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2014-2015高三化学上学期统考试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银川市2014-2015高三化学上学期统考试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银川市2014-2015高三化学上学期统考试题(附解析) ‎ ‎ ‎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2014•西城区二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 ‎  B. 将地下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来保护钢管 ‎  C.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氢氧化钠,可以用铁做阴极 ‎  D. 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考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A、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 B、钢管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易被腐蚀;‎ C、在阴极上是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D、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解答: 解:A、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在负极上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故A正确;‎ B、将地下钢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作电解池的阴极被保护,能防止钢铁锈蚀,故B错误;‎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氢氧化钠,在阴极区会产生氢氧化钠,金属铁必须做阴极,不能做阳极,故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中,在负极上是燃料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知识以及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知识,难度中等.‎ ‎ ‎ ‎2.(6分)(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2有强氧化性 ‎  B. 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  C.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  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测定溶液pH的方法;钠的重要化合物;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分析: A.氯气没有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B.根据带有旋塞和瓶塞的仪器,一般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 C.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答: 解: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所以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时试纸变红,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红色试纸褪色,故A错误;‎ B.分液漏斗、容量瓶、滴定管是带有旋塞和瓶塞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故B正确;‎ C.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导致坩埚炸裂,故C错误;‎ D.铜和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 16 -‎ 点评: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氯水、二氧化硅、浓硫酸的性质,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 ‎ ‎3.(6分)(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  A. NH4HSO3溶于少量的NaOH溶液中:HSO3﹣+OH﹣═SO32﹣+H2O ‎  B. 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  C.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  D. 在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至中性:H++SO42﹣+Ba2++OH﹣═BaSO4↓+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氢氧化钠少量,亚硫酸氢根离子优先结合氢氧根离子;‎ B.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碳酸氢根离子;‎ C.稀硝酸能够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 D.溶液为中性,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恰好反应,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应该为1:2.‎ 解答: 解:A.NH4HSO3溶于少量的NaOH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优先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3﹣+OH﹣═SO32﹣+H2O,故A正确;‎ B.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故B错误;‎ C.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O3﹣+FeS+4H+=Fe3++S+NO↑+2H2O,故C错误;‎ D.在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侧重考查反应物过量情况对生成物的影响及氧化还原反应型的离子反应,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 ‎ ‎4.(6分)(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  B. 1mol铜与足量硫蒸气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  C. 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阴极析出‎32g铜时,线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NA ‎  D. ‎0.84g NaHCO3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03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 A.碳正离子中含有8个电子,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8mol电子;‎ B.铜与硫反应生成硫化亚铜,1mol铜与足量硫蒸气反应失去1mol电子;‎ C.