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9月份阶段性检测题
历史试题
2015.9.25
一.单项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对井田制的解读主要有以下观点:是奴隶制度下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制度下的农村公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土地领主制;是封建制度下的家族公社制或农村公社制。造成上述分歧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西周的土地买卖频繁难以定性 B.历史可以凭主观随意分析
C.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具体表现 D.史料证据匮乏与多元史观
2.“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3.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 B.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
C.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4.《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5.关于麦哲伦环球航行,有以下两种观点。据此可知
观点1: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但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
观点2: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A.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存在争论 B.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存在分歧
C.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有待考证 D.船队环球航行成功应不容置疑
6.“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7.16、17世纪时,英国的物价上涨256%,而工资仅上涨145%。西北欧的地租也严重地落后于物价,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取向是
A.商品经济成为社会主流 B.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
C.新兴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D.封建地租仍占主导地位
8.有英国学者认为:“
珍妮纺纱机自问世之后并没有在法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资水平较低,高价购入珍妮纺纱机生产棉纱很难获利,甚至得不偿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珍妮纺纱机出现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B.珍妮纺纱机是衡量工资水平的重要参考
C.较高工资水平推动英国采用机器生产 D.法国和印度在工业革命中获利少于英国
9.《欧洲家庭史》记载,19世纪末的西欧,“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1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1.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C.中国的棉纺织业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2.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13.西方历史学家卡洛·齐波拉指出“采用煤炭作为家庭以及手工业的燃料使得英国踏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中国学者李伯重指出“由于缺煤缺资源江南不可能出现能
源革命以及材料革命因此当然不可能发展到近代工业化”。这表明
A.地理条件决定经济发展速度 B.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英国工业革命始于能源部门 D.能源缺乏是中国落伍的首因
14.卢作孚于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材料体现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
A.培养员工的关爱国家精神 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
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思想 D.关注员工的人本主义精神
1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1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B.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7.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这主要说明
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胡佛认为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严重
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干预措施 D.胡佛趁经济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18.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英国福利体制的变革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D.英国建立起了西方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19.一部回忆录中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才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
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B.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财富
C.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发生 D.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
20.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到“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
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
2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2.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了一则公告:“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已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因饲养员已全部取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
A.减少行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B.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区经济
C.扩充边区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D.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主义
23.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份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据此可知我国当时
A.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以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
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
C.致力于解决劳资之间的矛盾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D.经济建设思想中“左倾”冒进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24.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八字方针”的实施 B.文革的破坏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自然灾害的发生
25.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D.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0分)
26.(23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8分)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8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7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1945—1960年间奇迹般的增长人均生产总值从1945年
时1087美元增至1960年的2026美元。美国华尔街在战后享受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牛市
股市几乎毫无阻力的从1949年一直上涨到1957年。这种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一直持续到20
世纪70年代。对于此时美国经济如此迅猛的发展,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国内西部和南部经济
实力的增长,客观上调整了美国的经济结构,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经营现代化每个美国人即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投资者也是他们自己命运的投票者等内部因素。也有人认为是美国利用战争因素带动经济发展建立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等外部因素促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观点”。(要求:围绕材
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材料二: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的主要原因。(9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 线
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历史答题卷
26.(23分)
(1)(8分)
(2)(8分)
(3)(7分)
27.(12分)
28.(15分)
(1)(6分)
(2)(9分)
座号
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历史题参考答案
1——5 DDCAD 6——10 AAAAC 11——15 BCBAA
16——20 DCBDD 21——25 CAAAC
26. (1)条件: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领先,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政策开明。(6分)
意义:促进了中国同欧亚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2分)
(2)根源:经济基础不同。(2分)
新航路开辟是在资本主义萌发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资本的需要而进行的;中国当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发,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海外联系。(6分)
(3)政策:中国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3分)
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4分)
27.(12分)
观点一:美国二战后经济繁荣的原因是由内部因素促成的。西部和南部经济实力的增长调整了美国的经济结构,政府干预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实行社会福利制度,重视科技教育等。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赋分。
观点二:美国二战后经济繁荣的原因是由外部因素促成的。操纵控制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建立、第三世界大规模的工业化等。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赋分。观点三:认为美国二战后经济繁荣是由于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参见观点一和观点二。
评分说明
一、观点三个层次0分、2分、3分
1、观点明确。必须明确阐释材料中的观点并有表示价值观判断的词语出现如我认为、同意、赞同或者出现“观点”或者答出“有片面性、合理性、正确”等词语可以算为观点给3分。
2、只要阐释材料观点或有表示价值观判断的词语的给2分。
3、没有阐释材料观点和判断性词语的给0分。
二、史论结合四个层次0分、 3分、5 分、7 分
1、运用5个以上史实论证给7分 2、运用4个以上史实论证给5分
3、只用3个史实论证给3分 4、史实不够准确0分
四、逻辑三个层次0分、 1分、2 分
1、只有论证非常全面才给2分。
2、除观点外只要有论述除非特别少的文字一般都给1分。
3、只有孤立的观点给0分。
28.答案.(1)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城市流动。(6分)
(2)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