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2章过关训练(有解析新人教必修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高中生物第2章过关训练(有解析新人教必修三)》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生物第2章过关训练(有解析新人教必修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 A.大脑皮层运动区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答案:B ‎2.(2013·河北石家庄模拟)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Na+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 答案:A ‎3.右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给图中A点一定的刺激,兴奋发生后A点膜电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并向两侧传递,当传到甲电流表的左电极处时,其电位与甲电流表的右电极处的膜电位存在电位差,电流表指针偏转一次。由于甲电流表的右侧电极与乙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位于前一个神经元上,兴奋无法逆传,故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答案:D ‎4.当人体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到这种刺激后(  )。‎ A.在下丘脑部位产生渴觉,进而调节对水的摄入量 B.垂体后叶合成、分泌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C.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无机盐的重吸收增加 8‎ 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摄水量增加;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经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 答案:C ‎5.(2013·江苏四市联考)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 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 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 解析:肠道中的物质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管内。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肾上腺素能促进6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血液中物质A(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使A浓度下降。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液中含有缓冲对,不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 答案:C ‎6.较大剂量注射某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休克,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解析:脑的代谢活动所需能源物质直接靠血糖随时供应,一旦脑血糖供应不足,就会出现心慌、头晕甚至休克。胰岛素是唯一能直接快速降低血糖的激素,大剂量注射会使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引起小白鼠昏睡,解除小白鼠昏睡最有效的办法是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A和B项虽有加速组织细胞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但并不能直接降低血糖浓度;而肾上腺素能提高血糖浓度。‎ 答案:D ‎7.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对离子的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进入细胞内,由此会(  )。‎ A.使细胞膜外电位变负,膜内电位变正 B.使膜电位差维持不变 C.氯离子的这种作用,强化了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D.抑制细胞兴奋 答案:D ‎8.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解析: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切除垂体后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切除垂体后使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从而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此时下丘脑会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入血液中。‎ 答案:A ‎9.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8‎ 解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穿过突触后膜。‎ 答案:D ‎10.右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对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解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其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下丘脑内调节着体温、营养摄取、水平衡、内分泌、情绪反应、生物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此图若为突触后膜,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A选项错误。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并且该激素被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选项正确。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选项错误。由图示糖支链的位置判断,A面为膜外,B面为膜内,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体现出内正外负的特点,D选项错误。‎ 答案:B ‎11.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战。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 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导 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沿反射弧传导和传递,其中突触的结构使兴奋单向传导。‎ 答案:C ‎1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则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很少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D.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能力不变 解析: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发育不良,无T细胞,丧失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 答案:C ‎13.(2013·安徽十校联考)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抗原的种类很多,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也可能成为抗原。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物质,不能成为抗原,所以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能与抗体结合,发生免疫反应,但不能直接和效应细胞结合。‎ 答案:D ‎14.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3种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8‎ 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答案:D ‎15.(2013·河南开封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对花粉或某些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解析: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不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中,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D ‎16.右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解析:在5月份,妇女A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淋巴细胞或效应T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靶细胞与效应T细胞密切接触,裂解死亡。‎ 答案:D ‎17.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后才能感受到病原体的存在,并且神经系统也不能依靠反射启动免疫反应。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而不是体液调节。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体内普遍存在的免疫活性物质,但它不具有特异性,它所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18.(2013·山东潍坊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会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B.某人脑损伤后看不懂自己熟悉的文字,是因为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受损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可能相同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而导致靶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解析: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看不懂自己熟悉的文字是由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言语区(即言语区的V区)受损引起的。胰岛素的靶细胞和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都可以是肝细胞。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即细胞凋亡。‎ 答案:B ‎19.下图中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8‎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信息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图所示调节有关,也可能与甲图所示的调节有关 解析:细胞1产生的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细胞2,属于体液调节,而细胞3是神经细胞,通过递质作用于细胞4,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速度快。