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中考典题补充
例1.(2015·福州中考)2015年3月27日,中国城堡室内乐团在福州于山九日台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台下的听众能够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振幅
解析: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形状等因素决定的,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听众能根据音色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B选项正确。
答案:B
例2.(2015·山东烟台中考)如图1所示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图1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在波形上显示为排列的密集程度;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在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在波形上表现为波的形状是不是单一的。从图中可看出这两列声波振动的频率、振幅相同,波的形状不是单一的,则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故C选项正确。
答案:C
例3.(2015·成都中考)如图2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图2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解析: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间接地说明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故A选项正确;音叉发出的声音不是超声波,故B选项错误;声音的响度除与振幅有关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后由于距离发声体变远而导致响度变小,此结论与题目实验无关,故C选项错误;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小,在液体中次之,在固体中最大,所以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大,且此结论与题目实验无关,故D选项错误。
答案:A
例4.(2015·广东中考)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A选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选项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故C选项错误;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选项正确。
答案:D
例5.(2013·山东潍坊中考)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解析: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音量不变,这就说明两种情况播放时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变,而快速播放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变大,音调升高。
答案:C
例6.(2013·山东威海中考)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故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例7.(2013·黑龙江绥化中考)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解析: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声还可以传递信息,利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这些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C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例8.(2013·湖南湘西州中考)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图3
解析: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响度,并不能减弱噪声,所以不是直接控制噪声的措施,故D选项符合题意;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控制噪声。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