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步练习(附解析人民版必修一)
一、选择题
1.(2015·湛江)“当日本企图取代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这次“民族主义精神”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指相关事件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主力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B项。
2.(2015·福建八县一中)俗话说,历史一条线,地理一张图,掌握历史的时序性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经历了( )
A.22年 B.30年
C.79年 D.109年
【答案】 B
【解析】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于1949年,历时30年。
3.(2014·天津)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的表述来看,应指的是国民革命运动,故D项符合题意。A是这一革命运动的前提与领导;B这一运动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C也没有实现;只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后又出现了新军阀的统治。故应选D。
4.(2015·漳州)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 )
A.城市中心道路 B.革命统一战线道路
5
C.国共合作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答案】 D
【解析】 据“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当红色‘山大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D项符合题意。
5.(2015·德州)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 )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北京故宫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答案】 B
【解析】 注意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武昌起义、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这些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
6.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 )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答案】 A
【解析】 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心开始逐渐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B、C、D项不符合史实。
7.1933年10月,红三十三军政治部驻扎在四川达县,秘书长魏传统在一家地主宅院的门楼西边石柱上写下了“镰刀割断旧乾坤,斧头劈开新世界”的对联。这一史料能够佐证下列哪一史实( )
A.红军长征途中注重革命宣传
B.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
C.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D.中国革命渡过难关转危为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材料中“镰刀”“斧头”喻指农民,即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阶级打土豪、分田地。A项错误,1933年还未开始长征;C项错误,揭开“工农武装割据”序幕的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项是长征胜利的意义。B项符合题意。
5
8.毛泽东在1935年2月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文中的“从头越”三字显露出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从头越”始于(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1935年2月”毛泽东写《忆秦娥·娄山关》的背景,即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故选B项。
9.(2015·肇庆)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可以看出相关事件指解放战争,共产党即将获得政权。故选C。
10.(2015·济宁一中)中国的某些城市是历史的重要见证,其中北京的天安门能直接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权威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民主革命,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③国民党政府的覆灭的标志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占领总统府,故含有此项均应排除。所以应选B。
二、非选择题
5
1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 (1)哭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回归原因: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分离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新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
此前的道路:夺取“中心城市”。
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
“天翻地覆”指: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12.(2015·济宁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国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
5
《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四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言:(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斗争。(2)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3)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4)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从革命的性质及政治成果两个角度说明“孙中山之革命”是一种“国体之改革”。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申报》对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
(3)材料四公布之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的公布有何标志意义?材料四中所强调的中心任务是否违背了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什么?
【答案】 (1)从性质上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政治成果上看,辛亥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或答从不赞成到赞成,其它表述意思接近亦可)
时代要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3)主要矛盾: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没有违背。原因:抗日战争是为了完成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符合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要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