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0年前的那个寒冬,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惨绝人寰,震惊世界。
历史,早就把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暴行打在耻辱柱上。但在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坛和社会右倾化加剧,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再度甚嚣尘上,且手段更加多样……严重影响了日本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对历史的认知,不利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 ,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日本右倾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是错误的。
【答案】 ①树立正确价值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日本右倾势力的言行歪曲历史事实,逆社会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了中国人民乃至日本人民的利益。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日本右倾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严重影响了日本国民特别是青少年对历史的认知和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世界和平也会造成危害。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汉景帝第三子刘德非常喜好儒学,但当时儒学还未成为正统,经过秦末的战争,典籍留存很少,读书人也是凤毛麟角,想恢复儒学谈何容易?刘德应时而起,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之中。他不畏劳苦,身体力行,足迹遍布洛阳、山东、河北等地,从民间所得之书有《诗》、《左传》、《周官》、《礼记》等,多达几十种。他亲自参与了古籍的整理工作,重用名儒,广招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残缺不全、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组织群儒进行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
校理后,才整理成册。经过艰苦的校勘工作,刘德整理出诸如《诗》、《书》等大批正本古籍,数量上超过了当时国家藏书,对后来西汉治国理政主导思想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说明刘德收集整理古籍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答案】亲自参与收集整理古籍,在劳动和奉献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依托民间资源和名儒学士支持整编古籍,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难,用毕生精力严谨整理古籍,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曾经,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挑战,出现了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一些人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删去中国化、删去主流化”,以洋为美、以洋为尊,影响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了人们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民族自信心不足。
有专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正仁和、自强不息的理念和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也具有超时代性。然而,我们不能躺在前人文化发展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止步不前,应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指出材料中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现象的错误。
(2)某班准备举行一次“传统文化与个人发展”的主题班会,请你准备两条发言提纲。
【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贬低、漠视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导致人们信仰缺失和价值混乱,不利于个人的成长。②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贬低漠视传统文化,会割断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2)答案示例:①传统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能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七条路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正确性。
【答案】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备件。乡村振兴分“三步走”正是重视量的积累的表现。(8分)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通过“三步走”战略的实施,必将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8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领域新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不,马云的无人超市在杭州开张了。马云的无人超市到底是什么?无人超市就是没有营业员的超市。消费者第一次进超市店时,拿出手机,打开淘宝,扫门口的二维码进店。一旦进入,全程无需再掏手机。所以,没有营业员被理解为无人超市的突出特点。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也是促成无人超市形成的原因。无人超市无论从资本投入的角度上看,还是从消费的需求来看,以及从经营的角度来看都有其吸引人的优势。当然,无人超市同样有其劣势,如:用户的体验降低,大部分消费者对销售价格比较敏感,假如说销售的价格相对差不多的情况下,想要消费者心动,产生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现场服务价值品牌+情感价值,而这部分正是无人便利店缺失的部分。还有,无人超市里的商品品种相对单一,等等。无人超市的“快”速出现,打破了原有的零售模式,是一种创新,也是新的零售方式即将进入的下一个风口。
请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看待无人超市。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马云的无人超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互联网行业发展、移动支付的发展,线下支付场景的拓宽等因素紧紧相联系的,不是凭空产生和发展的。②发展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永恒变化和不断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快”,打破原有的零售模式,是一种创新,因而无人超市的出现符合事物是发展的原理,也是一种创新的体现。我们应该肯定、支持它的产生、发展。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分析无人超市的优劣,同时要坚信只要给他创造足够的条件,它就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④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有保留,它的实质是“扬弃”。因而我们要坚持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无人超市的发展创新。(每点5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年8月18日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教报告2016—2017》显示,世界创新格局基本稳定,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超越比利时,提升至第17位,处于第二集团领先位置,是唯一排名进入前20位的发展中国家。
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大幅超越了其经济发展阶段,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表现在知识产出率和质量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等方面。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球的15.6%,仍居美国之后排第二位,但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R&D (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量已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
“到2020年我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已被列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总体发展目标。随着创新资源的持续投入以及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创新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将稳步提升。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创新的意义。
(2)学校举行“科技创新宣讲”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4分)我国重视创新,有利于树立创新意识,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4分)有利于提升知识产出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分)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社会发展。(4分)
(2)学习伴我同行,创新促发展;只有创新才有突破,只有突破才能强国。(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
【解析】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我国重视创新的意义。知识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明确。为什么要重视创新,可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说明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有利于树立创新意识,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社会发展等。第(2)问要求为学校举行“科技创新宣讲”活动活动撰写两条宣传标语。可围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等问题拟定标语,要简洁具体,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便于操作。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广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推进一大批惠民措施落地实施,各项民生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迈进新时代,广州从更高层次更大格局谋划民生工作。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在城市环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体惠民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把生态文明建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让蓝天更蓝、河水更清,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14分)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5分)②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5分)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分)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基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的体现。