依据电解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晶体中含有的离子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判断.‎ 解答: 解:A.1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8mol电子,含有电子数为8NA,故A错误;‎ B.1mol铜与足量硫蒸气反应生成0.5mol硫化亚铜,转移了1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NA,故B错误;‎ C.依据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分析,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阴极析出‎32g铜时物质的量为0.5mol,Cu2++2e﹣=Cu,线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NA,故C正确;‎ - 16 -‎ D.0.84gNaHCO3晶体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含有0.01mol钠离子和0.01mol碳酸氢根离子,含有的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02N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碳酸氢钠固体中的离子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 ‎ ‎5.(6分)(2015•兰州校级三模)R、X、Y、M、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Z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B. 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M ‎  C. 单质的还原性:R>M>Y>X ‎  D. X、Y、M、Z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考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R、X、Y、M、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Y、Z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则X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C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元素和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则Z处于第一周期,Y处于第二周期,故Z为H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为4+1=5,则Y为N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元素,R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半径最大,应为Na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R、X、Y、M、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Y、Z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则X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C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元素和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则Z处于第一周期,Y处于第二周期,故Z为H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为4+1=5,则Y为N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M为O元素,R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半径最大,应为Na元素,‎ A.H、O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2O2,分子中氧原子之间为非极性键,故A错误;‎ B.非金属:X(C)<Y(N)<M(O),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弱,M为O元素,对应的单质没有还原性,故C错误;‎ D.X、Y、M、Z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为碳酸铵,铵盐受热易分解,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结构物质性质关系、氮化合物性质等,难度中等,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确定X是推断的突破口.‎ ‎ ‎ ‎6.(6分)(2014•洛阳三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0.1mol/L NH4Cl溶液加蒸馏水稀释,溶液的pH不断减小 ‎  B. 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  C. 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  D. 0.1mol/L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 16 -‎ 考点: 盐类水解的应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 A、加水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 B、CH3COOH在溶液中部分电离;‎ C、根据影响Kw的因素分析;‎ D、0.1mol/L的NaHA溶液,其pH=4,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解答: 解:A、加水稀释溶液的浓度减小,所以0.1mol/L NH4Cl溶液加蒸馏水稀释,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溶液的pH不断增大,故A错误;‎ B、CH3COOH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中醋酸的浓度大于0.01mol/L,pH=12的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的浓度为0.01mol/L,所以二者等体积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的pH<7,故B正确;‎ C、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则正方向为吸热方向,所以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0.1mol/L的NaHA溶液,其pH=4,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c(HA﹣)>c(H+)>c(A2﹣)>c(H‎2A),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Kw的影响因素、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等,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7.(6分)(2015•张掖模拟)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g)+H2O(g)⇌TCO2(g)+H2(g),有如下数据:‎ 实验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 CO H2O CO2 H2 CO2‎ ‎1 650 2.0 1.0 0 0 0.8‎ ‎2 800 2.0 2.0 0 0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  B. 