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5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计50分)
1.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利簋(guǐ)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一定程度上说明
A.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B.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C.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D.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2.《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秦始皇琅玡刻石上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材料表达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君主专制集权 B.天朝上国
C.天下一统 D.王权无远不至
3.某历史教科书中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4.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A.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B.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C.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5.有学者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强调儒家的
A.礼仪和社会责任 B.德治和君轻民贵
C.仁政与“民本”思想 D.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6.《文心雕龙》中对某一文学作品评价道:“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后人评述此作品,开辟并奠定了“有名姓的艺术家的历史”。这说的是
A.孔子编定的《春秋》 B.屈原创作的楚辞
C.司马迁的《史记》 D.以浪漫主义见长的李白诗歌
7.《史记》记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丞相的意见纯粹出于守旧情绪 B.丞相权力较大,左右皇帝决策
C.“地远”论实际上是种现实困境 D.朝议能避免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8.根据研究表明:一般来说,区域土地兼并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相关。两汉时期农民起义多发生在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此推断
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
10
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
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
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9.唐朝李翱主张:人性本善,圣人所以不为情欲所累,只因未丧本性,凡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道德沦丧。要扭转此种乱世,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以求“至诚”。在此,李翱
A.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 B.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C.重申“克己复礼”的传统 D.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10.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的商品化,允许其按经济规律进行流转买卖,国家不再加以干预,大量的土地租金使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也从客观上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B.流民问题严重危及政府管理
C.保护私有产权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土地兼并缓和有利于改善百姓民生
11.岳麓书院"忠孝廉节"校训,是南宋时期岳麓著名主教张栻确定的,由著名思想家朱熹亲书于讲堂。以此明确地把"忠孝廉节"奉为校训,并作为办学的重要教育理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12.明代有学者认为:“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这反映其
A.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 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C.主张以教化缓解土地兼并 D.主张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
13.御史制度起源于秦汉,定型于隋唐,完善于明清,影响至现代。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完善御史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中尉一职主管京畿地区的治安
B.创设刺史定期到郡县和诸侯国巡查
10
C.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
D.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刑狱情况
14.有学者认为:“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史实未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王冕的《墨梅图》强调个性,追求意趣
C.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的市井生活
15.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16. 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当时
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 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 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
17. 清代中期皇帝曾多次下令“所有贩茶赴粤之商人……水禁出洋贩运”,一经发现“除将守口员弁严参外,并将该巡抚惩处不贷”。当时学者对该政令提出了批评,其依据合理的是
A.茶叶出口可缓解国内市场压力
B.参与交流以推动制定经贸规则
C.贸易保护并不能消除市场竞争
D.发展外贸可适当增加财政收入
18.《南京条约》中规定:“领事报关”,洋船至,将船牌、舱口单、报单等件,送交口岸本国领事,领事以此通知海关,于卸货、装货时,“公同查验”,交纳船钞税银,海关即发完税红单,领事凭红单,发回船牌等件,然后出口。该条款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丧失 B.有助于中国海关制度进步
C.促进中英贸易迅速增长 D.使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
19.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于
A.英国和日本 B.美国和法国 C.俄国和德国 D.俄国和英国
20.据《近代中国某次战役的军力对照表》判断,此次战役最有可能出现在
中方
敌方
军舰数
10
12
总吨位
31366
40894
舰速
15.5海里
16.4海里
火炮(速射炮)
173门(0)
268门(97)
10
兵力
2000余人
3500人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1. 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A.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D.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22.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在其著作中提到:“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平等交往 B.学习西方 C.依法治国 D.公平竞争
23.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此论主张的是
A.共和 B.民主 C.帝制 D.自由
24.孙中山曾表示:“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由此可知
A.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 B.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
C.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 D.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
25.孙中山先生曾自述:“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这体现了孙中山
A.宽容坦荡的胸怀 B.传统观念的坚守
C.与时俱进的精神 D.民族意识的狭隘
26.《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进化论宣传变法理论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10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7.下图是某同学收集整理的资料,将作为一篇论文的主干内容。在下列可选的关键词中,最能恰当概括的一个应当是
A.国共合作B.国际同盟
C.民族主义D.“总体战”
28.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这一文献的发表表明
A.国共两党合作已经初步实现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D.国民政府决心“抵抗暴力”
29.1939年,民国政府重新调整军队的战斗序列,划分12个战区,其中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这一变化表明民国政府
A.仍以正面战场为主 B.保存实力准备反攻
C.重新调整抗日策略 D.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30.一支军歌唱到:“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 B.新四军 C.义勇军 D.抗日联军
31.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32.台湾学者鲁凡之在《论中国——神州巨变》中指出:“先进”而力量微弱的香港与“落后”而力量强大的大陆之间互相牵制,使“一国两制”得以实行。对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是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叶落归根的观念
C.大陆国力的增强 D.香港经济的疲软
33.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对新闻界和出版界规范了以下一些所谓“敏感问题”(见右图)的统一称呼,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
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及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
——外交部
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
34.
