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课时测试(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数据。完成1~2题。
2002年
2012年
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
30.09
52.57
3.01%
户籍人口比率(%)
27.89
35.29
2.38%
举家迁移比率(%)
22.38
20.66
-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
(平方千米)
25 973
45 565
5.78%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1.2002~2012年间,我国( )
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
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表中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长为3.01%,举家迁移比率为负值,说明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而户籍人口比率年均增长为2.38%,说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则人口城镇化快于人口市民化;举家迁移比率只有20%左右,说明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农村生活。第2题,表中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78%,大于城镇化率的3.01%,说明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增长大于城镇人口的增长,则表明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2013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时表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而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据此回答3~4题。
9
3.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的是( )
A.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特大城市,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B.优先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加快西部地区脱贫步伐
C.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D.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
4.关于我国“保住耕地红线”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对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垦力度
C.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城乡交通运输
D.因地制宜,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步伐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城市规模过大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使我国的人口和生产力得到合理布局。第4题,我国“保住耕地红线”的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科学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交通建设占用耕地等。退耕还林还牧可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会减少耕地面积。
2014年5月,我国南方多地遭暴雨袭击,导致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为减轻城市内涝,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修建水库
9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 5.A 6.D
【解析】 第5题,本题以不同状态下城市洪水过程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硬地面积增大,绿地面积减小,因此降水时汇水速度加快,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期来得早,水量大,但持续时间短;修建水库后,水库对地表水有分洪、滞洪的作用,因此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期来得迟,水量小,但持续时间长。由此判断选项A正确。第6题,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加强道路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作用不大;在城市修建水库不切实际;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加快排水速度,缓解城市内涝。
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 m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mg/m3)”。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
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
8.目前,该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 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多常常造成汽车噪声污染,城市内的NO2是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它能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NO2浓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降低,且沿交通干道延伸,由于受夏季东南风的影响,NO2浓度等值线向西北延伸时偏离交通干线。第8题,近年来,我国中、西部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该沿海城市人口剧增,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工业无限膨胀产生了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城市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致使我国许多沿海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权属、行政管理等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市片区。据此回答9~11题。
9.造成我国很多大城市存在“城中村”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经济发展快 B.城市功能区分化快
C.城市化速度快 D.城市人口增长快
10.“城中村”的存在对城市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影响城市管理 B.增加安全隐患
C.阻碍城市交通 D.影响市容市貌
11.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 )
A.缓解交通拥堵 B.治理环境污染
C.搞好城市规划 D.优化产业结构
【答案】 9.C 10.A 11.C
【解析】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由于城市化速度过快,城市化发展不平衡,从而出现了“城中村”。第10题,由于“城中村”与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从而加大了城市的管理难度,影响城市发展,故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是影响城市管理的具体方面。第11题,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有一个较好的规划才能使城市各项工作得到良好发展。
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13题。
9
12.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
①河流 ②地形 ③交通 ④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12.D 13.C
【解析】
9
第12题,读图,杭州最初形态受运河影响,①错。后来形态的变化主要是沿铁路、公路等交通线发展,③对。从图中可以看到,城市受西部山地的影响,没有向西发展,而是向东向北发展,所以形态改变受地形影响,②对。气候始终没有明显变化,④错。所以D对。A、B、C错。第13题,杭州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工业化的发展,A错。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口的比重在减小,但人口规模增加,农业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B错。根据图中数值分析,杭州城市化水平约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在不断发展提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错。
14.读我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图示时间段内,我国城市化( )
A.水平一直在提高
B.已处于后期稳定阶段
C.水平和速度呈正相关
D.速度将趋缓
【答案】 D
【解析】 通过读图知,城市化率和平均城市化率曲线有波动,并非一直上升,A错;平均城市化速度先上升,2000年后下降,说明并没有进入城市化后期,B错;水平和速度没有相关性,C错;2020年后速度变平缓,D对。
二、综合题(共4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材料二 图1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图2为长三角地区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9
表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________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下列哪三个产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国际金融 ②机械制造 ③服装制造
④石油化工 ⑤文化创意 ⑥进出口贸易
(3)苏州和嘉兴与首位城市距离相近,自然条件与农业基础相似,分析两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2)① ⑤ ⑥
(3)苏州发展速度快于嘉兴;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嘉兴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联系;交通条件(通达性)
(4)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9
【解析】 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远大于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因此两城市群都具有人口密度大的特征,从表中还可以得出两大城市群具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等级体系完整的特征;两城市群GDP占全国的比重较大,说明都具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特征。第(2)题,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在城市群中具有引领地位,应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可以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和进出口贸易等。第(3)题,分析图2可以看出,苏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要快于嘉兴,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嘉兴。二者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相似,形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政策等原因,苏州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基础、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交通运输条件等要优于嘉兴。第(4)题,要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不断加强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交通与信息网络;减少内部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由“苏南模式”创造的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务工的主要场所,苏南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生活质量也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每年有大量农民的土地、住房被征用,用来建设工业园区、道路设施等。城市化的过快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1)苏南五市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衡量指标是_______。
9
(2)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简述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答案】 (1)南京市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使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趋同。
(3)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加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解决途径: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