实验1中,CO的转化率为80%‎ ‎  C. ‎650℃‎时,化学平衡常数K=‎ ‎  D. 实验1再加入1.0 mol H2O,重新达到平衡时,n(CO2)为1.6 mol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 A.利用三段式,计算出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再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判断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B.转化率=;‎ C.根据根据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进行计算;‎ D.根据‎650℃‎时的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解答: 解:A.在‎650℃‎时 CO(g )+H2O(g)⇌CO2(g)+H2(g),‎ ‎ 起始(mol) 2.0 1.0 0 0‎ ‎ 转化(mol) 0.8 0.8 0.8 0.8‎ ‎ 平衡(mol) 1.2 0.2 0.8 0.8‎ - 16 -‎ 平衡常数K===,‎ 在‎800℃‎时 CO(g )+H2O(g)⇌CO2(g)+H2(g),‎ 起始(mol) 2.0 2.0 0 0‎ 转化(mol) 1.0 1.0 1.0 1.0‎ 平衡(mol) 1.0 1.0 1.0 1.0‎ 平衡常数K==1,‎ 由此可知在‎650℃‎时平衡常数大于‎800℃‎的平衡常数,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在‎650℃‎时 CO(g )+H2O(g)⇌CO2(g)+H2(g),‎ ‎ 起始(mol) 2.0 1.0 0 0‎ ‎ 转化(mol) 0.8 0.8 0.8 0.8‎ ‎ 平衡(mol) 1.2 0.2 0.8 0.8‎ CO的转化率=×100%=40%,故B错误;‎ C.由A中的计算可知,‎650℃‎时,化学平衡常数K=,故C正确;‎ D.设平衡时n(CO2)为x,则 ‎ CO(g )+H2O(g)⇌CO2(g)+H2(g),‎ 起始(mol) 2.0 2.0 0 0‎ 转化(mol) x x x x 平衡(mol) 2﹣x 2﹣x x x 平衡常数K==,解得x≠1.6,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及根据平衡常数对反应作判断,中等难度.要注意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 ‎ 二、非选择题 ‎8.(16分)(2014•铁锋区校级模拟)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试回答下列问题:‎ ‎(1)N2和H2为原料合成氨气的反应为:N2(g)+3H2(g)⇌2NH3(g)△H<0,下列措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是(填选项序号) bc .‎ 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 d.升高温度 ‎(2)在恒温条件下,将N2与H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气体充入一个‎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10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n(N2)=1.0mol,n(H2)=1.0mol,n(NH3)=0.4mol,则反应速率v(N2)= 0.01 mol/(L•min),平衡常数K= 0.64 .‎ ‎(3)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NO(g)+O2(g)⇌2NO2(g)△H>0‎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t2、t4时刻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d .‎ - 16 -‎ a.在t1﹣t2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在t2时,采取的措施一定是升高温度 c.在t3﹣t4时,可依据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在t0﹣t5时,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 ‎(4)氨和联氨(N2H4)是氮的两种常见化合物,最常见的制备联氨的方法是以丙酮为催化剂,用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该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O+2NH3N2H4+H2O+NaCl .‎ ‎(5)已知:N2(g)+O2(g)═2NO(g)△H=+180.5kJ/mol N2(g)+3H2(g)⇌2NH3(g)△H=﹣92.4kJ/mol ‎2H2(g)+O2(g)═2H2O(g)△H=﹣483.6kJ/mol 若有‎17g 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为 226.3kJ .‎ ‎(6)直接供氨式碱性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是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一般使用KOH溶液,则负极电极反应式是 2NH3﹣6e﹣+6OH﹣═N2+6H2O .从理论上分析,该电池工作过程中 不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补充碱(KOH).‎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热化学方程式;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 (1)转化率是消耗量占起始量的百分比;‎ a、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b、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 c、分离出氨气平衡正向进行;‎ d、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2)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反应速率V=,平衡常数用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3)2NO(g)+O2(g)⇌2NO2(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吸热反应;‎ a、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b、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进行;‎ c、反应中气体质量守恒,体积不变,过程中密度不变;‎ d、依据图象分析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t4时最大;‎ ‎(4)次氯酸钠与氨气反应,根据NaClO氧化NH3可以得到肼来书写方程式;‎ ‎(5)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所需让化学方程式,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 ‎(6)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 16 -‎ 解答: 解:(1)a.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H2的转化率不变,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故b正确;‎ c.