可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的相关知识,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分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正确性。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之声,仍然不绝于耳。比如闯红灯、乱丢垃圾、在景区攀墙逃票等行为被屡次曝光,甚至“没素质”的行为被带到了国外……大家开始呼吁要提升国民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材料中的现象,有同学认为:“不必小题大做,如果大家的生活水平再提高一些,素质自然就跟上来了。”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2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公民的道德修养也会不断得到提升。(4分)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国民素质低下会影响我国社会的发展。(4分)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不能等待国民素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自然提高,应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民素质不断提升。(4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梦”承载着国家对未来的信心,也饱含了亿万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材料二 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马克思说过:“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雷锋说得好:“我们每个人的幸福都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古今中外一切为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1)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如何更幸福。
【答案】(1)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每点4分)
(2)①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生活更幸福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②要使生活更幸福,就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要使生活更幸福,就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每点4分)
10.党员是党的一面旗帜,思想政治素质是党员模范作用的标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阎肃(1930.5.9——2016.2.12)著名词作家、中共党员。他创作了《江姐》、《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阎肃与飞行员在长达一年相处中,体会了飞行员对飞机、对祖国领空的感情,创作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他从鲁迅先生《故乡》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找到灵感,创作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阎肃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说他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正能量、接地气”是阎肃的座右铭。他毕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对社会的“思想引领”;将党员的标准落实在关心群众生活的具体行动中,实现了“行动践诺”。
(1)为了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你更赞成“思想引领”还是“行动践诺”?请结合阎肃的事迹,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为什么要坚持“正能量,接地气”。
(3)为了进一步弘扬阎肃的精神品质,某地将结合“扶贫攻坚”和“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活动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帮助完成方案相关内容。
活动主题名称
①
活动可采取的措施
②
活动预期效果(目的)
③
【答案】(1)赞成“思想引领”:①阎肃的高尚品格和艺术道德激励着无数的人,是社会进步的正能量;②他对中国文艺的贡献源自于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的孜孜追求;③他的艺术作品具有持久的魅力,源自于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
赞成“行动践诺”: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阎肃的艺术创造无不反映鲜活的社会生活;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深入群众生活,发掘群众智慧,文艺创作要为人民群众服务;③阎肃的一生树立了人生的丰碑,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2)①正能量来自于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创作出这类文学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担当;②文化为了人民,服务于人民,只有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学作品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需要奏响主旋律,发挥强有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3)
等级水平
等级描述
分值
水平3
能将主题、活动与效果三者有机联系,较好形成主题、活动与效果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5—6
水平2
能将主题与活动形成对应关系
3—4
水平1
能正确提出活动主题,主题从扶贫、精神品质、“两学一做”任一角度设计
0—2
示例:
活动主题名称
①我为党旗增辉
活动可采取的措施
②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一对一”对口帮扶等
活动预期效果(目的)
③让党员思想认识提升,宗旨意识更强等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国人对中山装态度的变化。
(2)“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传统服饰艺术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让国人找到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信心,你认为最需要注重的是什么?(至少提出两点建议,要求言简意赅,每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选择。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导致对中山装的态度不同。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不同时代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不同,也是人们对中山装态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2)①挖掘传统精华,适应现代生活。②展示自我形象,传播民族文化。③坚持创新精神,塑造全新形象。④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答出两点即可)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数据技术”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当你在微博等社交平台抒情或发议论的时候,华尔街分析师正通过网站后台收集你的情绪变化,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还有一些企业则凭借技术优势进入竞争对手的网络搜集数据。在商战中赢得主动,跨国公司常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找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能够最迅速的传导至上下游产业,减少社会生产的盲目。
材料二 “大数据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国家没有设置与“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协调机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数据标准,“大数据”复合型人才匮乏;”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欠缺;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威胁我国信息安全,公民隐私也因此暴露等等。
结合材料,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答案】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数据技术”影响市场中的各个经济主体的活动。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利用“大数据技术”,人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投资、经营和消费行为。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或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大数据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制约因素。④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既可推动经济的发展,又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威胁我国的信息安全,暴露公民隐私。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国之大,不仅在于体量庞大、肌肉强健,更在于文明昌盛、垂范万邦。
拥有世界范围的巨大文化影响力,是大国全面崛起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用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奋斗,先后缓减了民族国家的主权焦虑、生产力焦虑,现在到了认真思考和缓减文化焦虑的时候了。相对其他大国、强国而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悠久的文明和庞大的体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责任,决定了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响力,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智慧贡献于世界。
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第三极文化”,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和合共赢”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
指出材料中“建设‘第三极文化’”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
