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4-2015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合肥市2014-2015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2014-201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 ‎  A. 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  B. 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 ‎  C. 纸巾代替棉手帕 ‎  D. 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 ‎ ‎2.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 ‎  A. 玻璃制品 B. 石英钟表 C. 计算机芯片 D. 光导纤维 ‎ ‎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 ‎  A. B. C. D. ‎ ‎ ‎ ‎4.下列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属于放热反应 B.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C. 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属于离子反应 ‎ ‎ ‎5.向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 ‎  A. Fe和稀硫酸 B. Fe和FeCl3溶液 ‎  C. FeO和稀硫酸 D. Fe2O3和稀盐酸 ‎ ‎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  B. 铝与稀盐酸反应:2Al+6H+═2Al3++3H2↑‎ ‎  C.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Cu═Fe2++Cu2+‎ ‎  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 ‎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 Ca2+、Al3+、NO3﹣、Cl﹣ B. H+、Fe2+、SO42﹣、NO3﹣‎ ‎  C. K+、NH4+、CO32﹣、OH﹣、 D. Na+、Mg2+、CO32﹣、Br﹣‎ ‎ ‎ ‎8.用下列气体和液体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一定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 ‎  A. CO2和NaOH溶液 B. SO2和NaOH溶液 ‎  C. NH3和H2O D. NO2和H2O ‎ ‎ ‎9.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不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变质的是(  )‎ ‎  A. 氯水 B. Na2SiO3溶液 C. 浓HNO3 D. FeSO4‎ ‎ ‎ ‎10.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 ‎  A. 铜硝酸铜 ‎  B. 铜硫酸铜硝酸铜 ‎  C. 铜氯化铜硝酸铜 ‎  D. 铜氧化铜硝酸铜 ‎ ‎ ‎11.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实 验 事 实 结 论 A 某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该分散系是胶体 B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有溴单质生成 氧化性:Cl2>Br2‎ D 加热时,铜能与浓硝酸反应 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  A. A B. B C. C D. D ‎ ‎ ‎12.已知NH3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下列装置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  )‎ ‎  A. B. C. D. ‎ ‎ ‎ ‎13.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的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  A. B. C. D. ‎ ‎ ‎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0.1molCl2含有氯原子数为0.1NA ‎  B.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C. NA个SO3分子的质量为‎80g•mol﹣‎ ‎  D. 3.4gNH3含有的分子数为0.2NA ‎ ‎ ‎15.向某MgCl2和A‎1C1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量和所加 NaOH溶液体积关系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 ‎ ‎ ‎16.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  A. NaOH B. NH3•H2O C. AgNO3 D. KSCN ‎ ‎ ‎ ‎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44分)‎ ‎17.(15分)(2014秋•合肥期末)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以下三种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牙膏品牌 两面针儿童牙膏 珍珠防臭牙膏 中华透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摩擦剂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 ‎(2)两面针儿童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从摩擦剂成分考虑,向珍珠防臭牙膏样品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SiO2是工业制备晶体硅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 ‎18.(13分)(2014秋•合肥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填化学式).‎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漂白性肯定会增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未退色.请你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19.(16分)(2014秋•合肥期末)某学习小组为证明并观察铜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是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 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供选择的药品:铜丝、稀硝酸、烧碱溶液、铁粉、CaCO3颗粒.‎ ‎(一)实验步骤 ‎(1)实验开始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      ;‎ ‎(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药品      ,然后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其目的是      ;‎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置于导管口;‎ ‎(4)将铜丝向下移动插入试管液体中,使之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5)将注射器插入橡胶塞向试管内推入空气,现象是      .‎ ‎(二)问题探究 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认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 ‎ ‎ ‎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0.质量为‎10g的镁铝合金,与200mL 0.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已知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求:‎ ‎(1)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 ‎ ‎ ‎2014-201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 ‎  A. 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  B. 