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并诗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翼轸( ) ②瓯越( ) ③崇阿( )
④襜帷( ) ⑤懿范( ) ⑥棨戟( )
⑦胜饯( ) ⑧下榻( ) ⑨潦水( )
⑩睢园( ) ⑪绣闼( ) ⑫鹤汀( )
⑬萦回( ) ⑭凫渚( ) ⑮槛外( )
⑯捧袂( ) ⑰舸舰( ) ⑱盛筵( )
⑲孤鹜( ) ⑳彭蠡( ) 遄飞( )
纤歌( ) 涸辙( ) 骖 ( )
帝阍( ) 梓泽( ) 睇眄( )
叨陪( ) 雕甍( ) 白云遏( )
簪笏( ) 北海虽赊( )
命途多舛( ) 云销雨霁( )
天高地迥( ) 牛斗之墟( )
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青雀黄龙之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云销雨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赖君子见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接孟氏之芳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徐孺下陈蕃之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宾主尽东南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腾蛟起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雄州雾列,俊采星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尽东南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上出重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下临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目吴会于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屈贾谊于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窜梁鸿于海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感知
1.本文共5个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试概括各段的内容。
二、深层探究
2.第一段是如何写洪州地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3.第2自然段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4.简述4~5自然段的内容,并分析诗的作用。
5.本文运用了很多典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们的作用和好处。
三、技法迁移
多角度地写景
[文本回顾] 本文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般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了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突出了危楼高耸的壮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画了秋景的明丽与绝妙……在着意铺叙景色之美后,作者以腾挪跌宕的笔势,述态言情,由逸游的豪兴,陡引出自己路途坎坷的感慨,表现了报国无门却斗志不坠的执著态度。
[技法点拨] 如何才能把景物写好呢?
第一,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感受事物特征。要走进自然,把自己融入观察对象里,去留心观察大山河川、花草虫鱼、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让多种官能一齐向世界开放,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从生活中摄取各种形象,汇集到大脑中,经过综合加工,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视
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
第二,巧取主体,全方位辐射,选择描写重点。如一同学描写江南的美,巧妙选取“江南的雨”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流水,写涟漪,写水雾,写垂柳,写柔风,还写乌篷船,于是就写出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美来,让人很是神往。
第三,展开联想,多角度描摹,构建美妙境界。好的写景状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开去,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文章的美感,还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深化作品主题,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当然描写中还要不断变换角度,远近高低,正面反面,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达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境界。
第四,多情善感,融情入文,“着我色彩”,情感共鸣。自然景物是客观的,是无生命的,一旦融进作者的情感,就“一切景语皆情语”,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写景状物,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
第五,要抓住特征写好自然风物——“画山绣水”,还必须在遣词造句上下工夫,尤其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比、引用等,使要表达的景物更具有艺术魅力。
[迁移运用] 写一组句子来描述“美”的多姿多彩。注意: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要有文采,③100字左右。
答案
基础梳理
1.①zhěn ②ōu ③ē ④chān ⑤yì ⑥qǐ jǐ ⑦jiàn ⑧tà ⑨lǎo ⑩suī ⑪tà
⑫tīnɡ ⑬yínɡ ⑭fú ⑮jiàn ⑯mèi ⑰ɡě ⑱yán ⑲wù ⑳lǐ chuán xiān hé cān fēi hūn zǐ dì miǎn tāo ménɡ è zān hù shē chuǎn jì jiǒnɡ dǒu
2.①“轴”通“舳”,本指船架舵的地方,这里以部分代整体,指代船。②“销”通“消”,消失。③“机”通“几”,预兆。 ④“接”通“结”,结交。
3.①“襟”和“带”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下来”。③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俊杰”。④二者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腾”、“使……起舞”。⑤二者都是名词直接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⑥副词用作动词,“都包括”。⑦名词直接作状语,“向上”。⑧名词直接作状语,“向下”。⑨名词活用作动词,“看、望”。⑩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⑪使动用法, “使……流窜”。
文本互动
1.第1自然段,历叙滕王阁所在地洪州的地势之雄伟、物产之珍异、人才之杰出、宾主之尊贵及自己参加胜饯的缘由和心情。这样概写,初步写出了滕王阁的不同凡响,为后文详写作好铺垫。扣题中“洪府”二字。
第2自然段,先交代时间,然后由趋名楼、登高阁,写到近览楼阁之壮丽,远眺山川之胜景,展示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扣题中“秋日”、“登滕王阁”六字。
