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24.近几年春节,自贡市富顺县都举办了豆花文化节。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是说法最可信的是
A.据考证,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证实豆腐是从商代开始的
B.《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
C.宋人寇宗《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说明豆腐源于宋朝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了豆腐
25.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
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26.“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2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28.“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
A.程颢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29.中国自古以来,识字并不普及,下层民众只能通过鼓词等说唱形式来认识人生。《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人生教科书”,鼓词等说唱形式所起的传播作用功不可没。据此可知
A.戏曲是文人创作、传播儒学的艺术 B.戏曲艺术源于民间、反对儒家伦理
C.戏曲艺术可以传播思想、教化百姓 D.戏曲是政府普及文化的艺术形式
3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不同于洋务派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提出
A.“宜师夷长技以制夷” B.“立国之道,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31.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第一次是希腊时代,第二次是14—17世纪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三次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下列关于这三次演进和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使人开始从神灵和自然的控制下觉醒
B.第二次使人从基督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C.第三次促进了人自身和人的思想双重解放
D.后两次把人们从君主专制的藩篱中解放出来
32.美国著名学者施拉姆在《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一书中把毛泽东政治思想分为:探索时期(五四运动之前)、形成时期(五四运动至大革命失败)、成熟时期(大革命失败至社会主义改
5
造完成)、曲折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1976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探索时期,毛泽东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农民问题重要性
B.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始转变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C.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毛泽东创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和平赎买,逐步过渡”,毛泽东指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
3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与史实符合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标志京剧的正式形成.
B
1949—1957年大批知识分子归国
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准备了人才
C
达尔文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可以用来合理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
D
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
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形成
34.据民国初年《泸县志》记载,辛亥革命后各种民间社团应运而生这些团体均“由人民自
动组织,提倡俭朴则有崇俭会、砥砺学行则有学生会,校外有同学会、体育会,促进文化则
有文化促进会”,这表明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政党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风貌根本改观 D.民众现代意识增强
35.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
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
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40.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
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
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李静、萧红忍《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
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
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一一受
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它们不仅对法国
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
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
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遮适用性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以秦汉为例,说明百家
争鸣中的思想对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普遍适用性
的法则”主要有哪些?简要说明这些法则对法国和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12分)
4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
材料 “保守与激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它
开始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引起过很多争论。有人认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从洋
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始终都存在着“保守”与“激进”两种思想
势力,二者长期处于矛盾对立状态,相互激荡。但也有人认为,“激进”与“保守”,其社
会功能并非截然相反,往往具有不少相似性,与西方近现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不同,中国近
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都从属或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只是各自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有所不
同。还有人认为, “保守”与“激进”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时代变迁二者之间会发生转化,
即前一时期的激进者,后一时期或许又成了保守者,反之亦然。
——摘编自《第三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综述》
评析材料中关于“保守与激进”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种观点展
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
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
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 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7分)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8分)
5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