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第一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2017级 语 文 试 题
语文试题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寥廓(kuò) 巷道(hàng) 牒血 提要钩玄(xuán)
B.谒见(yè) 鲰生(zhōu) 淬火 绿草如茵(yīn)
C.漫溯(sù) 彘肩(zhì) 颓圮 屏息以待 (bĭng)
D.弄堂(nòng) 浸渍(zì) 青荇 殒身不恤 (yǔ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这次中学生绘画大赛中,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晨阳的一幅名为《天籁》的作品,以其深入浅出的构思和清新隽永的意蕴获得一等奖。
B.山东泰安市泰山公安分局的两名民警和一名协警在与持枪暴徒斗争中,壮烈牺牲,人们从中看到了危难时刻殒身不恤的公安精神。
C.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仁川亚运会上取得了辉煌成绩,队员一归国就受到热烈欢迎,倾城倾国的人们赶到机场迎接。
D.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越来越火,加在各个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使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B.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
C.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D.近年来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铁网,目前正在加快高铁设备的出口规模。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也不愿意去接触她(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的身体。
B.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C.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D.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二、(本大题共3小题,5、6题各3分,第7题5分,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香道、茶道、花道,被中国历代文人称为“雅事中的雅事”。但茶道与花道传承之时,香道却被冷落了。
香道源于人道。环形香、线香、粉香等本就与生活十分密切。奶奶念经要点佛香,父亲驱除家中秽气要点线香,我读唐宋诗文时也与香道雅韵不期而遇。像“焚香入兰台,起草多芳言”(李白),像“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白居易),还有“欲知白日飞升法,尽在焚香听雨中”(陆游)等等,都是。香是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香文化随着祭祀祖宗、奉天敬神就开始了,并逐渐成为文人的独特爱好。如屈原的《离骚》,还有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等。至唐代,香文化更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代是一个逐渐重视人的时代,强调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在初唐日渐勃兴的文学风气推动下,品香有燃、熏、置、煮、佩等多种方式,并被赋予了三种境界:得气、得神、得道。香文化也从闻香、品香而形成了由闻香、赏烟、养生、悟道等组成的完整的香道体系。同时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闻香识人”,沉香也就成了高尚德行的象征。
沉香被称为“香中之王”,是中国文人香的基本原料。人们爱沉香不是因为《本草纲目》中所说“片值万钱”,而是从“形而下者是谓器,形而上者是谓道”的角度来重视的。沉香树并不香,香的是它的树脂,但这树脂只在刀砍斧伤、雷电摧残后,入土、入水历尽艰辛中,才由天地孕育成奇香。人们自然把它视作天地灵物。
香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这早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英国作家吉卜林说:“人的嗅觉比视觉、听觉更能挑动人们细腻的心。”作为嗅觉文化的香道,它的深度及美学价值,超越了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最能引发人们共鸣。今天世界所有名贵香水,多少都加了从沉香中提取的精油。
香道也是天道,是“禅意”。《楞严经》纪录高僧围绕沉香与佛对答,香严童子的回答是,“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踪)”。这种禅意也出现于诗人陈与义的《焚香》诗中:“明窗延静昼,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在这种境界里,香味不是从木中来,不是从火中来,也不是从空中来,更不是从烟中来,而是从心中来。这“心”,就是人的本真。正因如此,《圣经》里有沉香树是上帝亲手所栽的叙述,佛教把沉香当成敬佛圣品。
中国哲学始终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类最理想的生存、发展境界,也是人类共有的一个“梦”。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
5
(选自俞天白的《香道·人道·天道》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香道源于人道”的一项是( )(3分)
A.香与生活关系很密切,就连清洁空气都会用到香。
B.无论是祭祀祖先还是礼佛敬神,人们都离不开香。
C.香道的价值超越民族地域,最易为人理解和接受。
D.在唐代文人的推动下,香文化逐渐发展成“香道”。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孔子的《漪兰》之曲,都证明着香文化已逐渐成为了中国文人的独特爱好。
B.香文化有“得气、得神、得道”三种境界,而且逐渐摆脱了闻香、品香的雏形,进而形成完整的香道体系。
C.沉香被称作是“香中之王”,但有意思的是,香味不来源于树本身,而是被人们视作“天地灵物”的树脂。
D.《楞严经》中香严童子的回答与《圣经》中沉香树的描述,都说明香气不来自木头,也不来自烟火,而是来自心。
7.作者认为“中国香道为梦想成真提供了一种可能”,理由有哪些?请联系全文概括出来。(5分)
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解,轵(zhǐ)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③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④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⑤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⑥解。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 ②嚼:通“釂”,干杯。
