(有删改) ‎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对奶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对奶奶认识的变化和感情的深化。 ‎ B.文中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类比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老树枝桠的粗壮,突出了老海棠树的“老”。 ‎ C.本文③到⑥段写奶奶为了贴补家用而忙于劳作,一刻不闲。尽管得不到儿孙的理解,也一直坚持劳动。 ‎ D.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 E.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 ‎(2).根据②至⑦段对奶奶的描写,概括奶奶的形象特点。(4分) ‎ 答: ‎ ‎(3).首段中“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 答: ‎ ‎(4).本文以“老海棠树”为题,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 答: ‎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形骸/言简意赅   驰骋/伶俜   国殇/流觞曲水  溯源/朔日 B.杯盘狼藉/慰藉   海市蜃楼/妊娠   押解/邂逅   剽窃/骠勇 C.复辟/辟谣 倔强/角逐    箭镞/簇拥 提纲挈领/锲而不舍 D.遂愿/半身不遂   模具/模板 艾蒿/竹篙   翡翠/菲薄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和谐 凋敝 急流勇退 贻笑大方 ‎ B.缔造 装帧 水泄不通 真知卓见 ‎ C.通宵 疏浚 瞑思苦想 责无旁贷 D.渎职 湎怀 日上三杆 前倨后恭 ‎ ‎1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向华北大举进攻,祖国情势,不绝如缕。‎ B. 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C. 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比赛已经少了先前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的自由与洒脱,逐渐演变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的终南捷径。‎ 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 9‎ 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B.欧洲环境和卫生组织绿色真相基金会近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工作场合吸烟将导致不吸烟同事患肺癌的危险性增长12%至19%。     C.黑豆基本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而植物固醇不会被人体吸收利用,又能抑制人体吸收胆固醇,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含量的作用。     D.好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个阵地来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仅靠征文、演讲、手抄报等比赛来完成。‎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注意:字数不能超出30个字。)‎ ‎17.请从屈原、陶渊明、苏轼、蔡元培中任选两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 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的境遇;②与画线语句构成排比。(6分)‎ 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找到真谛。瞿秋白,一个文弱的书生,放下了成名成家的荣耀,拾起了革命的重担,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渡口; ‎ ‎ ‎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土》,按要求作文。‎ 附着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间里,‎ 你是尘埃。‎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蕴含哲思。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9‎ 新津中学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答案 ‎1.【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文本相关信息可知,B项,“纯粹艺术”的说法错误;C项,“淡泊名利”属于无中生有;D项,“所有艺术家”说法错误。‎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D项中“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目的”的说法错误。‎ ‎3.【解析】选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中国人文精神高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部分地影射”的说法错误,应为“全息地影射了”;D项,“唯一的价值追求”文中无据。‎ ‎4.D 恰好,适逢 ‎ ‎5.D(D均为取独 A.、在,介词/形容词词尾 B并列/转折 C 因此/把 ‎6.(1)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旧了,稍微修理,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因、稍、葺、新、肆志各1分,整体句意1分)‎ ‎(2)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幽深昏暗、让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啊。(幽暗昏惑、相各1分,整体句意2分) 7.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8.⑴乐于民风淳朴(“余既乐其风俗之淳”)⑵乐于简朴(“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⑶乐于超乎物外(盖游于物之外也)(每点2分,共4分。答对其中2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有可使人快乐的,不一定得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那些追求福禄而躲避祸患的人,把福禄看成让人高兴的事情,把祸患看成让人悲哀的事情。人想要的东西是无穷的,然而可以用来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分辨在内心斗争,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之常情吗?这是外物蒙 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人从它的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那些倚仗高大的形象耸立在我们面前的,那么我常常会眼花缭乱、变化无常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怎么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和丑恶交相产生,忧愁和快乐一并出现,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钱塘调到胶西一带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离开了带有彩绘墙壁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这里连年歉收,到处都有盗贼,案件也多得不得了;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喜欢这里淳朴的风俗,而且,这里的官吏百姓 也习惯了我的拙朴。