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中201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3页,共14题,第Ⅱ卷为第5页至第6页,共8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每小题3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很 ① 的机会,在内蒙古的一个农村插队的付晓晓发现了周边古代遗址上散落的瓷器碎片。他结合学习历史、去多地古代窑址 ② 的方式,最终 ③ 这些瓷片为宋元时期定窑、钧窑、龙泉窑等生产的古代瓷片。
付晓晓感叹,宋代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年代,宋瓷以温婉含蓄的釉色、风姿绰约的造型、美轮美奂的装饰艺术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藏家追捧。
“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以釉色 ④ ,徇烂奇妙,色彩三分人力,七分天成,绝非世间丹青妙手力所能及,其色在瓷画中可做天空、海洋;定窑瓷色白质薄,土色如玉,色泽淡雅,文饰秀美,在瓷画中用来做花瓣和衬景;龙泉窑其瓷片在瓷画中用作绿色的青山、草原,仿佛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付晓晓如数家珍地对各类瓷器的妙处侃侃而谈。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蒙古(měng) 散落(sàn) 釉色(yòu) 风姿绰约
B.内蒙古(méng) 散落(sàn) 釉色(yǒu) 巧夺天工
C.内蒙古(měng) 散落(sǎn) 釉色(yòu) 文饰秀美
D.内蒙古(méng) 散落(sǎn) 釉色(yǒu) 徇烂奇妙
2.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偶尔 考查 断定 致胜 B. 偶然 考察 鉴定 制胜
C. 偶尔 考察 断定 制胜 D. 偶然 考查 鉴定 致胜
3.文中加方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轮美奂 B.力所能及 C.如数家珍 D.侃侃而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一向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原则发展对日关系,继续克服政治障碍,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许,一场8.1级强震重创尼泊尔,也严重波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的10余个边境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顾计不知所出耳 窃计欲亡走燕
B.愿举国为内臣 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C.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过客以观公子
9
D.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公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遣使约降于燕 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C.以其间诸侯得合从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臣愿奉璧往使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C.然赵氏真孤乃反在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
D.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田忌信然之
B.燕既尽降齐城 宁许以负秦曲
C.盖聂怒而目之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D.东乡坐,师事之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恐不能须臾 ②请辞决矣 ③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④魏军大乱相失 ⑤马陵道陕
⑥城坏,齐人走,争塗 ⑦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⑧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
⑨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A.①②⑥⑧ B.②④⑤⑨ C.①③④⑥ D.⑤⑦⑧⑨
10.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不同类的是( )
A.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C.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D.燕小弱,数困于兵 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滑滑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有间,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为圃者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者乎?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汝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无乏吾事。”
子贡卑陬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其弟子曰:“向之人何为者邪?夫子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曰:“
9
始吾以为夫子为天下一人耳,不知复有夫人也。吾闻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今徒不然。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托生与民并行而不知其所之,汒乎淳备哉!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以天下誉之,得其所谓,謷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浑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选自《庄子·天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如泆汤 数:疾速 B.羞而不为也 羞:以之为羞
C.而何暇治天下乎 暇:空闲 D.无乏吾事 乏:缺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反于鲁 使不辱于诸侯
B.汝身之不能治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反于鲁,以告孔子 使使以闻大王
D.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B.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C.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D.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
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贡见老者浇菜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就告诉老者可以用桔槔抽水,没想到却被老者讥笑批评。
B. 老者认为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这是道家的思想观点。
C听了老者的话,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很远方才逐步恢复常态。.
