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时训练(含解析2016届高考地理一轮)
1.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从地形、地质、气候(天气)等方面分析阐述。
2.2014年6月27日至29日,贵州省黎平县、锦平县受持续零星崩塌及降雨影响地质灾害频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频发的地质灾害可能会使流域内引发次生自然灾害,请举一例并说明该次生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2)为减少此类灾害带来的危害,请你给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建议。
【答案】 (1)上游滑坡:形成堰塞湖,阻塞河道。导致河流上游水位上涨,诱发滑坡。(或下游洪水:阻塞河道的崩塌物松散,当堰塞湖水位上涨到一定高度,溃堤后发生洪水。)
(2)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在陡坡处和陡崖边建房屋;不要随意开挖边坡。在道路和其他工程开挖坡脚施工时加固岩体;对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拟订撤离计划;灾害发生后,及时科学地救援。
【解析】
4
第(1)问,崩塌可能引发滑坡、洪水等次生自然灾害,从不同河段的不同水文状况来举例说明其原因。第(2)问,地质灾害的防御从形成机制、宣传、建筑的防灾能力等几个方面回答。
3.下图为2014年春季某日全国森林火险气象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南地区几乎每年都出现高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该地森林火险多发季节是________季节,与此灾害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这说明自然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西南地区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救灾难度大,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3)应对森林火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案】 (1)冬春 干旱 联系性
(2)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救灾难度较大。
(3)加强管理,建立森林火险应急消防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森林火险监测、预警体系;健全森林火灾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多发季节、分布特点以及应对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我国西南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说明了自然灾害的形成具有联系性。第(2)问,从地形、交通、人口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防灾减灾措施可从社会、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
材料二 如图示意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
4
(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的分布特征。
(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措施。
【答案】 (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或北部日数多,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解析】 (1)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要先总体、后个体(即特别之处)表述;(2)材料一中提示会带来干旱和风,则要合理灌溉和营造防护林,另外也可从作物品种角度分析。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4月20日是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30.3°N,103.0°E)7.0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这次地震震源深度约13千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分析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并指出所属的世界地震带名称。
(2)分析这次地震震区灾情较严重的原因。
【答案】 (1)原因: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
名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震中附近有多个城镇,人口密度较大,建筑物抗震能力低;震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防灾抗灾能力较低;震级高、震源浅、烈度大;震区位于山区,山高坡陡,容易引发次生灾害。
4
【解析】 本题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及震区灾情严重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芦山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第(2)问,主要从受灾体特点和致灾因子两方面进行分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