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点2‎ ‎1、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一)、洪涝灾害 ‎1、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诺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3、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警系统等。‎ ‎(二)、沙尘暴现象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3、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三)、地震 ‎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2、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3、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1、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2、治理措施:恢复植被;加强监测预报。‎ ‎2、生态问题 ‎(一)、水土流失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形。‎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3、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三个措施相结合。‎ ‎4、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荒漠化问题 ‎1、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2、原因:⑴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②多大风;③地表是疏松沙质沉积物;④脆弱的生态系统。⑵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生产活动,如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落后的灌溉方式)。‎ ‎3、治理措施:⑴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⑵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轮牧制度,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人工草场,生物和工程固沙相结合;⑶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地矛盾,健全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⑷合理利用水资源。‎ ‎4、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球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干旱缺水问题 ‎1、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2、产生原因:(以华北地区为例)‎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3、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 ‎1、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2、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3、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五)、赤潮 ‎1、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2、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3、环境保护 ‎(一)酸雨(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1.原因:⑴自然原因:自然界原因排放酸性物质;⑵人为原因:我国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2.危害:⑴草木枯萎;⑵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⑶建筑物、古迹遭到腐蚀;⑷危害人体健康。‎ ‎3.治理措施:⑴减少人为酸性气体排放,综合利用;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能源结构;⑶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⑷加强国际协作。‎ ‎(二)全球变暖 ‎1.原因:人为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CH4等;②人类大量砍伐森林,植被减少,光合作用减弱。 ‎ ‎2.危害:⑴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⑵导致海平面的上升;⑶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3.治理措施:⑴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⑵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⑶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⑷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三)臭氧层空洞 ‎1.原因:人为原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氯氟烃,造成臭氧层破坏。‎ ‎2.危害:⑴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⑵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3.治理措施:⑴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⑵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⑶全球合作保护。‎ ‎(四)森林破坏 ‎1.原因:⑴自然原因:①森林病虫害;②森林火灾。⑵人为原因:①乱砍滥伐,采集薪材,毁林开荒;②空气污染及酸雨。‎ ‎2.危害:⑴气候变暖恶化,大风日数增加,蒸发旺盛,旱灾加剧;⑵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严重,土壤肥力下降;⑶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⑷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景区环境恶化。‎ ‎3.治理措施:⑴退耕还林,大力植树造林;⑵以营林为主,采育结合,加强管理;⑶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 ‎(五)湿地保护 ‎1.三江平原湿地破坏原因:⑴自然原因:连年干旱,水源偏少;⑵人为原因:①湿地开垦、开发、湿地资源过度利用;②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使周边湿地萎缩退化;大量蓄水、引水,导致河流下游来水量减少,甚至断流,使湿地失去水源补给);③湿地被污染、泥沙淤积等。‎ ‎2.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反过来就是危害):①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②调节气候,调节流量,蓄洪防旱;③净化水质,控制污染;④提供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 ‎3.治理措施:⑴禁止开垦天然湿地,对不合理的开荒实行退耕还湿地;⑵建立湿地生态用水的保障机制,合理进行湿地补水、配水;⑶加大立法、执法和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高考预测】2008年考到沙尘暴、2009年考到湿地、2010年考到酸雨,预测2011年将考到沙漠化。或者以联系图考到各种环境问题。能源依然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将是热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