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一中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时量: 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预示着制度变革的方向 B.表明了皇帝精力的不足
C.证明了君主专制的必要 D.解释了丞相制度的优势
2. 有学者估算,在明太祖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如此厉行反腐败并没有没有让贪腐稍有收敛。这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丞相导致官员缺乏约束 B.社会风气导致官员道德低下
C.反腐太严导致官员集体报复 D.权力不受制约难阻官员贪腐
3.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4.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5.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6.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 9 -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
1.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3. 《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4. 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浩”(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浩”)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
C.削弱了宰辅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
5. 在南宋临安,街头吆喝,小贩叫卖,勾栏表演,汴京话声声入耳。杭州杂剧,以中原音韵为主,杂以杭州土语。徽州婺源灵祠在杭州有7个行祠。受市民喜爱的济公和尚是一名来自天台山的外来和尚。上述现象反映了南宋临安( )
A.娱乐文化日益商品化与市场化 B.本地区的文化日趋式微
C.娱乐文化由特权化趋向大众化 D.移民特性影响城市文化特色
6. 有学者指出,清顺治朝初修《太宗实录》中夸大摄政王多尔衮的功绩,回避其杀害其他开国功臣的事实;康熙帝夺回权力后所修《世祖实录》记录了多尔衮擅权欺君的罪行;乾隆朝重修清初四朝实录时,为称述先祖功业,又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该学者旨在说明( )
A.历史解释因史实考证变化而变化
B.不同时代对同一人物须有不同理解
C.朝廷权力之争导致影射史学出现
D.官修史书中有致用高于求真的特点
7.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 )
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 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
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 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
8. 有学者在论及某一历史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影响时说,在此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请问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重农抑商 B.鸦片战争 C.西学东渐 D.甲午战争
9.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下列关于该该刊物表述错误的是( )
A.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B.反映了西学东渐浪潮
C.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D.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 9 -
1. 甲午战后, 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 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
A.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B.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
C.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
D.日本的 “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2.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 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 )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4.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5. 据统计,整个抗日战争日军死伤有60%是枪伤所致,而苏德战场上德军伤亡中炸伤却占了70%。这一数据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苏军 B.苏联军队作战实在浪费弹药
C.中国国力孱弱不如苏联发达 D.德日热衷战争中国热爱和平
6.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
A.社会主义商品体系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7. 从1979年夏收开始,粮食统购价格提高百分之二十,超购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价百分之五十;生猪平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收购价格提高而市场销售价格不变,财政补贴达一百六十八亿元.到 1 984 年,工农业产品综合比价缩小百分之三十。政府的举措( )
A.平衡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B.导致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C.极大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打破了价格领域的计划体制
8.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9.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
- 9 -
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1. 古代西方绝大多数卓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戏剧家、演说家、政治家、艺术家要么是雅典人,要么是长期生活在雅典的人,这主要是因为雅典( )
A.民主政治发达 B.商品经济繁荣 C.人文主义盛行 D.军事实力强大
2.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人口素质的巨大差异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3. “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
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
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
4. 罗马共和国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我们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自然已规定那些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雅典人在某些时期成功地履行了公共职责,但他们的国家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却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材料表明,西塞罗( )
A.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认为全体公民掌握权力是不公正的
C.提出并捍卫了自然法精神 D.将雅典声誉受损归因于其民主政治
5. 12、13世纪,以法国为主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大量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新文化萌发之际,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多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古典文化最早在西欧复兴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
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
6. 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7. 《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 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
