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专题训练(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年中考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专题训练(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6.3 物质的溶解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乐山)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 ‎ ‎2.(201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 ‎ ‎3.(2015•泰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来源:学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 ‎ ‎4.(2015•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 ‎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  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 ‎ ‎5.(2015•扬州)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  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 ‎ ‎6.(2015•济宁)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 ‎ ‎7.(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 ‎ ‎8.(2015•滨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 ‎9.(201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 ‎ ‎10.(2015•哈尔滨)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 ‎11.(2015•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 ‎ ‎12.(2015•玉林)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 ‎13.(2015•南宁)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 ‎ ‎14.(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 ‎ ‎15.(2015•茂名)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 ‎ ‎16.(2015•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 ‎17.(2015•咸宁)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  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  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 ‎ ‎18.(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  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 ‎ ‎19.(2015•漳州)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  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 ‎20.(20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 ‎ ‎ ‎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15•遵义)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 ‎(1)温度为      ℃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 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 温度/℃‎ ‎ 20‎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 ‎ KNO3[来源:Z*xx*k.Com]‎ ‎31.6 ‎ ‎45.8x#k#b#1xkb1.com ‎85.5 ‎ ‎100 ‎ ‎169 ‎ K2CO3‎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图2:‎ ‎(1)图2中溶液C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整数).‎ ‎ ‎ ‎22.(2015•临沂)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 ‎(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      .‎ ‎ ‎ ‎23.(2015•长沙)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D点表示的意义是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选填“A”“B”或“C”).‎ ‎ ‎ ‎24.(2015•揭阳)如图一是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图中P点的含义是      .‎ ‎(3)将40℃时的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 ‎(4)某同学配制了20℃的A的饱和溶液,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甲物质为(填序号)      .‎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水 ④氧化钙.‎ ‎ ‎ ‎25.(2015•遂宁)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 ‎(2)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 ‎(任填一种方法即可)‎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b>a=c C.b>a>c.‎ ‎ ‎ ‎26.(2015•长春)分析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      g;‎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 ‎(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 ‎ ‎ ‎27.(2015•娄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物质;‎ ‎(2)P点的意义是      .‎ ‎(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g.‎ ‎ ‎ ‎28.(2015•丹东)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      ℃时,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B;‎ ‎(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 ‎(4)t3℃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29.(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答出一条).‎ ‎ ‎ ‎30.(2015•泸州)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 ‎(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      .‎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 ‎①沉淀的化学式为      .‎ ‎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      .‎ ‎ ‎ ‎ ‎ ‎6.3 物质的溶解性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乐山)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甲 乙 丙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7‎ ‎0‎ ‎3‎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  B.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  C.升高温度,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  D.20℃时,甲的溶解度最小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乙溶液的状态来分析;‎ B.根据溶剂质量相同而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来分析;‎ C.乙已经完全溶解,改变温度后可能不会对溶质产生影响;‎ D.根据溶解度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未溶解固体的质量为0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正确;‎ B.20℃时,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正确;‎ C.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改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故错误;‎ D.由溶解度的概念可知,20℃时,在100g水所溶解的溶质质量越小(达到饱和状态时),其溶解度越小,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该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应注意在一定条件下有固体不能继续溶解则为饱和溶液,若没有固体剩余时应考虑可能恰好溶解达到饱和的情况.‎ ‎ ‎ ‎2.(201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C、根据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D、根据硝酸钾的容积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 解:‎ A、饱和硝酸钾溶液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A结论不正确;‎ B、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结论不正确;‎ C、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与溶剂的多少无关.故C结论不正确;‎ D、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故D结论正确.‎ 故选D.‎ 点评: 准确地理解饱和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2015•泰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解答: 解:A、据图可以看出,在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液的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明显,故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D、T℃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4.(2015•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KNO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3溶液的浓度 ‎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15g KNO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溶液 ‎  C.T1℃时,往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 ‎  D.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 C、根据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分析;‎ D、根据KNO3、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 解答: 解:A、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KNO3、NaNO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3、NaNO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错误;‎ B、由K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KNO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水里加入15gKNO3固体,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B错误;‎ C、由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NO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1℃时,180g NaNO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加入620g水可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故C正确;‎ 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2015•扬州)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  B.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  D.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 B、根据t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t3℃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大小.