D.子贡回到鲁国,把遇见老者的事告诉孔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三、(14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故见之变容失色,终日不自反邪?(3分)
(2)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3分)
(3)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4分)
(4)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4分)
四、(8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李白的《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
(2)柳永的《雨霖铃》中“ ,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
9
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句子是:“ , 。”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 , 。”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五、(8分)
17.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4分)
(2)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4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屋 檐(节选)
就建筑而言,屋檐是被利用的产物,从属于建筑学的范畴。建筑材料发达了,摩天大厦主体很少有在天顶盖凸出于边沿的屋檐。俗话说,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现代建筑已经让这俗话成为化石。
现代建筑物是矿物凝结的巢穴。它们不怕雨,屋檐萎缩了,不管该建筑物看上去如何金碧辉煌,它永远是一只被剪了尾巴而伤残了体魄的鸡仔,奔跑在另外一条没有雅致韵味的水泥道上。从造型上看,传统的屋子,屋檐绝不是简单的三角几何的累赘,而是屋子的裙摆,是它的神韵所在,给房子增添了三分精神。屋子给泥墙撑伞,泥墙给屋子撑腰,互利互惠,相得益彰。这是一种互为牵制达成共生平衡的美。这是表面的。而它的隐含的意义远大于建筑学上的意义。
当你在流浪途中需要别人的屋檐的时候,并且能找到屋檐,“低头”就是你的门票,你得到的是庇护和关怀。这在乡村还存活着,乡村会收留那些需要屋檐的人,假如你流落乡村而不是流浪在城市,这是你的造化。在乡下,虽然这种庇护和关怀是时候是不尽如人意的。我上初中时,每个星期总要在山路上遇雨,一顶斗签只能负责个头部,如果不躲雨,那就要淋湿身子。而二十里山路只有中途有座荒废破落的山神庙,余留几处摇摇欲坠的屋檐,下面就是过往行人歇脚的地方。我有时算计不准,在大雨来临的时候,破屋檐或过之或不及,急急忙忙而不可得,只能借助近处虎蹲之势的岩石,取其歪斜向外伸展的部分权为“屋檐”,也有应急之妙。那时候不是低头的问题,而是找不到让自己低头的屋檐。即便有个低矮的屋檐,蛛网蒙尘,也胜过遥远的天堂。
前些日子,我外出活动,时近午夜,归途中狂风肆虐,飞沙扬尘,空中撕开几道耀眼炫目的闪电,迅雷震荡,各路灯火立时熄灭,豆大的雨点
9
敲着路面冒起一层水雾,车灯映衬出周围浓墨一般的黑克发现路边有座旧式民房,遂弃了摩托车跑到屋檐底下,大雨即倾盆而下。这时候,正好这样巧。我突然感觉到屋檐的温暖和可爱,眼前重现几十年前上中学时代寻找岩崖避雨的情景。平常的时候,奇岩怪崖成为路人眼中的冰冷坚硬的风景,是传说中鬼怪出没的地方,但谁能估计到几万年几百万年以来,有多少生命得到它的亲抚?我每每发现巨石之下岩鼠攀爬的路径,小虫子吹砂的窝点,以及一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歇夜的痕迹。而这一道屋檐非岩崖堪比,这好比莺雀装备了苍鹰的翅膀,护墙有余,明显的宽阔。它紧邻公路,是为了应付将来的路面拓宽,还是土木建筑师醒悟之后在耳边回响师傅的叮嘱所至?我相信几十年的光阴里,或秋行夏令,或冬行春令,难免风雨无常,总有缺少雨具的路人,进屋不方便,赶路又不合时宜,就可以在屋檐底下得到一点便利。而且,身后有一个小窗子,我嗅到特别的气味,里面应该是个卖糖饼酱醋香烟火柴的店铺。这地点莫非是乡民的娱乐聚会的场所?谈论妖魔鬼怪吗?还在更小的村庄,我见过屋檐底下摆放着条石,方便人们就座,场所虽然不是城市茶吧酒吧那样讲究铺张和蓄意,但是很踏实和随意。在那儿躲避风雨,抽一支烟,放松一下手脚,也是很闲适和安静的,其间似乎有点逍遥的趣味。
雨下得有些疯狂。不时有小车飞驰而过,明亮的车灯光映射着麻密的雨帘,我看到了没有雨具的行人,若无其事地行进;也看到骑自行车的,车后架还载着撑伞的女人,艰难地移动在雨幕里;也有冒着雨骑摩托赶路的勇敢的年轻人。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我回城里去,而他们从城里出来,我知道他们一下在路边找不到屋檐,同样找不到什么岩崖巨石,甚至大树也没有。大概这样迅猛的暴雨普通雨具是不起作用的反正淋湿了,就不要再考虑避雨的选择了。
借助一晃而过的灯光,我仰望着屋檐,雨水就在一步之外,如果不是风的搅动,它不会溅湿我的鞋子,多好的屋檐,没有屋檐房子那叫房子吗?我的心中随即产生一种对屋主的感激之情。
雷声隆隆,雷雨不停,还可以陷约听到相当远的地方有几道汽车防盗器不安分的声音。
18.如何理解文中“现代建筑已经让这俗话成为化石”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在作者看来,“屋檐”有哪些方面的用途?请分条列举。(4分)