③居邑屋:在家乡居住。 ④践更:服劳役。
⑤居间:从中间调解。 ⑥驩(huān):喜悦 欢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矜:夸耀
B.解使人微知贼处 微:暗中
C.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 多:大多数
D.诸公以故严重之 重:推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欲以辱解 (轲)箕踞以骂曰
B.弃其尸于道 以其无礼于晋
C.乃夜去,不使人知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
D.解遣人问其名姓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解虽然年少时为人残忍,也伤害过很多人,但后来就改变行为,能够非常友善地对待他人。
B.郭解姐姐家的孩子惹怒别人被刺身亡,郭解派人抓到凶手,了解了真实情况后公正处理了此事,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C.虽然郭解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较高,有时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他那里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D.太史公认为相较于美名而言,人的相貌如何并不重要,能够长久被人称道的是美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3分)
译文: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3分)
译文: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7分)
白 梅
【元】王 冕
5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注】王冕:元代诸暨人。幼年家贫,牧牛自学。后屡试进士不第,即焚所为文。晚年归隐九里山。
(1)这首小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高尚品质?(3分)
答:
(2)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名句名篇默写。(6分,每小题1分)
(1)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2) ,壮士一去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3)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雨巷》)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何必温馨
周国平
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
④正是这样:美好,然而空洞。这个词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温者温暖,馨者馨香。暖洋洋,香喷喷。这样一个词非常适合于譬如说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用来描绘自己对爱的憧憬,一个初为人妻的少妇用来描绘自己对家的期许。它基本上是一个属于女中学生词典的词汇。当举国男女老少都温馨长温馨短的时候,我不免感到滑稽,诧异国人何以在精神上如此柔弱化,纷纷竞作青春女儿态?
⑤事实上,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这里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⑥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一味地温馨,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⑦至于说以温馨为一种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气了。人生中有顺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当然一点儿也不温馨,却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入彻悟。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了。
⑧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温馨这个词时髦起来的真正原因。我的眼前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⑨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
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要说:
⑪爱,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⑫人生,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 (有删节)
14.怎样理解文章中“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的含义。(2分)
答:
15.作者认为“温馨”“美好,然而空洞”,这种“空洞”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6.请简要梳理作者的思路。(4分)
答:
5
17.文中第⑤⑧⑨段用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哈姆雷特”、歌剧《卡门》等文学性的内容作素材,这在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内容方面有何作用?(6分)
答:
18.从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的角度看,对个体而言,选择“温馨”与否是自由的,但作者为何还是要批判“温馨”这种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对作者的观点,你如何评价?谈谈你的看法。(7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20世纪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
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③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
④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
⑤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答:
20.根据语境,在空格内填写短语。(4分)
荆轲处变不惊,无私无畏,发图见匕刺秦王;樊哙拥盾闯帐,□□□□,披肝沥胆□□□。两位勇士的壮举都成为历史的佳话。
答:
