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学2015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文科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文昌中学2015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文科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昌中学2015年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文科含答案) ‎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其内容极为广泛。从该书中可以查阅到 A.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北方的应用 B.水排、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制作工艺 C.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 D.耧车、曲辕犁等农具的制作和使用技术 ‎2.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3.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A.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夜市和草市兴盛 ‎4.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5.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给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能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 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 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 ‎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商业危机 D.工业革命 ‎7.从1545年到1800年,大约有60 000吨白银流向了中国。也就是说,欧洲人平均每年从中国购买了价值大约226吨白银的货物,这是1500年前欧洲每年购买所有亚洲货物的20倍之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西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松驰 ‎8.“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工厂,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由此可见,工业革命的实质是 7‎ A.生产组织形式的革命 B.生产技术的革命 ‎ C.生产方式的革命 D.社会关系的革命 ‎9.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10.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11.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12.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 ‎ 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 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 ‎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 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3.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14.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开始有所改变是在 7‎ A.“一五计划”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 ‎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6.《人民日报》曾经有过一篇题为《昔日东坡流放地,今日人民取经树》的报道:“截至当年6月11日,海南儋州中和大队已收割脱粒早稻468亩,总产量24.102万斤,平均亩产515斤,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请问,这篇报道最有可能写于 A.1953年 B.1956年 C.1959年 D.1979年 ‎17.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18.这是一个骚动而热烈的年份,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我们都下海吧”,所有的年轻或不太年轻的人们都在用这样的词汇互相试探和鼓励。上述“中国公司元年”最可能是 A.1980年 B.1984年 C.1987年 D.1993年 ‎19.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崇洋之风盛行 B.有利于服装的西化 ‎ C.淡化了传统等级 D.交际活动增加 ‎20.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2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22.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23.“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7‎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25.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2分,28小题14分,29小题12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 ‎27.(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7‎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8.(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及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病,如政企职责不分,国家队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等。‎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单一和集中地方式。‎ 材料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同时把高度集中地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据材料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据材料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6分)‎ ‎(2)对比材料二、三,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异同之处。(8分)‎ ‎29.(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7‎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6分)‎ 7‎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文科)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D A A B C B A D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C B B C B A A D C 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 ‎26.(1)主要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4分,回答“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平等贸易。(2分)‎ ‎(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4分)‎ ‎27.(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分)‎ ‎(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 ‎28.(1)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企业没有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受束缚等;(2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给农民生产、分配的自主权;(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改革经济所有制形式、管理体制。(2分)‎ ‎(2)相同点:都改革高度集中地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生产经营的自主权。(4分)不同点:农村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城市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4分)‎ ‎29.(1)特点: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 ‎(2)原因: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3分)‎ 7‎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