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单元综合提升
专题一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形成
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美苏争霸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走向多极化
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两极格局解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5.多极化趋势加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
深化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1.国家实力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1)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两极格局形成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实力增强,而英、法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
(2)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力急剧上升,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导致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出现。
(3)从两极格局瓦解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
(4)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看: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中国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2.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中苏关系破裂。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影响大国关系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对抗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专题二 新中国外交的发展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一边倒”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70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深化理解 美苏“冷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3)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在国际上迎来了一个建交高潮,外交出现新局面。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中苏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考向1 时空逻辑:苏联科技的发展与美苏争霸
(2017·唐山三模,35)1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成功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美国官员宣称,他们不仅因苏联首先成功地发射卫星感到震惊,而且对这颗卫星的体积之大感到惊讶。这表明( )
A.苏联在宇宙探索方面占据优势
B.美苏争霸开始进入太空领域
C.苏联体制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D.美国在新科技革命中甘拜下风
答案 A
解析 苏联首先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表明苏联在宇宙探索方面占据优势,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美国在太空方面的努力,故B项错误;苏联太空探索的成功不能说明体制的优越性,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美国惊叹苏联成就而非甘拜下风,故D项错误。
考向2 主干知识:经互会的发展演变
(2017·威海二模,35)下表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章程(宗旨)的演变概况(节选)。由此可知该组织
( )
时间
章程(宗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959年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全面的经济合作”
1962年
首次对欧洲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1988年
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
1991年
成立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开放型“国际经济合作组织”,以取代目前的经互会
A.符合苏联与东欧经济发展规律
B.推动了社会主义阵营不断扩大
C.后期的政治意识形态逐渐弱化
D.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东欧的经互会成员无一例外的采用的都是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这种体制从长远来看是不符合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因为经互会的建立而有所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考向3 地区热点:南沙群岛与中美日关系
(2017·唐山三模,34)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单独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沙群岛主权争端事关中美关系
B.日本承认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
C.美日埋下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祸根
D.美苏关系决定南沙群岛主权归属
答案 C
解析 南沙群岛的主权与中美关系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日本放弃在南沙群岛的权利不等同认同其主权属于中国,故B项错误;《旧金山和约》为美日签订,苏联未参与,故D项错误。
考向4 主流意识: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性
(2018·济南一模,35)1971年,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1971年,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可知,美国承认20世纪70年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据材料“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可知,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
考向5 学术前沿: “冷战”以来国际关系的变化
(2017·天津南开三模,11)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主要说明( )
A.国际政治的新秩序已经建立起来
B.“冷战”思维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各国围绕国家利益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答案 D
解析 当今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尚未形成稳定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故A项错误;“伙伴关系”的频繁出现并不意味着冷战思维造成的对立消失,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区域集团化,故C项错误;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故D项正确。
考向6 论从史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普适性
(2017·佛山一模,30)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
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
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
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1953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当时处于冷战之中,并非“和平与发展”,故A项错误;只有三则材料,无法说明“全面认同响应”,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共同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