第3自然段,先赞美滕王阁宴会上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滕王阁的风景,然后由盛赞良辰美景和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最后在继续慨叹人世不平的同时,峰回路转,抒发了作者命舛志不衰、正视现实、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本段扣题中“饯”字。
第4自然段,继续抒发自己的抑郁情感,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以谦恭的笔调,表明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仰慕。
第5自然段,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扣题中“别”字,复出“饯”字。
全文的思路是:先称道洪州,再描写滕王阁的壮丽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美景,后记叙盛宴,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郁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最后又回到眼前。
2.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汉唐均在此设郡府,从政治的角度突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襟三江……引瓯越”,由水及陆,写具体的地理位置。②突出了洪州历史久远、辖境辽阔和地势雄伟的特点。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扣“秋日”。“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四语叙述自己来到滕王阁,结合滕王阁的所在来写。“层台”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间。“披绣闼”以下,写阁上眺览所及。
4.如果说第3自然段在于照顾宴会上嘉宾的情感,那么第4、5自然段就在于写自己和写序的目的。“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交代自己卑微的身份。“无路请缨”四句写自己的遭遇,虽有远大的志向,却无实现的际遇。“舍簪笏”以下,写自己路过滕王阁,有幸参加此盛大宴会,“杨意不逢”四句,写自己愿意作诗,“奏流水”。“胜地不常”四句,写古今盛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临别赠言”,以谦辞作结,交待写作目的,全文在礼让的气氛中结束。
诗的首联极写滕王阁的高峻,同时点出其修建者已离开洪州,寄寓着物是人非的感慨。为了加强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颔联把滕王阁的华丽和周围的自然景色以重彩涂抹,愈显得人事悲凉,且为下文埋下伏笔。颈联既是说人事变化之快,也慨叹年华易逝;既指滕王李元婴,也指作者自己。尾联用人去阁存这一事实,抒发了诗人在序中已经表述的思想:“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种人生有限而宇宙无穷的感慨,是封建社会中失意的知识分子常有的喟叹。
5.本文典故的使用多达20余处,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对于铺陈事物、抒发感情、丰富文章内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用典故来写物产、人物:“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用典故来比喻此次滕王阁盛会:“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3)借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4)借典故来表达自己虽失意而不颓废失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
(5)借典故来表示幸遇嘉宾知己:“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6)用典故来表示自己即将去侍奉父亲:“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7)用典故来期望众宾客泼墨撰文:“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迁移运用] 略。
专题四 心连广宇16
滕王阁序并诗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7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翼轸(zhěn) 瓯越(ōu)
棨戟(qǐ) 彭蠡(lǐ)
B.懿范(yì) 遄飞(chuán)
睢园(suī) 绣闼(tà)
C.襜帷(chān) 雨霁(qí)
骖 雕甍
D.舸舰(ɡě) 睇眄(miǎn)
涸辙(hé) 捧袂(mèi)
2.下列几组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
A.鹤汀凫渚 睢园绿竹 东隅已逝
老当益壮 钟明鼎食
B.落霞孤骛 舸舰迷津 萍水相逢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C.棨戟遥临 躬逢胜饯 逸兴遄飞
清云之志 俊采星弛
D.无路请缨 星分翼轸 天高地迥
高朋满座 一介书生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C.有怀/投笔,爱/宗慤/之长风
D.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4.下列句子不成对偶的一句是(2分)( )
A.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②精益求精
B.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C.①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既克,公问其故
D.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则智者尽其谋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徐孺下陈蕃之榻
C.窜梁鸿于海曲 D.俨骖马非于上路
7.填充下列横线上所空缺的名言名句。(3分)
(1)物华天宝,__________;人杰地灵,__________。
(2)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3)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
(5)有怀投笔,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25分)
阅读《滕王阁序并诗》全文,回答8~13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控蛮荆而引瓯越 引:连接、接引
B.列冈峦之体势 列:排列
C.是所望于群公 望:希望
D.闲云潭影日悠悠 悠悠:遥远、长久的样子
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10.下列句子与例句对偶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1.对文中引用的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12.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和感悟。(6分)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序末的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首诗和序有什么关系?(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饣甫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天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府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略有改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苟:苟且