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 ‎  C. 纸巾代替棉手帕 ‎  D. 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题意:“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可以从节电、节能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减少能源消耗,所以使用节能灯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体现,故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从而减少燃料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C.纸巾代替棉手帕,浪费资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不符合低碳生活,故C错误;‎ D.用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能减少白色污染,减少化工生产产生温室气体,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低碳生活理念的落实,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体现,为倡导积极环保的新生活提供了思路.‎ ‎ ‎ ‎2.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 ‎  A. 玻璃制品 B. 石英钟表 C. 计算机芯片 D. 光导纤维 考点: 硅和二氧化硅. ‎ 专题: 碳族元素.‎ 分析: 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而二氧化硅具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点,常用于制备耐高温材料和光导纤维.‎ 解答: 解:A、玻璃制品的原料为二氧化硅,而不是硅单质,故A错误;‎ B、石英钟表的构成材料为二氧化硅,而不是硅单质,故B错误;‎ C、计算机芯片有单质硅构成,故C正确;‎ D、光导纤维的构成材料为二氧化硅,而不是硅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 ‎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 ‎  A. B. C. D. ‎ 考点: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根据结构判断各选项中仪器,再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所用仪器进行判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确定所配溶液的体积,所以需要使用定量仪器.‎ 解答: 解: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定容等,称量时用到天平、钥匙(量取时用到量筒),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定容需要容量瓶、胶头滴管,‎ A、仪器为分液漏斗,配制中不需要,故A错误;‎ B、仪器为圆底烧瓶,配制中不需要,故B错误;‎ C、仪器为集气瓶,配制中不需要,故C错误;‎ D、仪器为容量瓶,由于溶液配制需确定溶液的体积,必须使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仪器的认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根据仪器的作用选取即可,难度不大.‎ ‎ ‎ ‎4.下列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属于放热反应 B.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C. 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属于离子反应 考点: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 专题: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解答: 解:A.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正确; ‎ B.反应过程中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离子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反应类型的区别.‎ ‎ ‎ ‎5.向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一定显红色的是(  )‎ ‎  A. Fe和稀硫酸 B. Fe和FeCl3溶液 ‎  C. FeO和稀硫酸 D. Fe2O3和稀盐酸 考点: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 分析: 各组物质反应后的生成物中,能与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物质,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在溶液中遇到KSCN溶液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解答: 解:A、铁与盐酸发一份生成的是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A错误;‎ B、铁粉过量,铁离子被铁还原成亚铁离子,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B错误;‎ C、Fe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溶液中无铁离子,溶液不会显示红色,故C错误;‎ D、Fe2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中存在铁离子,溶液会显示红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钠和水反应:Na+H2O═Na++OH﹣+H2↑‎ ‎  B. 铝与稀盐酸反应:2Al+6H+═2Al3++3H2↑‎ ‎  C.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3++Cu═Fe2++Cu2+‎ ‎  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分析: A.2mol钠与水反应生成1mol氢气,该反应不满足电子守恒;‎ B.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C.离子方程式两边正电荷不相等,不满足电荷守恒;‎ D.碳酸钙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碳酸钙不能拆开.‎ 解答: 解:A.钠和水反应生成强氧化钠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B正确;‎ C.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碳酸钙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如: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 ‎ ‎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 Ca2+、Al3+、NO3﹣、Cl﹣ B. H+、Fe2+、SO42﹣、NO3﹣‎ ‎  C. K+、NH4+、CO32﹣、OH﹣、 D. Na+、Mg2+、CO32﹣、Br﹣‎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 分析: 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电解质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大量共存,故A选;‎ B.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NH4+、OH﹣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Mg2+、CO32﹣生成碳酸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8.用下列气体和液体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一定不能充满烧瓶的是(  )‎ ‎  A. CO2和NaOH溶液 B. SO2和NaOH溶液 ‎  C. NH3和H2O D. NO2和H2O 考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分析: 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能充满烧瓶,说明气体能被溶液全部吸收,结合气体和溶液的性质判断解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能够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生成亚碳酸钠,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一定能充满烧瓶,故A不选;‎ B.