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第二课时作业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作业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                   ‎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和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mí)   倩影(qiàn)   风姿(zī)‎ B.温馨(xīnɡ) 宛然(wān) 惊诧(chà)‎ C.蓊郁(wěnɡ) 厄梦(è) 恩泽(zè)‎ D.倏地(shū) 风致(zhì) 袅娜(liǎo luó)‎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树缝里也______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③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______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④薄薄的青雾______起在荷塘里。‎ A.泻  漏  荡  浮  ‎ B.照  漏  摇  浮 C.泻  洒  荡  升  ‎ D.照  洒  摇  升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起兴建香港少林寺的初衷,释永信直言不讳:少林文化多年来在海外备受欢迎,而香港是东西文化会聚的地方,在香港兴建少林寺,更有利于推广少林文化。‎ B.姚明身上折射出的中华文化的底蕴,让美国人面目一新,同时也让美国人钟爱的篮球运动打上了中国印记,而姚明也因此成为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名片。‎ C.‎2月23日,长龙舞动、南狮腾跃,广州中山纪念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广东正式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D.2月中旬的雨雪天气,使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旱情有所缓解。然而,接踵而至的降水并没有完全驱走干旱,一些地方的旱情仍十分严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整体格局既然尚未形成,但作为公务员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步骤,公务员主管部门今年将积极推进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制度建设。‎ B.中国制定了庞大的政府支出计划,采取加大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和减税等,以应对全球经济下滑和维护社会稳定。‎ C.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个孩子,将影响一个家庭,因此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 D.古村落一旦被确定为名村名镇,就会产生经济附加值,被资源化、商业化,陷入面临千村一面的危险。‎ 二、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文中用了很多叠字,请找出两个句子,并说明运用叠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连用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中你认为哪些动词用得好?试选择2~3个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扬州的夏日 朱自清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海市蜃楼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这样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漫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八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间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平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终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 ‎,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错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选自《白华旬刊》,有删节)‎ ‎9.“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开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写了扬州夏日的哪些方面的特点?试就文章中间四段分别作出归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一句中“瘦”字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末尾,作者为什么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如何营构语言之美的。(6分)‎ 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0分)‎ ‎13.下面是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各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的?对于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与同学讨论一下。(5分)‎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字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朱自清的所谓把描写对象“剥开来看,拆穿来看”,其实也就是说要分解剖析,把描写对象解剖为一个一个组成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观察描写,并且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它们的运动和变化。(杨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艺术》)‎ 朱自清的文体美,是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的,有人曾将它概括为一个“清”字。我想,这个“清”字,不只是指文字的清秀、朴素,恐怕连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感情的真挚都包含在里面才是。(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就凭了这样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称为散文大家吗?我的判断是否定的……他的观察颇为精细,宜于静态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近于工笔,欠缺开阖吞吐之势。他的节奏慢,调门平,情绪稳,境界是和风细雨,不是苏(轼)海韩(愈)潮。