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15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理科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在指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试题卷上答题的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请用学过的运动和力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B.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是因为重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加速度大
C. 子弹的质量并不重,之所以能对人造成伤害是因为其高速运动时的惯性很大
D. 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他们应该互相平衡
x/m
t/s
0
1 2 3 4 5 6
1
2
3
4
甲
乙
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x-t)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内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 4s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
A
B
3.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竖直墙壁和物块连接,弹簧、地面水平。A、B是物块能保持静止的位置中离墙壁最近和最远的两点,A、B两点离墙壁的距离分别是x1、x2。则物块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A.(2-1) B.(2+1)
C. D.
4.新交规已经正式施行,司机闯黄灯要扣6分,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某小轿车驾驶员看到绿灯开始闪时,经短暂思考后开始刹车,小轿车在黄灯刚亮时恰停在停车线上,v﹣t图线如图所示.若绿灯开始闪烁时小轿车距停车线距离L=10.5m,则绿灯开始闪烁到黄灯刚亮的时间t0为
A. 0.5 s B. 1.5 s
8
C. 3 s D. 3.5 s
5.如图所示,一小孩从滑梯上由静止开始加速滑下,在这一过程中
A.小孩的惯性变大 B.小孩处于失重状态
C.小孩处于超重状态 D.小孩的机械能守恒
6.如图所示,在M点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将两小球水平抛出.两小球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点、Q点.已知O点是M点在地面上的竖直投影,OP:PQ=1:3,且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3
B. 两小球的下落时间之比为1:4
C. 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3
D. 两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7.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A.0.19 B.0.44 C.2.3 D.5.2
8.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斜面连接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安装半径为R的半圆竖直挡板,质量为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处静止释放,到达水平面时恰能贴着挡板内侧运动。不计小球体积,不计摩擦和机械能损失。则小球沿挡板运动时对挡板的压力是
A.0.5mg B.mg
C.1.5mg D.2mg
9.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质量为1 kg的物体A通过水平轻绳、轻弹簧和光滑定滑轮与物体B相连接,两物体均静止时弹簧秤甲和乙的读数分别为5 N和2 N,则剪断物体A左侧轻绳瞬间,物体A的加速度和弹簧秤乙的读数分别为
A.5 m/s2,0 B.2 m/s2,2 N
C.0,0 D.0,2 N
10. 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M和2M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
B.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
C.甲的角速度与乙的角速度相等
D.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8
1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向右传动.将一物体轻轻放在皮带的左端,以v、a、x、F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位移大小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左
右
12. 如图所示,球网高出桌面H,网到桌边的距离为L。某人在乒乓球训练中,从左侧L/2处,将球沿垂直于网的方向水平击出,球恰好通过网的上沿落到右侧桌边缘。设乒乓球运动为平抛运动。则
A.击球点的高度与网高度之比为2∶1
B.乒乓球在网左右两侧运动时间之比为1∶2
C.乒乓球过网时与落到桌边缘时速率之比为1∶2
D.乒乓球在左、右两侧运动速度变化量之比为1∶2
13. 如图所示,用外力F=20 N沿斜面将一个质量m=2 kg的木块,从斜面底端由静止开始拉到斜面顶端时速度为v=10 m/s。若斜面的摩擦力恒为重力的0.2倍。斜面的高度h=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10 m/s2)
A.合力做功为100 J B.重力做功为100 J
C.摩擦力做功为-50 J D.外力F做功为250 J
14.如图所示,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沿跑道AB运动,拉弓放箭射向他左侧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箭的速度为v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OA=d。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
A.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
B.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d
C.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D.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15.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长为L和2L
8
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A.两球运动的加速度相等
B.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D.细绳对两球的拉力相等
16. 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为mgh
C. 运动员获得的动能为
D.下滑过程中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17.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可以提供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并分析,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他进行了下面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
D.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操作不当的步骤是_________。
②这位同学进行正确测量后挑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其中O为起始点,A、B、C、D、E、F为六个计数点。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当打B点时重锤的速度为_________m/s
8
。(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他继续根据纸带算出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并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图丙中的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 (10分)有一只小虫重为G,不慎跌入一个碗中,如图所示.碗内壁为一半径为R的球壳的一部分,其深度为D.碗与小虫脚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小虫可以缓慢顺利地爬出碗口而不会滑入碗底.试问D的最大值为多少?(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19.(14分)某高速公路的一个出口路段如图所示,情景简化:轿车从出口A进入匝道,先匀减速直线通过下坡路段至B点(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再匀速率通过水平圆弧路段至C点,最后从C点沿平直路段匀减速到D点停下。已知轿车在A点的速度v0=72km/h,AB长L1=l50m;BC为四分之一水平圆弧段,限速(允许通过的最大速度)v=36 km/h,轮胎与BC段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CD段为平直路段长L2=50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
8
A
B
C
D
收费口
(1)若轿车到达B点速度刚好为v =36 km/h,求轿车在AB下坡段加速度的大小;
(2)为保证行车安全,车轮不打滑,求水平圆弧段BC半径R的最小值;
(3)轿车A点到D点全程的最短时间。
8
高二物理答案
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C
B
D
B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B
BD
ACD
BC
AD
BCD
二、实验题
17.①C 、B
② 1.84
③ C
三、计算题
18、要使小虫顺利爬出碗口,只须小虫能到达碗边沿A,设碗边沿的半径与竖直方向夹角为φ,则(受力图如下)由平衡条件得:
N=Gcosφ ①
f=Gsinφ ②
又f=μN所以μ=tanφ
由几何关系有D=R(1-cosφ) ③
所以D=(1-)R.
19.
(1)对AB段匀减速直线运动有 (2分)
解得 a=1m/s2 (2分)
(2)汽车在BC段做圆周运动,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2分)
为了确保安全,则须满足 (1分)
解得:R≥20m,即:Rmin=20cm (1分)
(3)设AB段时间为t1,BC段时间为t2,CD段时间为t3,全程所用最短时间为t 。
8
(1分) (1分)
(1分) (1分)
解得:t=(20+π) s (2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