‎ D、根据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4Cl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时NH4Cl的溶解度为29g,则20℃NH4Cl的溶解度大于29g,则NH4Cl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t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t3℃,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D、KNO3与NH4Cl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6.(2015•济宁)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随温度的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先是增大,当大约40℃时开始减小,错误;‎ B、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与水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错误;‎ C、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正确;‎ 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10H2O,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 ‎ ‎ ‎7.(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固体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 B、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 C、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 ‎ ‎8.(2015•滨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比较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9.(201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 解: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 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10.(2015•哈尔滨)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故A错误;‎ B、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乙的甲,故错误;‎ C、由于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正确;‎ D、t2℃时,将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由图可判知,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但是溶液不一定饱和,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 ‎ ‎11.(2015•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溶质的性质是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答: 解: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比较甲乙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2.(2015•玉林)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 B、据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无晶体析出;‎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正确;‎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明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 ‎ ‎13.(2015•南宁)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③在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的都是饱和溶液,而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从而确定是否可以使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转变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解答: 解: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故A说法正确;‎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说法正确;‎ 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说法错误;‎ D、由于N点在A溶解度曲线下方,代表的是A的不饱和溶液,当恒温蒸发水分时,不饱和溶液就会变成饱和溶液,N点就会变成M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 ‎ ‎ ‎14.(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答: 解: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故错误;‎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与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5.(2015•茂名)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D、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 解:A、t1℃时A和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仍饱和,B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会改变,故错误;‎ D、t2℃时A的溶解度是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的A,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AD.‎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6.(2015•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A、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7.(2015•咸宁)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  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  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  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A、t1℃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其它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不是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3℃时,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并且不知道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18.(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  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据图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 B、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19.(2015•漳州)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  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 B、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1g,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钾15.5g,加入5g氯化钾,溶质质量=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此时只能溶解20g,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正确;‎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没有提在什么温度下,不一定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错误;‎ D、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问题.‎ ‎ ‎ ‎20.(20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 解:A、物质的溶解度是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故无法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40g,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故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正确;‎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定,错误;‎ D、t2℃时,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此处没有提溶液质量的关系,无法比较,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15•遵义)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 ‎(1)温度为 t2 ℃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5 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 降低温度,继续加入N物质 .‎ 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 温度/℃‎ ‎ 20‎ ‎30 ‎ ‎50 ‎ ‎60 ‎ ‎80 ‎ ‎ 溶解度/g ‎ KNO3[来源:Z*xx*k.Com]‎ ‎31.6 ‎ ‎45.8x#k#b#1xkb1.com ‎85.5 ‎ ‎100 ‎ ‎169 ‎ K2CO3‎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图2:‎ ‎(1)图2中溶液C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 7 g(结果保留整数).‎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物质提纯时要注意不能生成新的杂质,根据元素的质量计算即可.‎ 解答: 解:Ⅰ(1)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 ‎(2)t1℃时,M的溶解度是30g,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15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5g+50g=65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10g水中能溶解M3g,故仍然是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故填:65,不变;‎ ‎(3)t2℃时,N的溶解度是50g,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解质量分数,可以降低温度,继续加入N物质,故填:降低温度,继续加入N物质;‎ Ⅱ.(1)加入硝酸钙溶液,硝酸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故B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溶液C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图2中溶液C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2)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5.5g,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析出晶体是53.9g,恰好是100g水中析出的硝酸钾的质量,故溶液C中水的质量是100g,其中硝酸钾的质量是31.6g,故硝酸钾的质量是53.9g+31.6g=85.5g,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85.5g×≈7gg,故填:7.‎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22.(2015•临沂)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A (填“A”或“B”).‎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 ‎(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 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减小明显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物质的性质进确定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 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A曲线表示的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故填:A;‎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表示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30℃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 ‎(3)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4)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冬天温度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冬天捞碱,故填: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减小明显.