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姜堰区2014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泰州姜堰区2014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70分)‎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虽然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 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核物质,如DNA,A错误;‎ B、绝大多数原核细胞和部分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壁,B错误;‎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C正确;‎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含有细胞膜,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能对两者进行比较,明确两者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 )‎ ‎ A.是细胞中能源物质之一 ‎ B.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 C.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 D.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 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是:①是细胞内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③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解答: 解:A、无机盐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与无机盐无关,A正确;‎ B、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Mg2+是组成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B错误;‎ C、有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时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如:Ca调节肌肉收缩,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错误;‎ D、维持细胞形态与无机盐维持细胞渗透压有关,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的功能,对于无机盐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丙氨酸的R基是﹣CH3,丙氨酸是由哪几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 ‎ A.C、H、O B.C、H、O、N C.N、P、K、H、C D.C、H、O、N、P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答: 解:由题意知,丙氨酸的R基是﹣CH3,因此丙氨酸的结构分子式是C3H7O2N,组成元素是C、H、O、N.‎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对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4.动物细胞中不存在的糖类是( )‎ ‎ A.葡萄糖 B.乳糖 C.淀粉 D.糖元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 分析: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 单糖中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中的核糖是RNA的组成部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部分,而六碳糖中的葡萄糖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乳糖是动物体内特有的;‎ 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其中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解答: 解: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单糖,A正确;‎ B、乳糖是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二糖,植物细胞中没有,B正确;‎ C、淀粉为植物多糖,动物细胞中没有,C错误;‎ D、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植物细胞中没有,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糖类的种类和分布,要求考生能够区分识记动物细胞中特有的、植物细胞中特有的以及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难度不大.‎ ‎5.下列物质中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 )‎ ‎ A.淀粉 B.载体蛋白 C.脂肪 D.麦芽糖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解答: 解:A、淀粉为非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载体蛋白为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 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C错误;‎ D、麦芽糖为还原性糖,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下列有关细胞中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含有元素C、H、0、N的物质是核酸、果糖、脂肪 ‎ B.西瓜汁含糖量高,是还原糖检测的理想材料 ‎ C.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是氨基酸 ‎ D.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 分析:脂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功能.‎ ‎(1)脂类物质主要包括脂肪,主要的储能物质,并且有保温作用;‎ ‎(2)磷脂,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3)固醇类: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殖发育,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解答: 解:A、果糖和脂肪不含N元素,A错误;‎ B、鉴定还原性糖为颜色反应,故西瓜汁虽含糖量高,但有颜色,故不适宜用于还原糖检测,B错误;‎ C、生物大分子中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C错误;‎ D、性激素、维生素D为固醇类,都属于脂质,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的种类及分布及功能.难度较小,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糖类和脂质的分类.‎ ‎7.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 A. B. C. D.‎ 考点: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 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可见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解答: 解:ABC、符合氨基酸通式的特点,都至少含有一个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BC属于氨基酸;‎ D、氨基和羧基没有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D不属于氨基酸.‎ 故选:D.‎ 点评:氨基酸通式掌握的关键: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们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8.下列关于高倍物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 C.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变暗 ‎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范围,放大了倍数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 分析:1、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物象放大的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2、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胞时,应先在低倍物镜下进行观察,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并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然后换用高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调节焦距时应转动细准焦螺旋.‎ 解答: 解: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该现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晰并将物象调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A正确;‎ B、换用高倍物镜后,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不能用粗准焦螺旋,B错误;‎ C、由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变暗,C正确;‎ D、高倍镜放大了倍数,缩小了观察的范围,D正确.