20.文章不惜笔墨写“我”在疯狂的雨中避雨的情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1.有人说,本文是小题大做、无病呻吟,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有人说,本文是借对“屋檐”作用的交待,表达对保护与承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你是怎样认识的?请说明理由。(6分)
七、作文
22.阅读以下材料,请按要求作文。(60分)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总结为碎片化阅读。近年来,“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某知名媒体: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
史学博士廖峰: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诗人欧阳江河:我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
学者费勇: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够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
全国政协委员聂震宁:《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也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善待碎片化阅读,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利用阅读终端阅读也不错。
以上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9
济南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2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答案
1.A【解析】B. 内蒙古(měng) 釉色(yòu)
D. 散落(sàn) 釉色(yòu) 绚烂奇妙 C. 散落(sàn) 纹饰秀美
2.B
3.D【解析】 侃侃: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4.D【解析】A项句式杂糅;B项中“前者”指代不明;C不合逻辑。
4.D【解析】A项句式杂糅;B项前后矛盾.应当是“选择后者”;C不合逻辑。
5.D【解析】A.计策,名词;计划,动词 B.全;发动 C.过错;拜访 D.即使;即使
6.D【解析】A.赶快;嫉妒 B.约定;集合 C.间隙,时机;秘密地,悄悄地 D.两手捧着
7.C【解析】A.却 B.依靠 C.却;于是,就 D.替
8.C【解析】A.意动用法 B使动 C名作动 D名作状;名作动
9.A【解析】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是③④⑦
①恐不能须臾 通“耐”,坚持 ②请辞决矣 通“诀”,告别 ⑤马陵道陕 通“狭”,狭窄
⑥城坏,齐人走,争塗 通“途”,道路 ⑧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 通“戮”,羞辱
⑨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通“附”,附着、靠近
10.D【解析】A.定语后置句 B.判断句 C.被动句 D.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11、D 【解析】乏:耽误
12. B【解析】A到,介词/ 表被动。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把,介词/ 来,连词
D他的,代词/恐怕是,表示揣测语气
13. C
14.D【解析】“孔子对老者的话不以为然”错。孔子认为自己很难达到“浑沌氏”的境界。
15.答案:
(1)①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得分点为“何故”“变容失色”“自反”,一点1分,句意不通扣1分。)
②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一个分句1分)
9
(3)楚国军队疲惫并且粮草用尽,这是上天灭亡楚王的大好时机,不如利用(趁)这个机会就消灭了他。
(4)燕军纷乱逃走,齐人追击逃跑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了燕军,归顺田单。
【参考译文】
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中,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面起怒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子贡满面羞愧,低下头去不能作答。
隔了一会儿,种菜的老人说:“你是干什么的呀?”子贡说:“我是孔丘的学生。”种菜的老人说:“你不就是那具有广博学识并处处仿效圣人,以矜夸来超群出众,自唱自和哀叹世事之歌以周游天下卖弄名声的人吗?你要抛弃你的精神和志气,废置你的身形体骸,恐怕就可以逐步接近于道了吧!你自身都不善于修养和调理,哪里还有闲暇去治理天下呢!你走吧,不要在这里耽误我的事情!”