及时分离生成的NH3,生成物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H2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2)在恒温条件下,将N2与H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气体充入一个‎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10分钟后反应达平衡时,n(N2)=1.0mol,n(H2)=1.0mol,n(NH3)=0.4mol,‎ ‎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 1.2 1.6 0‎ 变化量(mol) 0.2 0.6 0.4‎ 平衡量 (mol) 1.0 1.0 0.4‎ 则反应速率v(N2)==0.01mol/L•min;‎ 平衡常数K==0.64;‎ 故答案为:0.01;0.64;‎ ‎(3)2NO(g)+O2(g)⇌2NO2(g)△H>0,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恒温恒容下条件下,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在t2时,正、逆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进行,转化率增大,不是升温变化,故b错误;‎ c.恒容条件下,反应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t2时,改变条件平衡向正反应移动,t3时到达平衡,t4时瞬间正反应速率不变,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应是NO2降低的浓度,故容器内NO2的体积分数在t3时值的最大,故d正确;‎ 故选ad;‎ ‎(4)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制得肼的稀溶液,反应为NaClO+2NH3N2H4+H2O+NaCl,‎ 故答案为:NaClO+2NH3N2H4+H2O+NaCl;‎ ‎(5))①N2(g)+O2(g)═2NO(g)△H=+180.5kJ/mol,‎ ‎②N2(g)+3H2(g)═2NH3(g)△H=﹣92.4kJ/mol,‎ ‎③2H2(g)+O2(g)═2H2O(g)△H=﹣483.6kJ/mol,‎ 由盖斯定律①×2﹣②×2+③×3得:4NH3(g)+5O2(g)═4NO(g)+6H2O(g)△H=905.2kJ/mol; ‎ - 16 -‎ 则‎17g 即1mol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为×905.2kJ=226.3kJ,‎ 故答案为:226.3kJ; ‎ ‎(6)燃料电池中,负极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所以氨作为燃料电池燃气时,负极上是氨气失电子的过程,即2NH3﹣6e﹣+6OH﹣═N2+6H2O,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依据电子守恒分析,正负极反应和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相同,理论上分析不需要补充氢氧化钾溶液,‎ 故答案为:2NH3﹣6e﹣+6OH﹣═N2+6H2O;不需要.‎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平衡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燃料电池等,题目难度中等,注重高考常考点的考查,注意图象变化的分析.‎ ‎ ‎ ‎9.(13分)(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如所示.‎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 液柱高度保持不变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E的作用是 安全瓶,防止倒吸 .装置F中为 NaOH 溶液.‎ ‎(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C .‎ a.蒸馏水 ‎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 d.饱和NaHCO3溶液 ‎(3)SO2气体还原Fe3+反应的产物是 Fe2+、SO42﹣ (填离子符号).‎ ‎(4)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C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C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往第一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二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方案① ,原因是 SO2、Fe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 ‎(5)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D中蓝色褪去 ,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I2+SO2+2H2O=4H++2I﹣+SO42﹣ .‎ 考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1)利用液面差在一段时间内不变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有缓冲装置能防止倒吸;二氧化硫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应该用碱液吸收;‎ ‎(2)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为防止二氧化硫溶解,应该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气;‎ - 16 -‎ ‎(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 ‎(4)亚铁离子和KSCN溶液不反应,但能被氯水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亚硫酸钡和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硫和亚铁离子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5)同一可逆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D中溶液颜色变化判断.‎ 解答: 解:(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不漏气,则气密性良好;‎ E中左侧为短导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F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从而保护环境,‎ 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二氧化硫能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碳酸氢钠反应,为防止二氧化硫溶解,应该用亚硫酸氢钠溶液洗气,故选C;‎ ‎(3)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铁离子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Fe2+、SO42﹣;‎ ‎(4)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原来溶液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亚铁离子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导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确定哪种微粒其作用,故错误;‎ 