他的章法有条不紊,堪称扎实,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顺序发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侧击柳暗花明的手法。他的句法变化少,有时嫌太俚俗繁琐,且带点欧化。他的譬喻过分明显,形象的取材过分狭隘,至于感性,则仍停留在农业时代,太软太旧。他的创作岁月,无论写诗或是散文,都很短暂,产量不丰,变化不多。(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圈点批注,是学习中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在以下四句中选择两句圈点并在文字右边进行批注。(5分)‎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2)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3)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4)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例:第(2)句,想起荷塘,为下文具体描写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作了铺垫,“满月”又点明时间、天气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B项中“馨”读xīn,“宛”读wǎn;C项中“泽”读zé,“厄梦”应为“噩梦”;D项中“袅娜”读niǎo nuó。]‎ ‎2.A [①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②与“一两点路灯光”搭配只能用“漏”。③用“荡”更能体现“唱着艳歌”的欢快。④“浮”和“升”都能表现“青雾”的动态,但在高度上有区别:“升”让人感觉“雾”很高,“浮”让人感觉“雾”很低,低得与荷叶的表面相平。]‎ ‎3.B [A项,“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B项,“面目一新”:样子完全变新(指变好)。句中强调的是美国人对“姚明身上折射出的中华文化的底蕴”的感觉,应改为“耳目一新”。C项,“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D项,“接踵而至”:形容来的人或事连绵不断。]‎ ‎4.C [A项,“既然”与“但”不能搭配使用,“既然”用于因果关系,“但”‎ 用于转折关系,从句意来看,应为转折关系,把“既然”改为“虽然”,由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虽然”还应置于分句之前。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的后面加上“采取”的宾语中心语“措施”。D项“陷入”多余,应删除。]‎ ‎5.示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曲曲折折”“田田”“脉脉”。好处是: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6.如“明珠”写荷花之晶莹、洁净,如“星星”写荷花之明亮,如“美人”写荷花纤尘不染的美。‎ ‎7.“泻”——一个“泻”字,顿时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汽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画”——仿佛是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8.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使之成为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景物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 ‎9.文章开头,先“扬”一笔,许多人称道扬州是个美丽的地方;然后“抑”一笔,“我”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继而再“扬”,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抑扬自如,曲折有致,突出了作者对扬州夏日的怀念。‎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首段采用的表现手法。题干中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一点重要的提示,解答时指出作者是怎样制造“波澜”的即可。‎ ‎10.第二段:河流众多,曲折幽静。第三段:沿河风景,别有风味。第四段:三种游船,各有韵味。第五段:临河茶馆,既多且好。‎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题干已经明确了概括的范围,可以采用提取要点法逐段概括。‎ ‎11.(1)意思是“瘦西湖”名字起得没有新意,或想高雅却反而起名起得俗气。(2)扬州的夏日美好、闲适。作者正是在这样的夏日感到轻松愉快;在这样美好平和的地方暂时闲散身心,繁忙的一天结束,轻松之余,自然可以想起古人的这一句诗了。‎ 解析 (1)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结合“雅得这样俗”,可以知道作者是说“瘦”字形容西湖太俗了。(2)这是文末点睛的一句话,作者在上面的文字中拉拉杂杂地写了西湖的诸多美妙处,其目的就是表达一种闲适之情,只不过这里信笔借用古人的一句诗表达出来而已。‎ ‎12.①用平白如话、自然流畅的口语。如“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②注重遣词用字的准确贴切。如使用“坐”“站”“撑”。③叠字叠词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加深情感的融入程度。如“一下一下”,不仅表明撑的次数多、稳当,还富有动态美、节奏美。④用比喻,将一人坐船一人撑船的情形比喻为一首唐诗一幅画,以实喻虚,生动地揭示游览者的惬意之情和愉悦之感,也形象地刻画出这种观赏风景的方式极其富有诗情画意!⑤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表达上给人以细密、自然的感觉。例如,“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句中的“一个人”的反复,平白如话,自然流畅,虽淡描却味浓,在山水画中点染人的存在,赋予了画面的灵性!‎ 解析 题目要求分析语言之美是怎样“营构”的,其实就是分析这句话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写得这样美的。反复阅读这句话,我们可以找出这样几个角度: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叠词的使用,晓畅的语言,诗情画意的营造。只要能围绕语言表达的技巧分析即可。‎ ‎13.第一则材料是从作品的审美风格来分析的,突出地说明了朱自清散文的诗意和美;第二则材料是从具体的写作方法来分析的,说明了朱自清散文写法的细腻;第三则材料是从审美风格和思想境界来分析的,概括提炼为一个“清”字;第四则材料是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的,但以反面批评为主,指出朱自清散文欠缺开阖吞吐之势,有俚俗烦琐陈旧的弊端。其中前三则材料为一组,第四则材料自成一说。‎ ‎14.第(1)句是全文的文眼,是全文情感的基调,并为下文的开展作铺垫,心中不宁静,而去寻求宁静,才有了游荷塘的情节,才有了寻求宁静而最终无法宁静的心理经历。‎ 第(3)句,月亮升高,点明夜已深,“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正面写静;‎ 妻拍闰儿,“哼着眠歌”,侧面写静。‎ 第(4)句,“悄悄”“带”写出作者的细心和体贴。(任选两句即可)‎ 解析 本题意在培养学生动笔读书、深刻解读词句的好习惯。对精彩语句可以从词语、修辞、情感、表达方式、结构作用等方面着手,选取其突出的一点或几点作评析。‎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