子贡大感惭愧神色顿改,怅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三十里外方才逐步恢复常态。子贡的弟子问道:“先前碰到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呀?先生为什么见到他面容大变顿然失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复常态呢?”子贡说:“起初我总以为天下圣人就只有我的老师孔丘一人罢了,不知道还会有刚才碰上的那样的人。我从我的
9
老师那里听说到,办事要寻求可行,功业要寻求成就。用的力气要少,获得的功效要多,这就是圣人之道。如今却竟然不是这样。持守大道的人德行才完备,德行完备的人形体才健全,形体健全的人精神才饱满。精神饱满方才是圣人之道。这样的人他们寄托形骸于世间,悠游自在而不知所往,淳和真朴,功利机巧必定不会放在他们这种人的心上。像那样的人,不同于自己的心志不会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思想不会去做。即使让天下人都称誉他,称誉的言词合乎他的德行,他也孤高而不顾;即使让天下人都非议他,非议使其名声丧失,他也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我只能称作心神不定为世俗尘垢所沾染的人。”
子贡回到鲁国,把路上遇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孔子说:“那是借着灌溉菜地研讨和实践浑沌氏主张的人,持守内心的纯一,心神不外分;修养内心,而不求治外在。那明澈白静到如此素洁,清虚无为回返原始的朴质,体悟真性持守精神,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你怎么会不感到惊异呢?况且浑沌氏的主张和修养方法,我和你又怎么能够了解呢?”
16.【答案】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7. (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2分)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8.(共4分)现代建筑由于使用了矿物凝结的建筑材料,不怕风雨冲蚀,也主不需要再建有屋檐。(2分)既然屋檐都不存在了,那么“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凭借。(2分)
19.(共4分)(1)屋檐可以保护泥墙,(1分) (2)成为房屋最好的装饰,(1分)
(3)可以给流浪途中遭遇风雨的人庇护和关怀。(2分)
20.(共4分)在疯狂的雨在才真正感受到“屋檐”
9
的温暖、可爱,(1分)可以充分享受落魄时的闲适与安静,(1分)生发对“屋檐”及其主人的感激之情。(1分)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屋檐”的作用。(1分)
21.(共6分)是表达对保护与承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思考。因为在文中,“屋檐”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屋檐的消失触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作者是想能过描写屋檐的作用,感受屋檐给人带来的温暖,表达对民族文化深深的眷恋和对保护与承传民族传统文化深沉的思考。(学生观点鲜明、分析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学生如果认为是前者或有其他认识,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适当给分)
22.【解析】
材料先给出碎片化阅读的定义,再交代碎片化阅读现象引发的讨论。学生作文时只要围绕“碎片化阅读”现象展开自己的思考就在范围之内。
1、碎片化阅读产生原因分析。
科技进步、阅读载体的变化、人们的浮躁求快心理……
2、 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褒贬态度。
碎片化阅读虽然碎片,也是“一片”,也是一种阅读的方式。
碎片化阅读太浅,不够深度。可以联系传统的书本阅读进行写作。
3、 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分析。
阅读便捷,可充分利用每日零碎时间,上班途中、午睡前等边角时间都可以用来阅读;阅读更广博,可以让更多人进行海量资讯浏览,来了解世界;阅读者可以更有选择性进行个性化阅读;更容易抓住关键信息……
催生“标题党”“头条控”等;更容易断章取义,易造成误读,淹没真相;看了大量的信息,却似乎什么都没有留下;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占用人们大量的时间,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侵占人的生活;不利于学术研究;会造成一代人的浅薄盲从……
4、碎片化时代,该怎么做?
各种客户端等信息推送者有责任推送那些准确且更有深度更有含金量的信息;阅读者要形成随手积累碎片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时代更考验每个人对知识的整理能力;传统阅读不可废,享受碎片化阅读的便捷的同时可以多进行经典阅读;对待满天飞的碎片化信息,要更清醒,能辨识,不盲从……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