方案②:往第一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亚铁离子和KSCN不反应,铁离子和KSCN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所以可以检验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故正确;‎ 方案③:往第二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亚硫酸根离子和氯化钡不反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且不溶于稀盐酸,所以可以检验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故正确;‎ 所以实验方案①不合理,故答案为:方案①;SO2、Fe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5)I2+SO2+2H2O=4H++2I﹣+SO42﹣中还原剂是二氧化硫、还原产物是碘离子,所以还原性SO2>I﹣,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D中蓝色褪去,离子反应方程式为I2+SO2+2H2O=4H++2I﹣+SO42﹣,‎ 故答案为:D中蓝色褪去;I2+SO2+2H2O=4H++2I﹣+SO42﹣.‎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4)题为易错点,同时考查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题目难度中等.‎ ‎ ‎ ‎10.(14分)(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在室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0.1mol/L NH4Cl ②0.1mol/L CH3COONH4 ③0.1mol/L NH4HSO4‎ ‎④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混合液 ⑤0.1mol/L NH3•H2O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 酸 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 NH4++H2O⇌NH3•H2O+H+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 < ③(填“>”、“<”或“=”).‎ ‎(3)在溶液④中 Cl﹣ 离子的浓度为0.1mol/L;NH3•H2O和 NH4+ 离子的量浓度之和为0.2mol/L.‎ ‎(4)室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 = (填“>”“<”或“=”)NH4+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 = c(NH4+)‎ - 16 -‎ ‎(5)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存在的离子有:Na+、A2﹣、HA﹣、H+、OH﹣,存在的分子有H2O、H‎2A.‎ ‎①写出酸H‎2A的电离方程式 H‎2A⇌H++HA﹣、HA﹣⇌H++A2﹣ .‎ ‎②若溶液M由10mL 2mol•L﹣1NaHA溶液与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M的pH > 7(填“>”、“<”或“=”).‎ 考点: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原理.‎ 分析: (1)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铵根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 ‎(2)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NH4HSO4 溶液中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 ‎(3)混合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不变为0.1mol/L;依据溶液中氮元素的物料守恒计算得到;‎ ‎(4)醋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溶液呈中性,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判断;‎ ‎(5)①存在的分子有H2O、H‎2A,则H‎2A为弱酸;‎ ‎②等体积混合生成Na‎2A,水解显碱性.‎ 解答: 解:(1)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 故答案为:酸;NH4++H2O⇌NH3•H2O+H+;‎ ‎(2)②0.1mol/L CH3COONH4 醋酸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小于0.1mol/L;③0.1mol/L NH4HSO4 溶液中的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的水解,铵根离子浓度大于0.1mol/L,溶液呈酸性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③,‎ 故答案为:<;‎ ‎(3)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混合液中,氯离子浓度不变为0.1mol/L;根据氮元素守恒得到NH3•H2O和NH4+浓度为0.2mol/L;故答案为:Cl﹣;NH4+;‎ ‎(4)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说明0.1mol/L CH3COONH4 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水解程度相同;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3COO﹣]+[OH﹣]=[NH4+]+[H+]PH=7说明溶液中[H+]=[OH﹣]得到:[CH3COO﹣]=[NH4+];‎ 故答案为:=;=;‎ ‎(5)①存在的分子有H2O、H‎2A,则H‎2A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H‎2A⇌H++HA﹣、HA﹣⇌H++A2﹣,‎ 故答案为:H‎2A⇌H++HA﹣、HA﹣⇌H++A2﹣;‎ ‎(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Na‎2A,A2﹣水解显碱性,溶液的pH>7,‎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应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盐的水解原理,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能够根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判断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 ‎ 三、选做题【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11.(15分)(2015•顺庆区模拟)重铬酸钾是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的重要氧化剂,工业上常用铬铁矿(主要成分为FeO•Cr2O3,杂质为SiO2、Al2O3)为原料产它,实验室模拟工业法用铬铁矿制K2Cr2O7的主要工艺如图.涉及的主要反应是6FeO•Cr2O3+24NaOH+7KClO312Na2CrO4+3Fe2O3+7KCl+12H2O.‎ - 16 -‎ ‎(1)碱浸前将铭铁矿粉碎的作用是 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 ‎(2)步骤③调节pH后过滤得到的滤渣是 Al(OH)3、H2SiO3 .