‎ 故选:B.‎ 点评:对于高倍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9.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的功能却完全不同,其中最好的解释是( )‎ ‎ A.两种细胞形态不同 ‎ B.两种细胞分布位置不同 ‎ C.构成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 D.两种细胞结构不同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具有承担者,细胞的功能不同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解答: 解: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二者功能不同是由于二者蛋白质的结构不同,决定了其功能不同.‎ 故选:C.‎ 点评:对于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0.在白杨树的细胞和黄牛的细胞中,都能发现的细胞器有( )‎ ‎ A.中心体和内质网 B.线粒体和中心体 ‎ C.核糖体和线粒体 D.核糖体和叶绿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分析: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解答: 解:AB、白杨树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B错误;‎ C、白杨树的细胞和黄牛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C正确;‎ D、黄牛为动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真核细胞内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 A.线粒体和内质网 B.叶绿体和线粒体 ‎ C.中心体和核糖体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 分析: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可以分为三类:‎ 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解答: 解:A、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内质网具有单层膜,A错误;‎ B、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具有双层膜结构,B错误;‎ C、中心体和核糖体是真核细胞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C正确;‎ 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的结构,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核糖体和中心体是两种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考生要能够将细胞器进行归纳记忆,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难度不大.‎ ‎12.如图是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E与细胞识别有关 ‎ B.C兼有亲水性和疏水性 ‎ C.A在细胞膜内侧和外侧均有分布 ‎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考点: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膜的成分. ‎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表示糖类,B表示蛋白质分子,C表示磷脂分子,D表示磷脂双分子层,E表示糖蛋白.‎ 解答: 解:A、E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 B、C磷脂分子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是疏水性,B正确;‎ C、A糖类只在细胞膜外侧有分布,C错误;‎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磷脂分子是特点和排布、糖蛋白在细胞膜中的分布、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对流动镶嵌模型内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3.下列哪项是单纯扩散的特点( )‎ ‎ A.物质从高浓度一边到低浓度一边 ‎ B.需要消耗能量 ‎ C.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 ‎ D.需要载体协助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 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单纯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解答: 解:A、单纯扩散方式是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物质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属于主动运输的特点,C错误;‎ D、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14.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 )‎ ‎ A.O2 B.H2O C.K+ D.CO2‎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 分析:本题是对主动运输方式的考查,细胞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运输的浓度梯度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分析题图可知,该运输方式运输的浓度梯度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图示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答: 解:A、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 B、水分的运输是自由扩散,B错误;‎ C、K+的运输是主动运输,C正确;‎ D、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主动运输的特点和举例,对于主动运输特点的理解和判断是解题的关键,规律:由于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脂溶性的物质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 ‎15.下列关于酶的表述,全面而准确的是( )‎ ‎ A.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 B.酶是蛋白质 ‎ C.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考点:酶的概念;酶促反应的原理. ‎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点.‎ 解答: 解:A、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B错误;‎ C、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C错误;‎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包括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和特性,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 ‎16.除下列哪种因素外,都可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 )‎ ‎ A.强碱 B.强酸 C.高温 D.低温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温度(pH)能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 解:A、强碱可使酶变性失活,A错误;‎ B、强酸可使酶变性失活,B错误;‎ C、高温可使酶变性失活,C错误;‎ D、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变性失活,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尤其是温度和pH,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7.如图表示的是ATP和ADP之间的转化图,可以确定( )‎ ‎ A.A为ADP,B为AT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相同 ‎ 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X1和X2是同一种物质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 分析:A和B无法确定那个为ATP或ADP,X1和X2都是磷酸,据此作答.‎ 解答: 解:A、A和B无法确定那个为ATP或ADP,A错误;‎ B、能量1和2一个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一个是光能或化学能,是不同的,B错误;‎ C、酶1和酶2一个是合成酶一个是分解酶,C错误;‎ D、X1和X2都是磷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8.如图是为验证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所设置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向A瓶中加入NaOH溶液 ‎ B.C、E瓶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 C.