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达标(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 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3~4题。‎ 8‎ ‎3.左图中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 B.酸雨危害 C.全球变暖 D.草原退化 ‎4.人类文明进入到右图所示阶段所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人生天注定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左图所示为畜牧业生产,过度放牧对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危害、全球变暖等现象与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关。第4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思想为人定胜天,造成环境的破坏,进而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共十八大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是(  )‎ ‎①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 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资源开发不尽合理 ③我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小 ④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年降低,而土地后备资源较为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循环经济”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下列属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 A.工业生产过程结束后,对污染物统一集中处理 B.工业生产中实施清洁生产模式 C.农业生产中加大化肥的使用量,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D.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 ‎【答案】 5.A 6.B 8‎ ‎【解析】 第5题,我国目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年升高,土地后备资源缺乏。第6题,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工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农业生产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生态农业。‎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 B.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C.加剧了人地矛盾 D.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 ‎8.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处理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 A.垃圾分类填埋处理 B.露天焚烧 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 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天津建垃圾发电厂,不能完全解决能源紧张状况;当然冬季取暖也不会完全由余热提供;但这种做法可以减少固体垃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第8题,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8‎ ‎9.图中字母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10.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提供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给人类消费,它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10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读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完成11~12题。‎ ‎11.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8‎ ‎12.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从产业链的构架图可以看出该产业园主要是对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拆解再利用,故选项C正确。第12题,从国外输入的主要是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等废弃物,进行拆解后变为可再生资源进行深加工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有赚头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13~14题。‎ ‎13.“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14.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3.A 14.B ‎【解析】 第13题,饲养慢生鸭需要的人工成本、机会成本更高,同时能获取更高利润,体现了公平性原则。第14题,绿色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有害农药或防腐剂等。‎ 二、综合题(共44分)‎ ‎15.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18分)‎ 材料一 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地形(单位:m)示意图。‎ 8‎ 材料二 下表是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朝人口、经济以及环境状况表。‎ 朝代 西汉 唐 金 明 清 人口数量(万人)‎ ‎3‎ ‎5.9‎ ‎7.8‎ ‎5.9‎ ‎24.4‎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0.38‎ ‎0.75‎ ‎0.99‎ ‎0.75‎ ‎3.09‎ 城镇(个)‎ ‎1‎ ‎6‎ ‎6‎ ‎7‎ ‎7‎ 耕地面积(万顷)‎ ‎1.65‎ ‎3.25‎ ‎4.29‎ ‎3.13‎ ‎10‎ 森林面积(万顷)‎ ‎5.3‎ ‎4‎ ‎3.2‎ ‎1.2‎ ‎0.29‎ 畜牧业程度(%)‎ ‎100‎ ‎90‎ ‎70‎ ‎20‎ ‎10‎ 工矿业(个)‎ ‎0‎ ‎1‎ ‎0‎ ‎2‎ ‎3‎ 灾害频率(次/百年)‎ ‎0.1‎ ‎1.2‎ ‎1.3‎ ‎1.5‎ ‎4‎ ‎(1)该流域主要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填字母)。‎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D.草原、荒漠 ‎(2)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到不可持续发展的剧变发生在________时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有哪些?‎ ‎(3)该流域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案】 (1)B 8‎ ‎(2)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大增,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毁林种地,毁林开矿,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的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口贫困。人口、粮食、耕地、贫困各要素逐步进入恶性循环。‎ ‎(3)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植被锐减 实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流域地理环境、环境恶化及治理措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问,汾河河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位于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区,地带性植被是森林、草原。第(2)问,从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清朝时该流域人地矛盾尖锐,人口和耕地面积快速增长,森林面积迅速减小,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第(3)问,结合上题,根据黄土高原的区域环境特征,围绕水土流失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治理措施。‎ ‎16.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其中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优点有哪些?‎ ‎【答案】 (1)1 8‎ ‎(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展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 8‎ ‎【解析】 本题以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模式图展示命题情境,考查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解能力。(1)用低温榨油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1种,就是豆油;用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除豆油外,还有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等。(2)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之于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3)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