于是,在这里修整果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 9‎ 了,稍加整修,使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地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是秦人卢敖隐遁的地方。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座城台高大结实,幽深敞亮,夏凉冬暖。无论是雨落雪飞的早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来吃。(大家)赞叹道:“多么快活的游玩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高台取名“超然”。来说明我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9. 答案:(1)“潜”,在水底深游(1分),表现游鱼畅游的神态(1分);“薄”,迫近(1分),表现翔鸟高飞蓝天(1分)。两个字表现天地高远,万物自 由。‎ ‎(2)①表现了诗人对役夫行役不已,有家难归的可悲命运的同情(2分)②表达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的愿望(不得志,渴望施展才华 )(2分)。‎ 附:诗歌赏析 ‎ 诗人因景感怀,发为浩叹。微阴蔽日自然界万物各得其所,鱼鸟安然游翔之景,引发出役夫久戍他乡,有家难归的联想。曹植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对民生疾苦有一定的了解和体察。诗中“游者”、“处者”两句,运用典故,映照出时代的动荡,男女之怨旷。游者,指役夫。《黍离》,指《诗经》篇,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诗。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的意思。处者,指役夫家中的亲人。《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篇。旧说是黎国诸侯被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这里取其劝归之意。通过典故的运用,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深化了人民在封建徭役制度重压下痛苦不安的悲剧,正如唐人王昌岭《从军行》叹当时边关征戍不断时所咏:“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秦汉联想到唐代征戍之事,一处深沉的历史感油然而生。诗人悲天悯人式的同情心,不言而喻。‎ ‎ 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诗中“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两句,色彩鲜明,境界开阔,用词精警,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鱼、鸟形象的捕捉,渌水蓝天的空间幅度,鱼“潜”鸟“薄”静动映衬,在诗意的提炼上都达到了自然凑泊、了无痕迹的境界。鱼儿安然地潜游于渌水之中,鸟儿自由地翱翔于九霄之外,安然无惊、自由畅朗的图景,不但反衬出身不由己的役夫的可悲命运,同时也是作者处在动辄得咎的政治逆境身心备受压抑中对自由、解放的热切憧憬。“潜”、“薄”二字,最见作者炼字、炼意的用心。“潜”字属平声闭口韵,声音轻细,切合表现游鱼安然不惊的神态;“薄”字属入声,声音短促而有力,状翔鸟高飞蓝天的快意,神采顿见,其“飞飞摩苍天”的气势,如在眼前。这两个动词的妙用,充分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及其精湛准确的艺术表现力,堪称“诗眼”。 ‎ ‎10. (略)‎ ‎11. (1)BC(B不是类比,是比喻。C不是为了“贴补家用”而是为了确立自身价值。) ‎ ‎(2).慈爱、勤劳(吃苦耐劳)、自尊(自立、自强)、坚韧、渴望进步 ‎ ‎(3).内容: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下劳动,在老海棠树下期盼通过劳动得到认可(自食其力)。 结构:为后文展开写奶奶和老海棠树的关系以及奶奶的经历作铺垫。 ‎ ‎(4).合适。①象征。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表现了奶奶的沧桑和坚强。②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下劳动、期盼劳动,“老海棠树”是本文的线索,使文章构思精巧。③奶奶离世,老海棠仍在,物是人非,表达作者对奶奶的思念。‎ ‎                                           ‎ ‎12. 【答案】B 9‎ A、hái/ gāi chĕng/pīng shāng/shāng sù/shuò B、jí/jiè shèn/shēn jiè/xiè piāo/piào ‎ C、bì/pì jué/jué zú/cù qiè/qiè D、suì/suí mú/mú hāo/gāo fĕi/fĕi ‎13. A (B 真知灼见 C 冥思苦想 D缅怀 日上三竿)‎ ‎14.B.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应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此处不合语境。(3分)‎ ‎15.B【A“由于…结果”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作用”没有谓语,D“实现”“效果”搭配不当】(3分)‎ ‎16.答案: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每点1分,共3分,超字扣1分。)‎ ‎17.略 ‎18.【写作提示】‎ 两者都由土而来,价值却全然不同。‎ 那么,我们再向深处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土”成为令人尊敬的土壤,又是什么原因让“土”成为令人鄙夷的“尘埃”?“土壤”之所以令人尊敬,“尘埃”之所以令人鄙夷,是因为前者找准了自身的价值定位,找到了自己的恰当归宿,而后者则正好相反。‎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启发:人的价值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自我标榜,自我膨胀,到头来变成一文不值的“尘埃”;相反,有的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做实实在在的事,献身于事和大众,最终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也可换一种思路:一个人的“位置”变化造成价值变化。‎ ‎【立意参考】‎ ‎(1)要为人生定好位置。‎ 是泥土就应附着大地,安心做好“土壤”,任脚步和车轮碾压,供草木果蔬等生长;如鲁藜《泥土》所说:“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2)生活要脚踏实地。‎ 生活,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不可像“尘埃”,本来属于“土”,却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失却了自我。‎ ‎(3)不能孤芳自赏。‎ ‎“尘埃”之所以难有作为,是因为本属于“土”的它孤立于大地之外,离开了整体,离开了根基。它不懂得融入集体,团结协作,一味强调自我,孤芳自赏。‎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