‎ ‎(3)操作④中,酸化时,CrO42﹣转化为Cr2O72﹣,写出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2CrO42﹣+2H+⇌Cr2O72﹣+H2O ;‎ ‎(4)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操作⑤加入KCl的原因 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利用复分解反应,可得到重铬酸钾 .‎ ‎(5)称取重铬酸钾试样‎2.500g配成250mL溶液,取出25mL与腆量瓶中,加入10mL2mol/LH2SO4和足量碘化钾(铬的还原产物为Cr3+),放于暗处5min.然后加入100mL水,加入3mL淀粉指示剂,用0.1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2S2O32﹣=2I﹣+S4O62﹣)‎ ‎①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溶液蓝色褪色 ;‎ ‎②若实验中共用去Na2S2O3标准溶液40.00mL,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的纯度为(设整个过程中其它杂质不参加反应) 94.08% (保留2位有效数字).‎ 考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中和滴定.‎ 专题: 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 分析: (1)依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增大接触面积会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水解平衡移动判断产物;‎ ‎(3)在酸性环境下,CrO42﹣转化为Cr2O72﹣,据此来书写方程式;‎ ‎(4)操作⑤加入KCl的原因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5)根据反应:I2+2S2O32﹣=2I﹣+S4O62﹣,碘单质遇到淀粉时,溶液的蓝色消失,据此来回答并计算纯度.‎ 解答: 解:(1)碱浸前将铭铁矿粉碎的作用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 ‎(2)由于硅酸钠和偏铝酸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SiO32﹣+H2O⇌HSiO3﹣+OH﹣、HSiO3﹣+H2O⇌H2SiO3+OH﹣、AlO2﹣+2H2O⇌Al(OH)3+OH﹣,降低pH有利于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当pH调到7~8时能使它们完全水解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H2SiO3、Al(OH)3;‎ ‎(3)在酸性环境下,CrO42﹣转化为Cr2O72﹣,即2CrO42﹣+2H+⇌Cr2O72﹣+H2O;‎ 故答案为:2CrO42﹣+2H+⇌Cr2O72﹣+H2O;‎ ‎(4)操作⑤加入KCl的原因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利用复分解反应,可得到重铬酸钾;‎ 故答案为:温度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影响小,但对重铬酸钾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利用复分解反应,可得到重铬酸钾;‎ ‎(5))①根据反应:I2+2S2O32﹣=2I﹣+S4O62﹣,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碘单质恰好完全反应,溶液蓝色褪去,达到滴定终点,‎ 故答案为:当滴加最后一滴硫代硫酸钠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半分钟内不变色;‎ - 16 -‎ ‎②由反应Cr2O72﹣+6I﹣+14H+=2Cr3++3I2+7H2O;I2+2S2O32﹣=2I﹣+S4O62﹣可得反应的关系式为Cr2O72﹣~3I2~6S2O32﹣,根据关系式计算.‎ Cr2O72﹣~3I2~6S2O32﹣‎ ‎1mol 3mol 6mol n 0.1200×40×10﹣3mol 则250ml含重铬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10,则所得产品中重铬酸钾纯度为 ×100%=94.08%,‎ 故答案为:94.08%.‎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平衡以及滴定操作等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利用关系式法计算.‎ ‎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 ‎12.(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镍(Ni)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84s2 ;‎ ‎(2)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Ni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如①CH2=CH2、②HC≡CH、③、④HCHO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 ①③④ (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 平面三角 形;‎ ‎(3)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半径分别为69pm和78pm,则熔点NiO > FeO(填“<”或“>”);‎ ‎(4)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 6 、 6 ;‎ ‎(5)金属镍与镧( La)形成的合金足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 LaNi5 ;‎ ‎(6)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图2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σ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 一个σ键、一个π键; ,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 配位键 ;‎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 氢键 ;‎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 sp2、sp3 .‎ 考点: 晶胞的计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 16 -‎ 分析: (1)Ni是28号元素,根据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写出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3s23p43d84s2,据此判断其外围电子排布式;‎ ‎(2)根据碳原子含有的σ键和孤电子对判断碳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甲醛的空间构型;‎ ‎(3)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 ‎(4)因为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而氯化钠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所以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也均为6;‎ ‎(5)晶胞中镧原子数8×=1;镍原子数=1+8×=5,由此可判断出化学式;‎ ‎(6)碳氮之间是双键,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丁二酮肟中甲基中的碳原子都是单键,在与氮相连的碳上有碳氮双键,据此判断杂化方式.