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高考语文古诗分类鉴赏-山水田园诗 ‎ 辋wǎng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yuán。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答: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答: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饷东菑zī。‎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4.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答: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5.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答: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6.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7.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8.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9.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答: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0.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11.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答:‎ 3‎ 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沽,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1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写出怀有欣快欢畅之情的渔民形象,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江村① 唐·杜甫 ‎ 清江一曲抱②村流,长夏③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④此外更何求?‎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②抱:围绕。③长夏:盛夏。④微躯:微贱的身躯,诗人自指。‎ ‎1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答: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释】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译文】沿着山崖上的小路,脚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 ‎14.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答:踏 ‎[解析]此题命题值得商榷。诗题中“访”字固然重要,但是“隐者”更是重点,则答案只是针对“访”字来作答,不见得准确。如果把题干命为“在首句中”,或命为“与‘访’字相呼应的字”,则答案才唯一。‎ ‎15.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隐者的形象体现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2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答: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是和谐的。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2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 3‎ 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滁州①西涧②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春潮③带雨晚来急,夜渡④无人舟自横⑤。‎ ‎【注释】①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③春潮:春天的潮汐。④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⑤横:指随意漂浮。‎ ‎26.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27.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他的诗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 ‎28.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 答: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 ‎29.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 ‎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 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30.简要概括这首词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内容。‎ 答:马致远词: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张可久词: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31.“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3‎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