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生成亚硫酸钠,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一定能充满烧瓶,故B不选;‎ C.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喷泉实验,最终液体一定能充满烧瓶,故C不选;‎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不溶于水,不能充满烧瓶,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喷泉实验,明确喷泉实验原理及各种气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 ‎ ‎9.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不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变质的是(  )‎ ‎  A. 氯水 B. Na2SiO3溶液 C. 浓HNO3 D. FeSO4‎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 分析: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回答.‎ 解答: 解:A、氯水中的HClO不稳定易分解为HCl和氧气,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Na2SiO3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硅酸,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 C、浓HNO3在空气中见光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氧气,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硫酸亚铁放置在空气中易变质,被氧气氧化为硫酸铁,属于氧化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金属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等知识,难度不大.‎ ‎ ‎ ‎10.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考虑,最好的方法是(  )‎ ‎  A. 铜硝酸铜 ‎  B. 铜硫酸铜硝酸铜 ‎  C. 铜氯化铜硝酸铜 ‎  D. 铜氧化铜硝酸铜 考点: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用铜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法应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制取等量的硝酸铜时,所用的原料最少,成本最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制取硝酸铜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 解:A.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生成NO2气体,污染环境,故A不选;‎ B.Cu+2H2SO4(浓)CuSO4+2H2O+SO2↑,反应生成SO2气体,污染环境,故B不选;‎ C.反应中使用到了氯气,氯气剧毒,对环保不利,且氯化铜不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故C不选;‎ D.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从过程可以看出该过程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环保且没有多消耗原料,不生成污染性气体,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铜和硝酸的性质,主要是生产经济效益,原料的节约利用,反应过程无污染性物质生成.注意制备方案的评价.‎ ‎ ‎ ‎11.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 实 验 事 实 结 论 A 某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该分散系是胶体 B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有溴单质生成 氧化性:Cl2>Br2‎ D 加热时,铜能与浓硝酸反应 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  A. A B. B C. C D. D 考点: 胶体的重要性质;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硝酸的化学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专题: 溶液和胶体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 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B.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 C.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D.铜能与浓硝酸反应.‎ 解答: 解:A.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只有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 B.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含有Ag+或SO42﹣,故B错误;‎ C.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将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有溴单质生成,氯气是氧化剂,溴单质是氧化产物,故C正确;‎ D.浓硝酸有强氧化性,铜能与浓硝酸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胶体的性质、离子检验、氧化性比较等探究实验,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 ‎ ‎12.已知NH3难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下列装置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  )‎ ‎  A. B. C. D. ‎ 考点: 氨的化学性质. ‎ 专题: 氮族元素.‎ 分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将通尾气的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导致倒吸现象,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有刺激性气味,如果将通尾气的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导致倒吸现象,有缓冲装置的能防止倒吸,‎ A.倒置的漏斗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故A不选;‎ B.氨气和四氯化碳不反应,极易溶于水,所以四氯化碳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故B不选;‎ C.该装置没有缓冲作用,不能防止倒吸,故C选;‎ D.该装置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尾气处理,明确物质化学性质及溶解性即可解答,知道哪些装置有缓冲作用,注意:如果将B中四氯化碳换为苯,就不能防止倒吸.‎ ‎ ‎ ‎13.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的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  A. B. C. D. ‎ 考点: 药品的取用. ‎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实验室药品的摆放按照酸、碱、盐以及有机物等进行分类摆放,本题注意物质的分类,相同类别的物质应放在一起.‎ 解答: 解:BaCl2属于盐,应放在盐类的类别中,‎ A、盐酸属于酸类物质,故A错误;‎ B、硫酸为酸类物质,故B错误;‎ C、酚酞和石蕊属于酸碱指示剂,为有机物类别,故C错误;‎ D、NaCl属于盐类,BaCl2属于盐,应放在盐类的类别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实验室药品的摆放是按照物质的性质类别不同进行摆放的,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0.1molCl2含有氯原子数为0.1NA ‎  B.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C. NA个SO3分子的质量为‎80g•mol﹣‎ ‎  D. 3.4gNH3含有的分子数为0.