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中学2014-2015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永川中学2014-2015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第一期期中联合考试 ‎ 高2015级 语 文 试 题 语文试题卷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字形及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陷阱 刀削(xiāo)面 蜂拥而上 模棱(líng)两可 B.裹挟 (xiá) 绊脚石 无尚光荣 伺(sì)机而动 C.蓄养 捣衣砧(zhēn) 貌合神离 天衣无缝(fèng)‎ D.勾(gòu)当 打水漂 心喜若狂 回眸(móu)一笑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流倜傥。显得轻灵飞动的小令,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的长调,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B.舞剧《霸王别姬》在北京天桥剧场以磅礴的气势、壮美的舞姿,完整地演绎了项羽兵败诀别虞姬的悲壮故事,其舞段精彩纷呈,均可圈可点。‎ C.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上心”的并不多。长此以往,文化会变得浮泛和肤浅。‎ D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期在无形中消除老板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首领而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状况,既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振兴阅读,国家应该通过立法来保障和促进民族阅读。‎ B.教育部部长袁仁贵表示,今后的高考录取要以统一考试科目成绩为基础,同时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 C.互联网金融不但冲击传统金融,而且可能成为洗黑钱的温床,因此,必须对它实行分类监管,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也急需完善和建立公司管理制度。‎ D.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我一直以身为香港人为荣,可这一个月来,这儿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香港了。不论是旺角,金钟还是铜锣湾,整个社会秩序完全被扰乱了,所有人都受到伤害。” 香港导演王晶在就近期香港“占中”一事接受采访时说。‎ B.颐和园“大黄鸭” 风靡和童心未泯有关。“大黄鸭”与《致青春》同期走红看似巧合,却都验证着创意本身最朴素的真谛:创意是人性艺术。‎ C.毛泽东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上,而鲁迅则定位在思想家的位置上。他们虽然未曾谋面,但是毛泽东对鲁迅充满了尊敬和敬仰之情,他多次表明:“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 D.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难题。‎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 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有删改)‎ ‎5.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7‎ A.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于是形成了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村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形成了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C.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D.由于受地方性的限制,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于是终老乡土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过程中,原有生活方式暴露出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B.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7.文末说:“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为什么这样说?(5分)‎ ‎ ‎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 吴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曰:“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曰:“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曰:“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手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曰:“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酋侍侧,叱问:“何人?”某曰:“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某乃诈曰:“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曰:“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曰:“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首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曰:“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 ——节选自《清稗类钞》‎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手珠宝一囊,金二饼     手:拿出 B.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 天诛:朝廷的讨伐 ‎ C.岳旋出,上马顾曰             旋:转身 ‎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 以:认为 ‎ ‎9. 以下四组全都说明岳钟琪有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 ‎①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   ②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  ‎ ‎③解腰下佩刀授之  ④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  ‎ ‎⑤岳命竿三头徇   ⑥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 ‎ A.②⑤⑥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⑥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 C.“寒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 D.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了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慑敌顽,取得胜利。‎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4分)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 ‎ 译文:       ‎ ‎②(3分)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 译文:       ‎ ‎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对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众 多 陛 下 取 其 壮 健 以 道 御 之 足 以 无 敌 于 天 下 何 必 多 取 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贞观治道》‎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别云间 ‎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7‎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华亭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难在何处?(3分)‎ 答: ‎ ‎(2)尾联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4分)‎ ‎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 ,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4)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5)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 (班固《汉书·苏武传》)‎ ‎(6)已矣乎! ?曷不委心任去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 王敦贤 ‎ ①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 ②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 ③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 ④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 ⑤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 ⑥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 ⑦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 ⑧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做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 ⑨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 ⑩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 ‎14.为什么文章以“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为题?