如果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则产生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而不是甲状腺细胞。‎ 答案:C ‎20.(2013·东北三省质检)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存在完整的反射弧 B.⑥为传出神经纤维 C.若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为④⑤⑥‎ D.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④⑤⑦‎ 解析:由于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大脑感受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①。‎ 答案:D ‎21.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 ℃‎降至‎5 ℃‎,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 A.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解析:为维持体温的恒定,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加快,呼吸作用强度增加;温度降低,出汗减少,因此尿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恒定;体内酶的活性因人体温度恒定而不会发生变化。故A选项正确。‎ 答案:A ‎22.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只能通过体液调节完成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个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解析:完成神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血糖的平衡调节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共同完成。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共同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个,第一次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使之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第二次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沉淀,并分解利用。‎ 8‎ 答案:D ‎23.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节,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与鸟类繁殖活动有关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性腺分泌的与鸟类繁殖活动有关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 解析:图示表明:日照长短可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分泌性激素→动物的繁殖行为。‎ 答案:C ‎24.(2013·山东济南质检)比利时、法国科学家曾经在实验中将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并成功移植到了实验鼠大脑中,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对神经性疾病的研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 B.当人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大脑皮层内侧面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C.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不同的蛋白质 D.一切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都是反射弧 解析:大脑皮层H区受损,患者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胚胎干细胞与神经细胞来自于同一受精卵,所以两细胞内基因相同,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的蛋白质不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013·安徽合肥质检)(9分)‎ 糖尿病是由于血糖调节障碍造成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Ⅱ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右图为血糖调节示意图,图中的①②代表生理过程,a、b代表相应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分别由胰腺中的     、      合成和分泌。 ‎ ‎(2)在血糖的调节过程中,图中的a、b作用的结果又会分别影响a、b的分泌,属于   调节。a和b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为   关系。 ‎ ‎(3)Ⅰ型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是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①过程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加速         ,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 ‎(4)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其可能的原因是                。 ‎ 答案:(1)胰岛A细胞 胰岛B细胞 (2)反馈 拮抗 8‎ ‎(3)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6.(12分)人体内环境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    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抗体)和    细胞。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    ,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 ‎(3)由上图可知,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4)右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⑤五个过程,其中TRH及TSH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a.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图中    过程减弱,    过程增强的结果(填编号)。 ‎ b.有一种疾病是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    。 ‎ 解析:(1)从图中已有信息可知①表示免疫系统,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会影响渗透压、免疫等功能。甲是指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反应。(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肾上腺作为效应器,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肾上腺细胞分泌肾上腺素。(3)三种情况体现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乙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是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调节。人体长期缺碘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加,甲状腺增生肿大。人体内产生了大量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结合TSH受体而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 答案:(1)免疫 记忆B 下降 ‎(2)神经递质 反射弧 ‎(3)神经—体液—免疫 ‎(4)a.③ ④⑤①② b.亢进(或过度增强)‎ ‎27.(16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右: ‎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 8‎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    (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 ‎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         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    免疫。 ‎ 解析: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产生局部电流(电信号),局部电流(电信号)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轴突末端时,可引起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且信号的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局部皮肤红肿即为局部组织液增多,其主要是由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或破裂,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的。‎ 答案:(1)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28.(15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 ‎ 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③指的是    。 ‎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填下列代号)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若⑦表示某物质,则是    ,主要分布于    ,能与    特异性结合并由    最终将抗原消灭掉。 ‎ ‎(5)病毒进入体内先由    免疫发挥作用,若进入宿主细胞,则由    免疫消灭掉。 ‎ ‎(6)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原因是 ‎ ‎ 。 ‎ 解析:(1)图中虚线箭头指的是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3)吞噬细胞能处理并呈递抗原,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4)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它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最后通过吞噬细胞把抗原—抗体结合物吞噬掉。‎ ‎(5)病毒进入体内后,首先通过体液免疫抑制其在体内的移动,然后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消灭。‎ ‎(6)从已经康复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体内取得的血清中,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能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1)同一种抗原再次侵入机体 (2)淋巴因子 (3)A E BCDF (4)抗体 血清(或血浆) 抗原 吞噬细胞 (5)体液 细胞 (6)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能够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