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根据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氯原子的物质的量;‎ B、根据标况下水的状态进行判断;‎ C、根据质量的单位进行分析;‎ D、根据氨气的质量计算出氨气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出氨气的分子数.‎ 解答: 解:A、0.1mol氯气含有0.2mol氯原子,含有氯原子数为0.2NA,故A错误;‎ 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无法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质量的单位是g,所以三氧化硫的质量是‎80g,故C错误;‎ D、‎3.4g氨气的物质的量是0.2mol,含有分子数为0.2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注意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状态,本题难度不大.‎ ‎ ‎ ‎15.向某MgCl2和A‎1C1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的量和所加 NaOH溶液体积关系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 专题: 图示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氯化镁、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的性质分析图象,注意氢氧化钠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解答:‎ ‎ 解:向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不溶于水,所以只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就有沉淀生成;但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所以当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完全沉淀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氧化铝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沉淀有部分溶解;当氢氧化铝完全转化为偏铝酸钠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仍有部分沉淀不溶解,且沉淀始终不再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镁离子和铝离子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图象拐点的含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 ‎ ‎16.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 ‎  A. NaOH B. NH3•H2O C. AgNO3 D. KSCN 考点: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以上五种溶液所含阳离子各不相同,加入NaOH溶液,分别生成刺激性气体、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并且硫酸铝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氯化钾无现象,可用NaOH溶液鉴别.‎ 解答: 解:A.加入NaOH,与硫酸铵生成刺激性气体,与氯化钾不反应则无现象,与氯化镁生成白色沉淀,与硫酸铝先生成沉淀,然后溶解,与硫酸铁生成红褐色沉淀,五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A正确;‎ B.加入氨水,不能鉴别氯化镁和硫酸铝溶液,氢氧化铝不能溶于弱碱,也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加入硝酸银溶液,五种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故C错误;‎ D.加入KSCN,只能鉴别硫酸铁溶液,其它四种溶液不反应,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现象,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此类题目不难解答.‎ ‎ ‎ 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44分)‎ ‎17.(15分)(2014秋•合肥期末)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以下三种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牙膏品牌 两面针儿童牙膏 珍珠防臭牙膏 中华透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种摩擦剂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SiO2 (填化学式,下同);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是 Al(OH)3 .‎ ‎(2)两面针儿童牙膏中摩擦剂成分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l(OH)3+OH﹣=AlO2﹣+2H2O .‎ ‎(3)从摩擦剂成分考虑,向珍珠防臭牙膏样品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体生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4)中华透明牙膏摩擦剂SiO2是工业制备晶体硅的原料,其反应原理是 SiO2+‎2CSi+2CO↑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硅和二氧化硅. ‎ 分析: (1)根据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两性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判断;‎ ‎(2)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3)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4)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解答: 解:(1)因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上述三种摩擦剂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SiO2,两性化合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所以为Al(OH)3;故答案为:SiO2; Al(OH)3;‎ ‎(2)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现象为有气体生成,故答案为:有气体生成;CaCO3+2HCl=CaCl2+CO2↑+H2O;‎ ‎(4)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方程式为:SiO2+‎2CSi+2CO↑,故答案为:SiO2+‎2CSi+2CO↑.‎ 点评: 本题涉及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知识的考查,注意氢氧化铝的两性,难度不大.‎ ‎ ‎ ‎18.(13分)(2014秋•合肥期末)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备SO2,某同学在实验时发现打开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体未流下,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 ‎(2)实验室用装置E制备Cl2,化学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HCl (填化学式).‎ ‎(3)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出现的现象是 品红溶液退色 .‎ ‎②停止通气后,再给B、D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B 退色的品红溶液又恢复红色 ,D 无明显现象 .‎ ‎(4)另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漂白性肯定会增强.他们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品红溶液未退色.