可从E瓶中检测是否有酒精的产生 ‎ D.检测酒精应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分析: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2、据图分析,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否通入空气,则甲装置是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是无氧呼吸装置;有氧呼吸装置(甲)需要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无氧呼吸装置(乙)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两个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能检测CO2的产生.‎ 解答: 解:A、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以防对实验现象的干扰,A正确;‎ B、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正确;‎ C、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在B、D两瓶中加入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观察颜色是否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C错误;‎ D、检测酒精应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即在B、D两瓶中加入加入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观察颜色是否由橙色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9.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 ‎ A.H2O和CO2 B.酒精和CO‎2 ‎C.乳酸 D.酒精或乳酸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 分析: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不同生物无氧呼吸酶的种类不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解答: 解: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故选:C.‎ 点评:对于无氧呼吸的产物的理解和识记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0.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延长保鲜的原因是( )‎ ‎ A.细胞呼吸减弱 B.细胞呼吸加强 ‎ C.光合作用减弱 D.促进了物质分解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 分析:蔬菜在保鲜过程中,要进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因此,在贮存过程中,要降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解答: 解:A、细胞呼吸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因此,把新鲜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降低酶的催化效率,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蔬菜的保鲜贮存,能延长保鲜的时间,A正确;‎ B、冰箱冷藏室中,温度低,酶活性弱,细胞呼吸减弱而不是加强,B错误;‎ C、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不进行光合作用,与保鲜无关,C错误;‎ D、冰箱冷藏室中,温度低,酶活性弱,细胞呼吸减弱,抑制了物质分解,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解贮存蔬菜和水果的最佳组合条件是低温、低氧、高CO2.‎ ‎2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的氧气来自原料中的( )‎ ‎ A.水 B.二氧化碳 C.五碳化合物 D.三碳化合物 考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相关内容.‎ 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H2O﹣→2[H]+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解答: 解: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分别标记H218O和C18O2,发现只有标记 H218O 的一组产生的O2中有标记,两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和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一定对光合作用具体过程的想场所和各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非常熟悉.‎ ‎22.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 A.ATP和[H] B.CO2和ATP C.O2和[H] D.酶和O2‎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 解: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TP和[H],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本题是知识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合光合作用的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的知识点并熟练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3.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 ‎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吸收CO2,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二氧化碳的还原: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 解答: 解:‎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故选:D.‎ 点评:重点考查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也是2015届高考的重点,注意识记.‎ ‎24.叶绿体与线粒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同点是 ( )‎ ‎①具有双层膜 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③产生氧气;‎ ‎④水作为生理功能的一种原料 ⑤含有核酸 ⑥内部含有酶.‎ ‎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 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共同特点有:‎ ‎(1)都含有双层膜结构;‎ ‎(2)都含有DNA分子;‎ ‎(3)都与能量转换有关;‎ ‎(4)都有增大膜面积的方式.‎ 解答: 解:①、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双层膜的细胞器,①正确;‎ ‎②、线粒体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叶绿体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②错误;‎ ‎③、线粒体消耗氧气,③错误;‎ ‎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水分,光反应的阶段消耗水分,④正确;‎ ‎⑤、都含有DNA分子,⑤正确;‎ ‎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需要酶催化反应,⑥正确.‎ 故选:D.‎ 点评: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类似的地方,需要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比较.‎ ‎25.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 ‎ A.有纺锤体出现 ‎ B.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 C.有染色体出现 ‎ D.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考点: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 分析:有丝分裂的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的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解答: 解:有丝分裂最主要的特征:子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复制后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知识,注意题目中的“最重要”这个关键词.‎ ‎26.如图①~⑤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 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对应于①;‎ ‎(2)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且染色体散乱的排布在细胞中,对应于⑤;‎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 ‎(5)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 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①⑤④③②.