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A.同情人民的疾苦 B.倡导“无为而治”
C.提倡辩证法思想 D.主张“道法自然”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3.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4.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 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5.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无“仪”不成“礼”。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
A.提升民众道德操守 B.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
6.顾炎武曾批评说,“夫百余年以来,为之学者,往往空言心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作者的主旨在于
A.抨击宋学背离经世致用 B.赞扬圣人为学平易可循
C.感叹心性天道难以把握 D.反思当时学者不求甚解
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 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
8.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D.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9.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 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
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10.亚里士多德说:“个体只有在属于雅典时,其存在才有意义。不属于雅典的个体非鬼即兽。”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C. 属于古希腊智者学派 D. 主张社会精英统治雅典
11.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12.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一定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13.罗伯特•E•勒纳在《西方文明史》中说:“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在此,勒纳强调的是
A.科学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B.科学思想实现了高度普及
C.启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世界的两种属性高度统一
14.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 君权神授 B. 三权分立 C. 主权在民 D. 君主立宪
15.“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辨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与材料所述相一致的变革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16.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B.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C.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D.认为中国应该实行民主改革
17.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一位士大夫在日记中谈到:“现在以下乡开化为宜,论悯其愚,不忍不教;欲资其力,不得不教。且官场之因循,世家之骄奢,市侩之油滑,名士之贵重,无可与成事者。”这反映了
A.维新人士欲借民间力量而推进改革 B.近代先进中国人逐渐关注底层民众
C.封建官僚意识到农民和自身的不足 D.当时社会变革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18
.“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毛泽东的该思想产生于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下列关于这部著作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表于抗战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 B.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C.标志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D.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20.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
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21.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了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22.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2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的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4.“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
A.为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依据
B.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C.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
25. 有学者这样描述一种文学流派,说它: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与这种文学流派风格相似的是
A.《老人与海》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向日葵》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l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文革”结束后开始的)这场讨论的内容是,究竟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场讨论深层的含义则是要解决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和社全主义命运的大讨论。
——据邢贲思《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5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在方式上的区别。你怎么看待材料三中的现象?(5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革”结束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对“中国前途和社会主义命运”产生的影响。(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6分)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4分)
28.(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试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9.(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惟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役事,安石辩数甚力。上曰:“无轻民事,惟艰。”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岂特修水土乃为民事?如修水土非陛下能胜异论,则谁肯为陛下尽力?且议助役事已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着为令,则其于民事,可谓不轻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其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5分)
(2)据材料二概括授田的主要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授田在当时的作用。(4分)
(3)据材料三简述王安石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相应的改革措施。(2分)
(4)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据材料回答三次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BBCDB 6-10 AABCB 11-15 CBACC 16-20 CDADA 21-25 BBBAB
26.(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2分)
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西汉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汉武帝把经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2)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1分)
贡献: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文化,文艺复兴利用传统文化为传播新思想服务。(2分)
看待:积极: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消极: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对待东西方文化应全面客观,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言之有理即可3分)
(4)影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等。(2分)
27.(1)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思想:人文主义。 (2分)
相似之处: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1分)
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从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旧的势力(封建教会或封建专制君主势力)强大。(3分)
(2)相同点:都反对专制;都主张民主与法制;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任答两点2分)
潮流: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或法制取代人制);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2分)
28.(9分)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分)
依据: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任答3点7分)
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分)
依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任答3点7分)
29.(15分)(1)使秦国强大,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造成贫富分化。(3分)统一度量衡、货币等。(2分)
(2)人口和耕牛;人地比例;官员级别。(任意2点即可,2分)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等。(2分)
(3)百姓徭役负担过重是重要的民事。募役法。(2分)
(4)主题:发展经济。侧重点:商鞅变法侧重于改变土地制度,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开垦无主荒田,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缓解百姓过重的负担。(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