请你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l2+SO2+2H2O=2HCl+H2SO4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考点: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1)使用分液漏斗时应取下塞子,使分液漏斗内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保证液体顺利流出;‎ ‎(2)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 ‎(3)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 ‎(4)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 解答: 解:(1)塞子没有取下来,打开活塞时,空气无法进入分液漏斗内部,造成分液漏斗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体无法流出,‎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没有取下来; ‎ ‎(2)在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中,HCl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HCl作还原剂;‎ 故答案为:HCl;‎ ‎(3)SO2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SO2的漂白具有可逆性,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时又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而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也能使品红褪色,次氯酸的漂白不可逆,加热时,不能恢复红色,‎ 故答案为:①品红褪色;②褪色的品红又恢复成红色,无明显现象;‎ ‎(4)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水溶液中两者1:1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因而SO2和Cl2按1: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时,品红溶液并不退色,‎ 故答案为:Cl2+SO2+2H2O═2HCl+H2SO4.‎ 点评: 本题考查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氯气和二氧化硫性质的不同,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 ‎ ‎19.(16分)(2014秋•合肥期末)某学习小组为证明并观察铜与稀HNO3反应的产物是NO,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 请你根据他们的思路,选择下列药品完成实验,填写实验步骤并回答相关问题.供选择的药品:铜丝、稀硝酸、烧碱溶液、铁粉、CaCO3颗粒.‎ ‎(一)实验步骤 ‎(1)实验开始时,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 ‎(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固体药品 CaCO3颗粒 ,然后倒入过量的稀硝酸,并迅速塞紧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其目的是 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与NO反应 ;‎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置于导管口;‎ ‎(4)将铜丝向下移动插入试管液体中,使之与稀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5)将注射器插入橡胶塞向试管内推入空气,现象是 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 .‎ ‎(二)问题探究 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认为是否正确?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等质量的铜与等体积的浓、稀硝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相等 .‎ 考点: 硝酸的化学性质;实验装置综合. ‎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一)(1)对于气体的制备,组装完装置,需检查气密性;‎ ‎(2)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制取一氧化氮之前,应先排净装置中空气,可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排净空气;‎ ‎(4)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 ‎(5)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二)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Cu完全反应,铜离子浓度相同.‎ 解答: 解:(一)(1)该反应制备气体,则实验开始时,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气密性;‎ ‎(2)一氧化氮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故制取一氧化氮之前,应先排净装置中空气,可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排净空气,防止与NO反应,‎ 故答案为:CaCO3颗粒;排出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与NO反应;‎ ‎(4)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NO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向试管内推入空气,现象是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故答案为: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 ‎(二)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硝酸足量,则Cu完全反应,铜离子浓度相同,所以颜色不同与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不正确;等质量的铜与等体积的浓、稀硝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相等.‎ 点评: 本题以硝酸的性质为载体综合考查性质实验的设计,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相关实验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中等.‎ ‎ ‎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0.质量为‎10g的镁铝合金,与200mL 0.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已知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6H2O═2Na[Al(OH)4]+3H2↑求:‎ ‎(1)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2)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考点: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 分析: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但是金属镁和氢氧化钠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根据反应的方程式结合氢氧化钠物质的量进行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00mL 0.5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L×‎0.2L=0.1mol,‎ 设合金中金属铝的物质的量是n,‎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 2 2 3‎ ‎ n 0.1mol x 则:n==0.1mol,金属铝的质量为:‎27g/mol×0.1mol=‎2.7g,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100%=27%,‎ 答: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27%;‎ ‎(2)设生成标况下氢气的体积为x;‎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 2mol 3×‎‎22.4L ‎ 0.1mol x 则:x=,‎ 解得:x=‎3.36L,‎ 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3.36L.‎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计算镁和铝的化学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等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