21.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雨巷 康桥 橘子洲 大堰河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
七、作文(40分)
22.很多时候,生活就像是一潭清水,波澜不惊。你不去用心感受它,它就稍纵即逝,匆匆而过……可是你一旦停住脚步,用心体验个中细节,就会发现:在不惊的水面上也蕴含着无限的情韵。
请你补充完整以下半命题作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那一刻, 》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联合考试
高2017级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喋血 B鲰zōu D弄堂lòng)
2.B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A.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不能用于绘画或构思方面。C. 倾城倾国:形容女子容貌很美。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 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
3.C(A. 缺主语,删去“使”。B. 杂糅,“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可改为“围绕高考”或“以高考为目标”。D. 搭配不当,“加快”与“规模”不搭配。)
4.A(括号要紧跟解说内容,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放在“也不愿意”前。)
5.C(C项与题干无关)
6.C(A项是“孔子《漪兰》之曲的形成传说”,而不是这首曲子本身。B项“逐渐摆脱”说法有误,香道体系中依然有“闻香”。D项《圣经》有误,是陈与义的《焚香》诗。)
7.要点:(1)香道源于人道,与人生活关系密切;(2)香道与精神(德行)也有密切关系,人们把对香的品味提升到了衡量人品的标准;(3)香道对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有提升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4)香道也是天道,与禅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四点5分)
8.C(多:称赞,赞许)
9.C 于是,就(A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B在/对 D代词/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10.B(不是郭解派人抓到凶手的,文中是凶手“自归”)
11.(1)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得分点:去、罪、收)(3分)
(2)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得分点:见、是、也)(3分)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得分点: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4分)
12.(1)梅花。(1分)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2分)
(2)托物言志(用梅花写精神品质)、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2分,各1分)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坚信自己的高洁品质可以传扬天下的思想感情。(2分)
13.①揉碎在浮藻间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 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④以乱易整
⑤ 尤使我耳不忍闻 ⑥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14.“温馨”一词广泛流行于各种文体、各个行业中。
15.①精神上的柔弱化;②忽视爱情中的悲剧性因素;③磨灭个性,造成裂痕;④显得小气。
16.①先说不喜欢流行而时髦的“温馨”;②再阐释不喜欢“温馨”的原因;③反思“温馨”在当下流行的原因;④点明主旨,反对人们精神上的平庸。
17.①证明作者的观点;②这些事例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形成对比,强化了文章的主旨;③使文章的内容更富于文化内涵,更有深度。
5
18.①从社会的角度看,单一的个体选择“温馨”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态度流行,成为一种社会潮流时,就会使人们失去对理想主义和真正的情感的追求,在精神上趋于平庸化。作者是从社会的角度对此提出批评。(2分);
②从真正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看,“温馨”追求的是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只是一种物质的、实在的生活情趣,只是人生价值的极次要的内容,把“温馨”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会使人们忽视生活应有的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也使人们不复有壮丽的人生(2分);
③作者从社会与时代的角度、从深层的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批评,表现出了难得的清醒和忧思(2分)。
19.②④③①⑤
解析:解答连贯排序题,判断首句很关键。根据句中省略号前面“德国有……埃及有尼罗河”可判定②句是最恰当的衔接,然后④紧承②叙述一些人对“大堰河”的误解,接着根据“但是”“那么”“它……这……”等连词或代词可排定后面三句顺序为③①⑤,故答案应为②④③①⑤。
20.有勇有谋 护沛公
21.示例:1: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2:雨巷,你的凄婉迷离,你的幽怨冷漠,不正好应和了我彷徨的心境吗?
(符合意象特征1分,句式1分,修辞:拟人、反问各1分)
22.参考题目:
那一刻,我真后悔 那一刻,我落泪了 那一刻,我长大了
那一刻,我明白了 那一刻,我真幸福 那一刻,她很美
那一刻,我懂得了宽容 那一刻,我听见幸福来敲门
【参考译文】
郭解是轵(zhǐ,指)县人,字翁伯。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自夸功劳。
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剌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无理。”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有关方面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郭解迁移到关中,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
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