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含答案)
一、基础训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 的讨论,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召开: 年底,在 召开。
(3)内容:彻底否定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的开端。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第9课 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内容:安徽凤阳 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后来农村逐步实行 。(2)意义:调动了 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建立
(1)起步: 年,在广东的 、珠海、 和福建的 设经济特区,其中的 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扩大: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增设 经济特区。(3)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改革。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 共同发展。
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 体制。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 迈进。小企业采取 、 等多种方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要实行 。实行改革开放后——坚持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 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 理论。1991年南方视察——特区姓“ ”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2.地位
(1)1992年的中共 上,确定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的中共 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意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二、中考真题
1.(2010·福建福州)决定右图中这一伟大决策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2010·广东东莞)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
5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
3.(2010·安徽芜湖)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是新时期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A.广州 B.深圳 C.厦门 D.上海 ( )
4.(2010·山东济宁)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一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976年与1979年收入对比表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5.(2010·河北)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度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遂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遂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2010·辽宁营口)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要参观的城市是 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 )
三、专项演练
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 ( )
A.邓小平 B.叶剑英 C.胡耀邦 D.陈云
2.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次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 ( )
A.评价“文化大革命” B.真理标准 C.是否以阶级斗争为纲 D.市场经济是姓社姓资
3.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对思想解放产生了重大影响 ( )
①百家争鸣②新文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著名史学家胡绳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史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 (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6.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 )
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7.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 )
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 )
A.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9.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经济活力
5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0.1980年,我国在广东建立的经济特区有 ( )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厦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 2010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三农”问题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识读下列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何意义?
材料二 下图为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标语牌。1958年、l959年、196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为2亿吨、1.7亿吨、1.435亿吨。
(2)在1958年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材料中数据说明了什么突出的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材料三
安徽凤阳小岗村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1976年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是什么政策给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实惠?这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及身边的变化,就政府应如何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
12.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民生活的历史照片:
(1)请指出以上历史照片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只需填入序号,2分)。
【 】——【 】——【 】——【 】
材料二:如图,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副农家对联体现了以上示意图中A、D两个时期什么土地政策?(2分)“当年”和“今岁”的两次“分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5
材料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地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
(3)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2分)你为现阶段为实现这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
背景:文革后,当时领导人提出 的方针。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时间: 年
意义:人们认识到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场
思 想 深刻的 运动
基 础 时间: 年,在 召开
伟 思想:否定 ,重新确立 的路线
大 内容:政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实行 。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组织:实际上形成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 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 ;
史 是 的开端,进入 的新时期。
转
折 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 恢复名誉
1、1979年颁布《 》
民主法制建设 2、1982年颁布第四部《 》
成就 3、基本上形成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初步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
措施: ;首先行动起来的是 的农民。
农村:意义:调动了 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 ,促进 。
发展: 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路。
改革 1、把单一的 发展成为以
80 为主体 并存。
城市:重点是 改革。 年 2、实行 ,扩大 。
代 3、实行 为主 并存的制度。
1、中共 大提出建立 。
90年代 2、推行 、 ,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开始:1980年,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建经济特区
开放 作用:吸收 、 ,引进 和 , 成为对外开放窗口
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 ,增设 。设立上海 。
格局:形成 — — — 这样一个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出要实行 。
形成过程: 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 。
中共十二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 。
邓 中共十三大:阐明 理论;经济建设分 。
小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 ;对建
平 指导地位确立 设 有深远影响。
理 中共十四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论 中共十五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提出 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
5
邓小平的贡献 2、提出 的伟大构想;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 1978 北京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第9课 改革开放
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 1980 深圳 汕头 厦门 深圳
海南 国有企业 多种所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 市场经济 现代企业制度 改组 联合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社
十四大 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总设计师
二、中考真题
1-6 BBCCDB
三、专项演练
1-10 ABCBB DBCDC
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造成三年粮食产量下降。原因是: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4)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12.(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2)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新中国等;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东方红》;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