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一)
一、选择题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B.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指明了方向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D.是在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背景下召开的
【答案】 C
【解析】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2015·河北正定中学)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 A
【解析】 图中反映的是新政协的构成情况,分别看出党派、区域、军队、团体和特邀代表等,数据显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A符合题意,B、C、D不能从图表中体现出来,所以应选A。
3.2015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6华诞。新中国的成立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有( )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 ③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④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答案】 A
【解析】 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②③④皆符合所学。
5
4.下列哪项内容最能体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C.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权力属于人民。B项是国家性质,C项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D项与题意不符。
5.(2015·济宁一中)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人民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C.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D.人民行使选举权,选举各级人大代表
【答案】 D
【解析】 从图片的时间“1953年”可知,正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前夕,全国各地选举人大代表的情况,反映了人民群众充分享有民主权利,选举自己满意的代表。所以应选D。
6.“既有利于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又有利于减少因缺乏监督机制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误。”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 B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精诚团结”且起到监督作用,据此可确定B项正确。
5
7.(2015·济宁一中)1954年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此中国政协的性质与职能开始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答案】 C
【解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这时的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政权,《共同纲领》也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随着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宪法的制定,这一局面得以结束。所以应选C。
8.下图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一届人大奠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B.“文革”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1978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正式确立。故选C项。
9.201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率先赢得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于少数民族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D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我国国情而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大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A、B、C都不符合史实,选D。
10.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 )
5
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D.鼓励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C
【解析】 注意材料中时空信息,理解生产发展与巩固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根本在于使当地生产力得到发展,改善人民的经济状况。C项是正确的,与题意相符;而A、B、D三项属于政治方面,并不是材料所强调的。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81岁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北京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德国记者问申纪兰:“下一届还要继续当人大代表吗?”申纪兰老人说:“当不当代表,我说了不算,群众选我,我就当,不选我,我就当不了。”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还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我们现代民主政治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申纪兰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材料三,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中国的成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
(3)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等基本原则;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国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90年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自治区
5个
自治州
30个
自治县(旗)
124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现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给材料一证明了什么?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3)指出材料二中5个自治区的名称。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4)谈谈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状况。
【答案】 (1)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
(2)证明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3)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意义:这一政策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民族平等。
(4)实现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向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