‎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7.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分离分别发生在( )‎ ‎ A.间期和前期 B.间期和后期 C.间期和中期 D.间期和末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1)染色单体是间期DNA复制后形成的;‎ ‎(2)染色单体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消失的.‎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8.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 ‎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 B.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 ‎ C.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D.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考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 分析: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解答: 解:A、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 B、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 C、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C错误;‎ 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粒周围出现星射线,形成纺锤体,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9.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 的时期是( )‎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 解:A、前期和中期,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正确;‎ B、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B错误;‎ C、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D、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才开始出现染色单体,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处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解答: 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B正确;‎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C正确;‎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等概念,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性状分离和等位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1.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 分析: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解答: 解:A、A、b不是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因此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Y和y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正确;‎ C、E与E控制的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f与f控制的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等位基因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如图是遗传病系谱图.若图中Ⅲ3与一有病女性婚配,则生育病孩的概率为( )‎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 分析:分析系谱图:‎ ‎1、判断显隐性,假设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则Ⅲ1患病,则亲本肯定有患者,所以该病不会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2、假如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则Ⅲ1患病,她的父亲Ⅱ1肯定是患者,与图谱相矛盾,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a,则Ⅲ1的基因型为aa,她的双亲的基因型是Aa,因为Aa×Aa→1AA(正常):2Aa(正确):1aa(患者),所以Ⅲ3的基因型为AA、Aa;一有病女性婚配,这个有病的女性的基因型为aa,所以后代的患病率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考的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运用假设排除法正确的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能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进一步推断他们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即可.‎ ‎33.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结果如下表,如果亲本一栏中杂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组合Ⅱ中的灰色雄鼠交配,结果是( )‎ 杂交组合 亲本 后代 ‎ 雌 × 雄 灰色 白色 Ⅰ 灰色 × 白色 82 78‎ Ⅱ 灰色 × 灰色 118 39‎ Ⅲ 白色 × 白色 0 50‎ Ⅳ 灰色 × 白色 74 0‎ ‎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是灰色 D.是灰色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组合Ⅱ可知灰色是显性性状,白色是隐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杂合的;由组合Ⅳ可知灰色是纯合体,所以杂交组合Ⅳ亲本的灰色雌鼠与来自杂交组合Ⅱ亲本的灰色雄鼠交配,后代全部是灰色.‎ 解答: 解:根据第Ⅱ组亲体全为灰色,后代出现白色或第Ⅳ组灰色和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灰色可确定灰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进而确定第Ⅳ组亲本灰色为显性纯合,第Ⅱ组亲本的灰色为显性杂合,所以二者杂交结果都是灰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 ‎ A.ddTt B.DDtt C.DdTt D.DDTt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 解:A、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二种配子,即dT、dt,A错误;‎ B、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只能产生Dt一种配子,B正确;‎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C错误;‎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DT、Dt,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运用其准确判断各选项中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 ‎35.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圆粒(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F2种子为556粒(以560粒计算).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和个体数相符的是( )‎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F2个体数 315粒 70粒 140粒 35粒 选项 A B C D ‎ A.A B.B C.C D.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据此答题.‎ 解答: 解:A、在F2种子中基因型YYRR占,个体数为560×=35粒,A错误;‎ B、在F2种子中基因型yyrr占,个体数为560×=35粒,B错误;‎ C、在F2种子中基因型占YyRr占=,个体数为560×=140粒,C正确;‎ D、在F2种子中基因型占yyRr占×=,个体数为560×=70粒,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36.图1表示合在一起的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AB两图共有的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5.(填图中标号)‎ ‎(2)图1中8与有丝分裂有关,则8是中心体.‎ ‎(3)6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2中各图表示的过程中哪些与该特点有关ABD.(多选)‎ ‎(4)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3.(填图中标号)‎ ‎(5)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2、4.