B.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背:离开
C.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登:(庄稼)成熟
D.如隙中之观斗 隙:缝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
B.本文虽以“超然”为题,但我们从中看到的是苏轼与百姓一同粗食陋居,相安为治,可见此“超然”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超然,而是面对挫折乐观、旷达,随缘自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C.第三自然段先叙述由杭州到胶西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葺旧台和登台眺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全文前半部分记叙、议论,后半部分才写景、抒情,逐渐说到超然台,然而全篇洋溢着“超然”之情,文章构思很独特。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12分)
18.骈文非常讲究文句的对偶,下面已给出上句,请根据课文的情境对出下句。(6分)
(1)滕王阁中,高朋满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秋水之浩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经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6分)
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下联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霁”读jì。]
2.D [A项“钟明鼎食”应为“钟鸣鼎食”;B项“落霞孤骛”应为“落霞孤鹜”,“鱼舟唱晚”应为“渔舟唱晚”;C项“清云之志”应为“青云之志”,“俊采星弛”应为“俊采星驰”。]
3.B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4.D
5.A [A项都是副词,“更加”;B项①属于,是,②通“嘱”,嘱托;C项①旧,②原因;D项①全部是,②全部用出。]
6.A [A项意动用法,B、C、D三项使动用法。]
7.(1)龙光射牛斗之墟 徐孺下陈蕃之榻 (2)潦水尽而寒潭清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响穷彭蠡之滨 (5)爱宗慤之长风
8.B [列:就着、依附。]
9.C [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B项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都是介词,“到”。D项介词,“在”;连词,同“而”。]
10.B [例句为动宾结构。]
11.B [无恨主之意。]
12.(1)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历来有志之士对于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著地追求,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表示自己的壮志白首不移,困而弥坚。这样,他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他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乐观精神。而他以跌宕之笔抒写的这种内心矛盾和痛苦,正展示了才智之士处困顿、受压抑的精神面貌。所以,他的这种怀才不遇的感伤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13.①表达了作者对盛衰无常的感叹。②用了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这一主旨。首句写滕王阁的形势,关涉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第一句写空间,其情兴致勃勃;第二句写时间,繁盛已过。前两句已将主题包揽无余。三、四句紧承第二句,进一步写景。阁既无人欣赏,阁内画栋珠帘只有与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为伴,这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也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颈联首句中的“闲云”、“潭影”分别与上文的“南浦云”和“江”衔接,分别在天上和地上,一俯一仰,还是写空间。而“日悠悠”则把空间转入时间,引出物换星移、帝子何在的感慨。最后一句借槛外长江永恒地东流无尽形象地写出了帝子死去、繁华已逝的主旨。③它概括了序的内容(或者说写序的目的)。原文第5自然段,王勃邀在座的写诗,是有他的目的的,那就是“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14.A [苟:如果。]
15.D [A项连词,“因为”;动词,“认为”。B项助词,“的”;代词,“它”。C项代词,“他们的”;语气副词,“多么”。D项都是句末语气词。]
16.D [此题是针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写作技巧的赏析。前三项正确,D项中“全文前半部分记叙、议论”的说法有误,全文前半部分只有议论而无记叙。]
17.(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
(2)我从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
(3)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山、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辩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乐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之中,而不能自由驰骋在事物之外;事物本无大小之别,如果从它的内部来看待它,那么没有一物不是高大的。它以高大的形象横在我们面前,那么我们常常会眼花缭乱反复不定了,就像在缝隙中看人争斗,又哪里能知道谁胜谁负呢?因此,美好的丑恶一同存在,忧愁和快乐交相出现,这不令人非常悲哀吗!
我从杭州调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得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很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我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邱、高密县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山、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庐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米酒,煮糙米,大家一面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吧。
18.(1)都督宴上,胜友如云。(2)望长天之寥廓。(3)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19.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