‎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 ‎ ‎23.(2015•长沙)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D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 ‎(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C (选填“A”“B”或“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D点时AC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2)据图可以看出,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故填:A>B>C.‎ ‎(3)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4.(2015•揭阳)如图一是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 10g .‎ ‎(2)图中P点的含义是 在30°C时,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3)将40℃时的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 ‎(4)某同学配制了20℃的A的饱和溶液,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甲物质为(填序号) ③ .‎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水 ④氧化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 ‎(2)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 ‎(3)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 ‎(4)根据浓硫酸、氢氧化钠、冰、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 解:‎ ‎(1)由图可知,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P表示的含义是在30°C时,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由图可知,A物质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40℃时的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20°C的A饱和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说明甲物质不易吸水、易潮解的物质,则不能为浓硫酸或氢氧化钠或氧化钙;故选③‎ 答案:‎ ‎(1)10g ‎(2)在30°C时,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等.‎ ‎(3)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4)③‎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交点表示的意义,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 ‎ ‎ ‎25.(2015•遂宁)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 ‎(2)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 .‎ ‎(任填一种方法即可)‎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C ‎ A.a>b>c B.b>a=c C.b>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加入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3)据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及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图可知:t2℃时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2)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的方法;‎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但依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股答案为:(1)50g;(2)加入c物质(或升高温度、蒸发水);(3)C.‎ 点评: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即可顺利解答.‎ ‎ ‎ ‎26.(2015•长春)分析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 20 g;‎ ‎(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氯化钠 ;‎ ‎(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 硝酸钾溶液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据图可以查出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以及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20g,故填:20;‎ ‎(2)据图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填:氯化钠;‎ ‎(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有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0g,不会有晶体析出,故填:硝酸钾溶液.‎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 ‎ ‎ ‎27.(2015•娄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 乙 物质;‎ ‎(2)P点的意义是 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 95 g.‎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判断一定量中的水中加入的溶质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据图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乙;‎ ‎(2)P点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交于一点,表示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时,甲的溶解度是90g,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质量=45g+50g=95g,故填:95.‎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 ‎ ‎28.(2015•丹东)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 t2 ℃时,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的方法提纯B;‎ ‎(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 升高温度 ;‎ ‎(4)t3℃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 ;‎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B>A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分析;‎ ‎(2)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提纯A最好用降温结晶,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用蒸发结晶.‎ ‎(3)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来分析;‎ ‎(4)根据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情况.‎ 解答: 解:(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是t2℃,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也就是t2℃,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故填:t2‎ ‎(2)从题目提供的信息可得: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提纯A最好用降温结晶,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得到B的晶体,最好采用蒸发结晶.故答案为:故填: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 ‎(3)由图象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把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故填:升高温度;‎ ‎(4)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5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5g,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那么t3℃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并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故填:20%;‎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析出晶体,A析出的多;C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所以降温后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C>B>A.故填:C>B>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溶解度曲线的含义,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 ‎ ‎29.(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 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质 (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变化的是 abc (选填序号).‎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出一条).‎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 解:(1)P点的含义是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 ‎(2)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降低温度等;‎ ‎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因此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只能够溶解30g,并且析出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7.5%;‎ 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有: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温度小于t℃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 故填:30℃时,甲的溶解度是60g;增加溶质;降温结晶;37.5%;abc;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 ‎ ‎30.(2015•泸州)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 ‎(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 30g .‎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丙 .‎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 ‎①沉淀的化学式为 AgCl .‎ ‎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 1.775%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根据硝酸银与氯化钠和氯化镁的反应结合图示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据图可以看出,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故填:30g.‎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据图可以看出,大于甲和乙,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故填:丙.‎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 ‎①氯化钠和氯化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银,故填:AgCl.‎ ‎②生成沉淀的质量是143.5g,化学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变,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就是模拟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故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1.775%,故填:1.775%.‎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