(填图中标号)‎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分析:分析图1:1为细胞壁,2为叶绿体,3为高尔基体,4为液泡,5为线粒体,6为细胞膜,7为细胞质基质,8为中心体,9为核仁,10为核糖体,11为染色质.‎ 分析图2:A表示胞吐过程,B表示胞吞过程,C表示自由扩散过程,D表示质壁分离过程.‎ 解答: 解:(1)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因此AB两图共有的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5线粒体.‎ ‎(2)图1中8为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3)图1中6是细胞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2中A胞吐、B胞吞和D质壁分离过程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4)图1中3是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2叶绿体和4液泡.‎ 故答案为:‎ ‎(1)5‎ ‎(2)中心体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BD ‎(4)3‎ ‎(5)2、4‎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 ‎3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丙酮酸,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需O2参与的过程是②(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4)小麦长期被水淹后会死亡,其主要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细胞有毒害.‎ ‎(5)写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③、①④是2种无氧呼吸方式,①②是有氧呼吸方式;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③、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解答: 解:(1)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丙酮酸,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能量释放的过程是①②③④,O2参与的过程是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所以可在酵母菌细胞内进行的是①②③.‎ ‎(4)由于小麦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小麦长期被水淹后会死亡.‎ ‎(5)①②过程为有氧呼吸,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故答案为:‎ ‎(1)丙酮酸 细胞质 ‎(2)②‎ ‎(3)①②③‎ ‎(4)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细胞有毒害.‎ ‎(5)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各阶段的反应和发生的场所;能够识记不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并能够掌握呼吸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38.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E、F,F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图中A是叶绿体中的色素.‎ ‎(3)在E阶段中物质的变化有:将水分解成(B)O2和[H];ADP和Pi生成ATP.‎ ‎(4)在F阶段中,CO2被C5固定生成(D)C3,D最终被还原生成C5和(CH2O).‎ ‎(5)光合作用中,E阶段利用的能源是光能,F阶段利用的能源是ATP中的化学能.‎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E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F阶段为暗反应阶段;物质A表示色素,B表示氧气,C表示ATP,D表示三碳化合物.‎ 解答: 解:(1)根据光合作用过程可以确定,图中E阶段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F阶段为暗反应阶段,F过程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2)图中A是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色素.‎ ‎(3)在光反应阶段中物质的变化有:将水分解成O2和[H];ADP和Pi生成ATP.‎ ‎(4)在暗反应阶段中,CO2被C5固定生成D的过程叫CO2固定,D是C3,最终被还原生成C5和(CH2O).‎ ‎(5)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利用的能源是光能,暗反应阶段利用的能源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故答案为:‎ ‎(1)叶绿体基质 ‎(2)叶绿体中的色素 ‎(3)O2‎ ‎(4)C3‎ ‎(5)光能 ATP中的化学能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识记光反应阶段中两个物质变化: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阶段的两个物质变化: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同时要求考生明确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9.如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2)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8条,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4条;‎ ‎(3)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的.‎ ‎(4)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2)图示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8个染色体DNA分子,分裂结束后含有4条染色体.‎ ‎(3)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的.‎ ‎(4)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 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形成子细胞的细胞壁,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故答案为:‎ ‎(1)后 ‎(2)8 4‎ ‎(3)着丝点 ‎(4)赤道板 细胞壁 点评:本题结合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 ‎40.进行自花传粉的某豆科植物,不同品种所结种子的子叶,有紫色也有白色(相关基因用A、a表示).现用该豆科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种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 组 亲本处理方法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紫色子叶 白色子叶 ‎1 甲植株自花传粉 409 0‎ ‎2 乙植株自花传粉 0 997‎ ‎3 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 1511 0‎ ‎4 丙植株自花传粉 297 101‎ ‎(1)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根据第3或4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紫色.甲植株和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2)在第3组杂交实验中,需要对母本(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处理.‎ ‎(3)第4组实验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理论值为198粒.若将丙植株与乙植株进行杂交,则子代中紫色子叶的种子:白色子叶的种子=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子叶的紫色和白色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将甲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只有紫色子叶,说明甲植株为紫色纯合体;将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只有白色子叶,说明乙植株为白色纯合体.将甲植株与乙植株杂交,后代只有紫色子叶,说明紫色为显性性状.将丙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紫色子叶:白色子叶=3:1,说明紫色为显性性状,丙植株是紫色杂合体.‎ 解答: 解:(1)该植物种子子叶的紫色和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根据第3或4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出:显性性状是紫色.由以上分析可知,甲植株和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2)在第3组杂交实验中,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的豆科植物,所以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3)第4组实验所结的紫色子叶种子中,杂合子理论值为297×=198粒.若将丙植株Aa与乙植株aa进行杂交,则子代中紫色子叶的种子:白色子叶的种子=1:1.‎ 故答案为:‎ ‎(1)3或4 紫色 AA、Aa ‎(2)母本 ‎(3)198 1:1‎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