(2分)‎ ‎ 答: ‎ ‎15.本文写“生长在历史中的青藤”,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5分)‎ ‎ 答: ‎ ‎16.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 ‎ 答: ‎ ‎17.(1)第⑦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2分)‎ ‎ 答: ‎ ‎18.徐渭多才多艺,学识品格都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牛马走”,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也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在本文中,作者拜谒青藤书屋,极力推崇青藤精神。请简要概括青藤精神。(3分)读了此文,你是否也有所感悟,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请另举一例,简要说明“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4分)‎ ‎ 答: ‎ 六、(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7‎ ‎19.把下面的长句改为3个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韩国研发的染色技术被日本的服装公司运用而制造出能随体温或气温变化而改变颜色的T恤衫、圆领衫和运动短裤。‎ 答: ‎ ‎20.阅读下面二则新闻材料(摘录),完成题目。(5分)‎ 材料(一):‎ ‎2009年9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学第一天对全美中小学生演讲:‎ ‎“你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你在生活里会走得越远。”‎ ‎ “你的未来掌握在你的手中,除了你自己,没人能书写你的命运。” ‎ ‎ “中国和印度的学生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学习。你们将来要与他们竞争,你们在学校的成功不仅仅决定了你们的未来,也决定了21世纪美国的未来。”‎ ‎ (摘自 新华网 ‎2009年9月9日)‎ 材料(二):‎ ‎2010年12月6日‎,奥巴马在一所社区大学的演讲中多次提到中国,他列举中国在教育、科技等领域取得的领先于美国的种种成就,并以1957年前苏联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作比,称美国人正迎来新的“卫星时刻”。‎ ‎“卫星时刻”敲响的警钟,有两个暗示:一是前苏联在科技上一度超越,使美国恐慌,促使美国加强对教育和科研创新等的投资,最终美国超越了前苏联,还开发了新的技术、产业;二是奥巴马梦想着中国也像前苏联一样,到时轰然倒下!‎ ‎(摘自《重庆晚报》‎2010年12月08日,有删改) ‎ ‎(1)从材料(一)中提取三个关键词。(3分)‎ 答: ‎ ‎(2) 分析上述两则材料间的内在联系,请选取一个角度,用一句话加以点评。(2分)‎ ‎ 答: ‎ ‎21.请根据两个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书写答案不要出现数字)(4分)‎ 在进行人际沟通上,依靠互联网使用MSN、QQ等进行即时聊天的受访者为21%,利用微博的为20.6%,视频聊天的为19.2%,合计60.8%。由此看出,A. 。个人智能设备使用带来的影响调研显示,合计约有67.6%的使用者对个人智能终端的优点表示认可,从中可以看出个人智能终端有可以扩大社交圈,提高生活效率,获取海量资讯的特点,消费者也乐于接受产品智能化或云技术化带来的好处。但同时有15.5%的使用者认为,个人智能设备的使用让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时间变少;16.9%的使用者认为互联网正在替代面对面沟通。由此可见,B. 。‎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  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校联盟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联合考试 高2015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7‎ 一、1.答案C( A模棱(léng)两可 B 裹挟 (应为xié) 无尚光荣——无上光荣 ‎ D心喜若狂——欣喜若狂)‎ ‎2.答案A(风流倜傥: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 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这里应为“风格迥异”。B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用以形容表现好,事物值得肯定或赞扬。C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D求田问舍,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用来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3.答案:B(A..“阅读状况”与“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发展重要基础”搭配不当;C.“完善和建立”逻辑顺序不当;D.“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句式杂糅。)‎ ‎4.D(“人口的猛增、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应改为“,”)‎ 二、5.答案A(文中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因此,“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 ‎6.答案B(在原文的表述为“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所以可以确定该项。)‎ ‎7.①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孤立与隔膜),妨碍了现代社会的流动性。‎ ‎②乡土社会尊崇的是礼俗,它与现代社会尊崇的法理精神不符。‎ ‎③乡土社会对世界的认识只限于个别关联,影响对抽象的普遍原则(真理)的追求。‎ ‎[5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5分]‎ 三、8. 答案 C(旋,不久,很快)‎ ‎9.答案  A ‎10.答案  D 四、11.(1)答案①外面有网绳结成的城墙,在上面挂满了金铃,稍有触动就有人知道,不善于逾越的人是不能进入的。 ‎ ‎②骡子感到疼痛,都转身往回奔跑,罗卜藏丹津军阵一片大乱,于是被歼灭了。‎ ‎(2)答案: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翻译:(魏徵)答复说:军队是否有用在于能否统领得法,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发成丁男子中身体健壮的,用合适的方法统带,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再多征募尚未成丁的男子虚增人数呢?‎ ‎12.(1)答案要点:必死的决心与难舍故乡亲人的情怀。(1分)“难”字,难在抗清事业未成,(1分)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1分)‎ ‎ (2)答案要点:此联 以一种奇特的想象,形象生动地表明了(“想象”/“形象生动”,手法或表达效果正确就给2分)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1分)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1分)‎ ‎13、(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艰难苦恨繁霜鬓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鸡鸣桑树颠 ‎(5)节旄尽落 ‎(6)寓形宇内复几时 五、14.(2分)用青藤指代(或“比喻”)徐渭,(1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1分)强调了徐渭精神永存。(1分)表达敬仰之情。(1分)(后面3点打出任意一点即可给1分,全题共2分)‎ ‎15.(5分)答案要点:带着敬意拜谒青藤书屋(1分)——书房沉思徐渭生平,为其命运不公惋惜(1分)——踱进展室,深入思考不公命运价值(1分)——联系自身联系现实(1分)——回扣题目,赞颂青藤永恒(1分)(1点1分,共5分)‎ ‎16.(4分)徐渭有旷世奇才又不恃才傲物,(1分)热爱生活,(1分)却屡遭打击,(1分)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1分)‎ 7‎ ‎17.(1)(3分)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1分)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1分,答出一点即可) ‎ ‎ (2)(2分)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徐渭的巨大差距,(1分)在命运的考验面前,自己缺少自信,缺少独立的精神领地。(1分)‎ ‎18. 青藤精神:(答案要点)孤高坚守/孤傲自信、不迎合世风/卓尔不群、饱受命运摧残但始终保有自己精神领地。(1点1分,共3分)‎ 感悟示例:(1)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如梁衡《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写到的为科学而奉献青春的居里夫人,她虽有美貌却不以此当做炫耀的资本,因为她只专注于科学这片广阔的天地;她虽承受了实验的艰苦、条件的简陋但她从未放弃,因为她确信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对人类的伟大意义。因此她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领地而无悔无憾。‎ ‎(2)写作了《瓦尔登湖》的梭罗就固守了自己的精神领地。在工业化的浪潮中,他却避开了尘世的纷扰,来到瓦尔登湖畔,将自己与大自然融合。在瓦尔登湖他得到了真正的宁静。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梭罗明白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 ‎(3)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充分表明了自己的精神领地——不以物伤性,将何往而非快。正因为他用有了自己的精神领地,所以虽说世道式微,但他早已看透,早已放下,于是便可任意东西。人一旦心中有信仰,拥有自己的精神领地,便会超然脱俗,否则只会沉溺于点滴得失,迷失自我。‎ ‎(4)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不仅仅只是和鲨鱼进行了殊死的搏斗,更是坚守了自己的精神领地。他要在搏斗中证明人的顽强,坚持不懈。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无畏的面对灾难。“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这就是桑提亚哥的精神领地,他坚守住了,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5)人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领地。正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