10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
B.放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
35.1954年6月28日,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政府同印尼两国进行谈判时提出的
B.该原则使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该原则为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D.该原则是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36.“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37.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福建
1982
56,930
12,565
5,457
2,950
997
1990
234,800
70,100
54,900
16,400
32,500
1995
236,800
21,700
36,000
7,200
66,200
A.移民剧增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结果
B.北上广移民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人数呈下降趋势
D.移民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38.为了阻止中法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A.确保美苏争霸的重点欧洲 B.阻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C.维护美国亚太地区的利益 D.阻止法国成为欧洲大国
39. 亚里士多德:“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亚里士多德
10
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 B. 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
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 D. 看重公民出身
40. 伯利克里时代给负担城邦公职者发放公职津贴的做法表明
A. 公民参政积极性减退 B. 工商业发展之下贫富分化加剧
C. 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D. 民主政治需要城邦经济的发展
41. 1660年,英国成立了邮政总局;1722年,沃波尔政府进行关税改革,完成了出口免税过程;1848年英国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1907年,国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7.4%;1944年,政府公布就业政策白皮书;1979年后,撒切尔实行新经济战略。以上过程表明
A. 英国交替使用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手段
B. 英国一直有政府干预经济传统
C. 英国注重中央集权
D. 英国经济政策随形势变化不断调整
42. 1649年,因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矛盾升级而挑起内战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公开处死;1558年,坑杀超过300个新教徒,得到“血腥玛丽”称号的女王玛丽一世虽众叛亲离,仍安然离世;1899年,英国首相提议竖立克伦威尔雕像,却强调回避查理一世的棺木。上述过程表明
A. 英国民主宪政思想的深入 B. 英国斗争方式趋向和平
C. 英国注重传统的民族性格 D.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43. 卢梭在论述社会契约时说:“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由此可见卢梭
A. 反对代议制 B. 提倡人民革命论
C. 主张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 D. 思想较为保守
44. 英裔美国人深受君主制观念影响。制宪会议召开的3年前,华盛顿的部将曾致信请他出来当国王。由于华盛顿的功勋和威望,所有会议代表都清楚,政府首脑一定非他莫属。因此华盛顿的态度至关重要。“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冒犯和谴责。”上述材料表明美国能够确立共和制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 B. 华盛顿的历史选择
C. 美国民众意愿的体现 D. 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45. 康德说:“一场革命也许会导致一个专制的衰落,但是它决不能导致思想方式的真正变革。这样,新的成见就象老的成见一样会成为驾驭缺乏思想的民众的缰绳”。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1832年议会改革 B. 问题与主义之争
C. 新文化运动 D. 法国大革命
46. 1787年宪法短短4千字,却历经127天才写就。但这部宪法沿用至今,只增加了27
10
项修正案。美国宪法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原因在于
A. 各方利益长时间博弈,考虑全面 B. 深得民主宪政思想的精髓
C. 资本主义经济有突破性发展 D. 宪法多为原则性表述,适用性强
4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大约有260万人离开欧洲。”导致欧洲人离开家乡的主要原因是
A. 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 B. 移民在欧洲受到种种政治迫害
C. 铁路和汽船等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D. 工业革命在欧洲的逐步展开
48. 有学者在文章中提到:“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的经济以10%的速度增长时,西方正在经历大萧条。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让西方的很多学者、知识分子开始崇拜苏联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数据,1990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只有美国的40%,而在1913年,沙皇俄国这一指标是39%。”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反映出
A.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与沙俄时期相比起伏不大
B. 苏联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比同时期的美国优越
C. 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度使美国感到威胁
D. 苏联的经济实力在20世纪80年代前曾超过美国
49. 有学者认为,非欧美国家在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拉美、东亚,甚至二战后初期出现过民主治理的国家,如韩国;但到了60年代还是回到威权体制,如中国台湾、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都有此阶段。材料旨在说明
A. 威权体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B. 威权体制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
C. 现代化不是民主的唯一选择 D. 政体选择要依据实际情况
50. 国际学术界对大肆屠杀犹太人历史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二战初期为研究德国“集体犯罪”浪潮;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出现对普通民众“平庸之恶”的反思;80年代末开始,关注点扩大到其他国家在屠殺中的参与性;兩德统一后,史界出現区分纳粹高层,以维护德意志民族整体名誉的研究趋势。上述研究过程体現出的共同史观是
A. 社会史观 B. 全球史观 C. 民族史观 D. 心态史观
1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51.(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说明了什么?你如何看待离婚现象。(15分)
5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可谓见仁见智。十月革命前后,普列汉诺夫就反对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认为“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出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苏联解体后,在“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下,俄罗斯主流社会以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占主导,说“十月革命是历史的误会”。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予以批驳。(12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5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
10
通过把赔偿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比年由合约条款不可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50:BDDAA BCBDC CBCBD DDBDC AAADC BCDCB ACACD DDCAD BAABD ADCDD
二、非选择题(50分)
51.(23分)
(1)工业革命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8分)
(2)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说明: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道德观念浓厚;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
如何看待: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离婚率居高不下,会引发社会问题。(15分)
52.(12分)
十月革命是俄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是十月革命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产生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俄国革命迎来新曙光。俄国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阶级矛盾尖锐,加上俄罗斯民族对其它民族的高压致使民族矛盾突出,革命一触即发。1914年俄国参加了一战,前线战事接连失利,激化了各种矛盾。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是必然的。(12分)
53.(15分)
(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6分)
(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9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