【答案】①“应总结100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经验”建设“第三极文化”,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建设大国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这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③“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中承担相应国内外责任”,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62年,中国政府在塞罕坝设立国有机械林场。55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凭借科学务实、大胆创新的精神,最终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技术难题,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造出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森林有了,塞罕坝人没有琢磨着该如何靠山吃山,而是把对森林的永续利用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有序地利用、适度地开发,用梦想与坚守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有人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大胆创新的精神是塞罕坝人获得成功的前提。”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①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塞罕坝人坚持大胆创新的精神,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等技术难题,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从这个角度看,题中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合理性。②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塞罕坝人尊重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的规律,坚持科学有序地利用、适度开发,这才是塞罕坝人取得成功的前提。从这个角度看,题中观点是不科学的。③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评析观点:“大胆创新的精神是塞罕坝人获得成功的前提。”
解答评析类问题,基本的方法是“一分为二”,也就是辩证思维。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其片面性。首先,塞罕坝人坚持大胆创新的精神,攻克了高寒地区引种、育苗等技术难题,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从这个角度看,题中观点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合理性;其次,从规律的客观性的角度说明,塞罕坝人尊重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的规律,坚持科学有序地利用、适度地开发,即他们充分尊重了客观规律,这才是塞罕坝人取得成功的前提,即表明了该观点是片面的;最后,材料中,塞罕坝人把对森林的永续利用放在第一位,坚持科学有序地利用、适度地开发,用梦想与坚守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考生可以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说明只有这样做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即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战狼2》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中国退伍军人冷锋在非洲战乱地区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同胞和异国难民的英雄故事。上映以来,几乎场场爆满,获得巨大成功。
材料一 影片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爱国主义深埋在中国人心中,《战狼2》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种。”冷锋的扮演者吴京这样说,“首先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它对空中、吊臂、水下各种运动镜头的运用相当纯熟,枪战、打斗、爆炸等场景设计出自好莱坞著名执导萨姆·哈格雷夫斯和中国同行之手,非常精彩。”电影最后出现了这样一行字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每到这个画面,影院里就会掌声雷动,很多人在大银幕上找到了归属感。“它符合、呼应了国势和民心,成为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也是中国梦的集体表达。”“中国英雄的魅力,正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材料二 吴京说,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2011年的北非大撤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行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英雄为了同胞、侨胞的安危,义无反顾,走进动荡与暴乱、硝烟与战火的异域中。“冷锋”是现实中无数中国英雄的集合与代表。
有人说,电影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这种说法的缺陷。
【答案】①电影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来源于客观事物,《战狼2》故事并非空穴来风,它来自于北非大撤侨。②它的缺陷:一是没有看到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在反映客观事物时带有主观色彩,受人的知识、立场、知识构成等因素影响,《战狼2》的构思、拍摄与演员和导演的思想、素质、演技、能力等有很大关系。二是没有看到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战狼2》突出了爱国主义色彩,是意识自觉选择性的体现;主人公“冷锋”是“现实中无
数中国英雄的集合与代表”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电影故事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其中的缺陷,属于辨析类试题。学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意识的相关知识,然后学生可以从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影响认识的因素等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 ,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指出:文化发展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结合材料,请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哲学观点,说明文化发展如何做到“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发展要以正确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化发展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反映人们的利益和呼声。③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文化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文化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辉煌中国,辉煌成就。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脉络, 全面反映各族人民在砥砺奋进中创造的辉煌成就。
《辉煌中国》8个摄制组走遍全国31个省市区,拍摄了近3200个小时的纪实和航拍素材,记录下众多珍贵的瞬间。在创作上,该片采用“内容众筹”的创新方式,由百姓自己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众筹案例线索、照片、短视频等逾万条。该片播出后,掀起全民参与、全民接力的“讲辉煌”、“赞辉煌”的互动传播,网络诗友的《西江月》《菩萨蛮》等作品迅速流传开来。
结合材料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
【答案】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是《辉煌中国》创作素材的源泉;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拍摄照片、视频,进行航拍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③纪录片的众筹素材和播出后流传的网络诗歌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丰硕精神财富。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首先要明确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就是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分析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创作和传播过程,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作用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生活获得第一手创作素材的过程。就是展示人群众是精神财富直接创造者的过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典编纂的全过程,作为设计民事法典、倡导社会公德、弘扬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的精神引领,使民事法典成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的内在戒律和外在约束。
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民事关系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必将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2)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编成课本剧,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把理论宣传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邀请法律专家解读《民法总则》,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但必须是符合题意的方法论。)
【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相关者知识。原因类材料题通常考查考生对某一事物或事件存在、发生、发展常见的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此类试题从解答方式上看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问题引申类,材料只展示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此情景为依托,引导学生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另一类是隐含类,设问所指向的原因,就隐藏在材料的具体表述中。故首先表明其原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然后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必将推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即可。第(2)问要求考生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编成课本剧,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或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邀请法律专家解读《民法总则》,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存在一些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也存在着个别省份的特殊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又面临一些新问题。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 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要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因此,我们在认识问题时,必须坚 持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在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时,既要看到全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又要看到各个地方的特殊问题。⑤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坚持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