‎ 解答: 解:(1)Ni是28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3s23p43d84s2,价电子数为10,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 故答案为:3d84s2;‎ ‎(2)①CH2=CH2中每个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取sp2杂化;‎ ‎②HC≡CH中每个碳原子含有2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取sp杂化;‎ ‎③中每个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取sp2杂化;‎ ‎④HCHO中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所以采取sp2杂化;‎ 故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①③④;‎ HCHO中碳原子含有3个σ键,不含孤电子对,所以其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故答案为:①③④; 平面三角; ‎ ‎(3)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 故答案为:>;‎ ‎(4)因为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而氯化钠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所以Ni0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也均为6.故答案为:6;6;‎ ‎(5)晶胞中镧原子数8×=1;镍原子数=1+8×=5,所以化学式为LaNi5,故答案为:LaNi5;‎ ‎(6)①碳氮之间是双键,双键是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构成;镍原子有空轨道,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因此二者形成配位键;‎ ‎②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③丁二酮肟中甲基中的碳原子都是单键,在与氮相连的碳上有碳氮双键,因此杂化类型是sp2和sp3杂化,‎ 故答案为:①一个σ键、一个π键;配位键;②氢键;③sp2、sp3.‎ 点评: 本题考查晶体的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做题时注意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方法,晶体熔点比较发放,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以及晶胞的有关计算,注意学习中有关做题方法的积累.‎ ‎ ‎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 16 -‎ ‎13.(2014秋•银川校级月考)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已知A是一种卤代烃,相对分子质量为92.5,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峰,C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M是一种六元环状酯,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分子式 C4H9Cl ;A→B的反应类型 消去反应 ;‎ ‎(2)写出结构简式:D (CH3)2CBr﹣CH2Br ,M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 n(CH3)‎2C=CH2 ;E→F:  .‎ ‎(4)满足下列条件的H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任意一种 .‎ ‎①属于酯类;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是卤代烃,相对分子质量为92.5,故A中含有1个Cl原子,剩余烃基式量为92.5﹣35.5=57,分子中最大C原子数目为=4…9,故烃基为﹣C4H9,A的分子式为C4H9Cl,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峰,故A为C(CH3)3Cl,A转化得到B,B转化为高分子化合物C,则B含有不饱和键,故B为(CH3)‎2C=CH2,C为,(CH3)‎2C=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CH3)2CBr﹣CH2Br,D转化得到E,E可以连续氧化生成G,应是D水解生成E,则E为(CH3)‎2C(OH)﹣CH2OH,F为(CH3)‎2C(OH)﹣CHO,F氧化生成G,G酸得到H,则H - 16 -‎ 为(CH3)‎2C(OH)﹣COOH,G为(CH3)‎2C(OH)﹣COONa,H发生成环酯化反应生成M,则M为,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是卤代烃,相对分子质量为92.5,故A中含有1个Cl原子,剩余烃基式量为92.5﹣35.5=57,分子中最大C原子数目为=4…9,故烃基为﹣C4H9,A的分子式为C4H9Cl,其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一个峰,故A为C(CH3)3Cl,A转化得到B,B转化为高分子化合物C,则B含有不饱和键,故B为(CH3)‎2C=CH2,C为,(CH3)‎2C=CH2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为(CH3)2CBr﹣CH2Br,D转化得到E,E可以连续氧化生成G,应是D水解生成E,则E为(CH3)‎2C(OH)﹣CH2OH,F为(CH3)‎2C(OH)﹣CHO,F氧化生成G,G酸得到H,则H为(CH3)‎2C(OH)﹣COOH,G为(CH3)‎2C(OH)﹣COONa,H发生成环酯化反应生成M,则M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9Cl,A→B是C(CH3)3Cl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2C=CH2,故答案为:C4H9Cl,消去反应;‎ ‎(2)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CH3)2CBr﹣CH2Br,M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CH3)2CBr﹣CH2Br;;‎ ‎(3)B→C是(CH3)‎2C=CH2发生加聚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n(CH3)‎2C=CH2,‎ E→F是(CH3)‎2C(OH)﹣CH2OH催化氧化生成(CH3)‎2C(OH)﹣CHO,反应方程式为:,‎ - 16 -‎ 故答案为:n(CH3)‎2C=CH2;;‎ ‎(4)(CH3)‎2C(OH)﹣COOH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类,能发生银镜反应,为甲酸酯,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还含有﹣OH,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故答案为:5;任意一种.‎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推断、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计算确定A的结构简式是关键,再结合反应条件及物质结构特点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难度中等.‎ ‎ ‎ - 1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