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 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8. 王希《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 )
- 9 -
A.代议制民主 B.总统制政体 C.两党制特色 D.联邦制机制
1. 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为了减少这种担忧,美国在制度上 ( )
①实行联邦制②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总统由选举产生④实行总统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3.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4.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5.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6. 斯大林在1946年一次面向全国党政干部的讲话中指出“要在最近的将来超过国外的科学成就”“要把我们的工业水平,提高到三倍于战前的水平”,这是“防止任何不测”的唯一的前提条件。这一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冷战中被动地位 B.确保新形势下国家安全
C.响应布雷顿森林体系 D.对美国破坏战后同盟关系进行警告
7. 有学者认为 19世纪的一群文学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这群文学作家的作品( )
A.开创了近代浪漫主义文学先河 B.打破了东西方文化隔离坚冰
C.体现了近代人类知识综合趋势 D.推动了工业社会价值的重塑
8.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 9 -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40分,41题20分,42题10分,43题14分)
41.(20分)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但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朕(朱元璋)君临天下,抚治华夷,一视同仁,无间彼此。推古圣帝明王之道,以合乎天地之心……远邦异域,成使各得其所;闻风向化者,争先恐后也! ”
——《明史•外国志(古里)》
“其王知我中国宝船到彼,违部领赍衣服等物人马千数迎接……,又差人赍礼象马迎接……金拄杖二人,接引如前礼。其王恭礼拜迎诏敕,叩谢加额,开读赏赐。” ——费信:《星槎胜览》
(1)据材料一,概括明初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影响。(8分)
材料二 史观
大国竞争的核心是文明的竞争,大国崛起的核心是文明的崛起。一部人类文明史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谁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谁就可能成为世界强国。历史深层的运动,决定着哪些国家有条件实现“崛起”。这“历史深层的运动”,便是文明的运动。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2)材料二中论证大国崛起运用了什么史观? 试以此史观阐释英国“历史深层的运动”。 (8分)
材料三 史论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一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另一则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的中国崛起观。(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加冕仪式 英国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加冕仪式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仪式和政治的角度进行比较。
- 9 -
下面43、44两道题任选一题完成。
43.(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代监察地方的《刺史六条》主要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招遵承典制,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为百姓所疾。……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六条,二千石阿附豪强,割损政令也。
唐代以六条巡察州郡,主要内容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序减耗;其四察妖滑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锑,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黔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摘编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新唐书》等
材料二 唐代“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台总监察之职,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唐高祖认为隋朝“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唐太宗曾说“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县令甚是亲民要职。”
——摘编自《通典》、《唐律疏议》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前期中央监察地方的不同之处。(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期加强地方监察的主要原因。(4分)
44.(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体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的加害政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6分)
- 9 -
(2)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浏阳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测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C
A
B
B
B
B
C
D
D
A
B
D
C
C
D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C
B
A
A
D
C
B
D
C
D
D
D
C
C
D
C
B
D
D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40分,41题20分,42题10分,43题10分)
41、(1)特点:奉行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建立“天下一统”的朝贡体系。(4分)
影响:宣扬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维护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持久和平;强化了传统华夷观念和妄自尊大的心态。(4分)
(2)运用了文明史观。(2分)
- 9 -
“历史深层的运动”表现在政治文明上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内阁制、政党制等现代政治制度;(2分)在物质文明方面英国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2分)在科技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进入科学时代等。(2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中国的崛起需要继承发扬中华文明,还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②近代以来的自大心态、自卑心态和现代的过分自 尊的心态都是错误的心态,不利于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
③我们应该发扬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树立开放的、自信的、不亢不卑的、坦荡的、主动的、乐观的、负责任的大国心态。
42.(1)提取信息准确,比较符合史实。(6分)示例:拿破伦由教会加冕,反映了君权神授的理论,符合专制君主的需要;威廉和玛丽由议会加冕,反映了君权民授的思想,实现了对君权的制约。(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仪式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43.(10分)(1)监察对象扩大,官职不分等级;监察权限扩大,对官员品德、政绩等均有监察权;重视对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事务的监察。(6分)
(2)唐代前期统治者重视法治,加强监察制度建设;吸取隋亡教训;完善制度,重视地方吏治;中央集权加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等。(4分)
44.(10分)(1)立场从“被害”向“加害”转变;更有组织,规模更大;和平运动开始与国际反战运动相结合;引导民众开始反思本国侵略历史,影响深远。(6分)
(2)“越平联”的组织与推动;日本社会精英阶层的积极参与;新闻媒体的推动;国际反战运动的影响。(4分)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