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三中2015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鹤岗三中2015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黑龙江省鹤岗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共75分,每小题5分,全对得5分,正确但不全得3分.)‎ ‎1.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中a与F、m间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法拉第独自在实验室测出了引力常数G值 ‎ C.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发现了天体的运动规律,总结出了开普勒第三定律 ‎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考点:物理学史. ‎ 分析:质点及点电荷采用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方法.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解答: 解:A、验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中a与F、m间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引力常数G值,故B错误;‎ C、开普勒通过观察发现了天体的运动规律,总结出了开普勒第三定律,故C错误;‎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等.‎ ‎2.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 ‎ A.路程为65m ‎ 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 ‎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 ‎ 专题:计算题.‎ 分析:竖直上抛运动看作是向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明确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各物理量.‎ 解答: 解:由v=gt可得,物体的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t==s=3s,故5s时物体正在下落;‎ 12‎ A、路程应等于向上的高度与后2s内下落的高度之和,由v2=2gh可得,h==45m,后两s下落的高度h'=gt′2=20m,故总路程s=(45+20)m=65m;故A正确;‎ B、位移h=v0t﹣gt2=25m,位移在抛出点的上方,故B正确;‎ C、速度的改变量△v=gt=50m/s,方向向下,故C错误;‎ D、平均速度v===5m/s,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竖直上抛运动中一定要灵活应用公式,如位移可直接利用位移公式求解;另外要正确理解公式,如平均速度一定要用位移除以时间;速度变化量可以用△v=at求得.‎ ‎3.如图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 )‎ ‎ A.从同一地点出发 B.A在B前3m处 ‎ C.B在A前3m处 D.B在A前5m处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 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表示加速度,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解答: 解:A物体前3秒内的位移(应用平均速度):xA=×3m=6m;也可解A问题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xA=×3×4m=6m B物体前3秒内的位移:xB=×3m=3m 两物体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说明A物体出发时应在B物体后方3m处,即B在A前3m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既要明确斜率的含义,更应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 12‎ ‎4.如图所示,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当它们相距s=7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为10m/s,方向向右,它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A追上B用的时间为( )‎ ‎ A.7 s B.8 s C.9 s D.10 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假设经过时间t,物块A追上物体B,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结合几何关系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A=vAt=4t 物体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的位移为:=10t﹣t2‎ 设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1,有 在t1=5s的时间内,物体B的位移为xB1=25m,物体A的位移为xA1=20m,由于xB1+S>xA1,故物体A未追上物体B;‎ ‎5s后,物体B静止不动,故物体A追上物体B的总时间为:.‎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追及问题,特别要注意物体B做匀减速运动,要分清是减速过程追上还是静止后被追上.‎ ‎5.建筑工人用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kg的建筑材料以0.500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m/s2)( )‎ ‎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12‎ 分析:工人站在地面上,匀加速拉升物体,同时绳子也有个力拉工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绳子的拉力,从而对工人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求出工人受地面的支持力,最后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出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解答: 解:先研究物体,以加速度0.5m/s2匀加速被拉升,受力分析:重力与绳子的拉力.‎ 则有:F﹣mg=ma 代入数据解得:F=210N,‎ 再研究工人,受力分析,重力、绳子拉力、支持力,处于平衡状态.‎ 则有:Mg=F+F支 代入数据解得:F支=490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F压=490N 故选:B 点评:虽然压力是地面所受,但应该选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要知道绳子的拉力,则必须选中物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运动定律方可求出.所以此题渗透如何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的思想.‎ ‎6.如图,质量mA>mB的两物体A、B叠放在一起,靠着竖直墙面.让它们由静止释放,在沿粗糙墙面下落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 ‎ A. B. C. D.‎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 专题:压轴题;受力分析方法专题.‎ 分析:先对整体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即做自由落体运动,然后对B结合运动情况受力分析,得到受力情况.‎ 解答: 解:A与B整体同时沿竖直墙面下滑,受到总重力,墙壁对其没有支持力,如果有,将会向右加速运动,因为没有弹力,故也不受墙壁的摩擦力,即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 由于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B间无弹力,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故选A.‎ 点评:本题关键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到整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A与B间无弹力,最后再对B受力分析,得到其只受重力.‎ ‎7.如图所示,由物体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B的质量分别mA和mB,且mA>mB.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可不计.使绳的悬点由P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到Q点,系统再次达到静止状态.则悬点移动前后图中绳与水平面所夹的角θ( )‎ 12‎ ‎ A.变大 B.变小 ‎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通过滑轮的绳子拉力大小都相等且等于物体B的重力,再对A受力分析由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可求出绳与水平面夹角不变.‎ 解答: 解:先对B受力分析可知,绳子拉力大小等于物体B的重力,即=;‎ 由于滑轮质量不计且光滑,所以滑轮两端绳子的拉力相等,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在竖直方向合力为零 可得2sinθ=,即2sinθ=,所以sinθ=,所以悬点移动前后绳与水平面夹角不变,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若滑轮的质量和摩擦不计,则通过滑轮的绳子拉力大小相等.‎ ‎8.如图所示,将两弹簧测力计a、b连结在一起,当用力缓慢拉a弹簧测力计时,发现不管拉力F多大(未超出量程),a、b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等,这个实验说明( )‎ ‎ A.这是两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 ‎ B.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 12‎ 分析:a、b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显示b弹簧的拉力和a弹簧的拉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弹簧称的示数相等,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 解:A、a、b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显示b弹簧的拉力和a弹簧的拉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它们的示数总是相等,与弹簧称无关,故两只弹簧称不一定完全相同.故A错误.‎ B、此实验不能说明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B错误;‎ C、a、b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显示b弹簧的拉力和a弹簧的拉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弹簧称的示数相等,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 D、弹簧称的运动没有改变,故此实验不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实验是证明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正确性,不能证明胡克定律、力的作用效果等等其他规律.‎ ‎9.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 ‎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功的计算. ‎ 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 分析: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物块和楔形物块不受外力作用,动量守恒,在物块下滑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向右运动,对小物块受力分析,根据物块的受力情况和功的公式可以分析各个力对物块做功的情况.‎ 解答: 解: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物块和楔形物块不受外力作用,动量守恒,在物块下滑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向右运动,所以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向右运动,由于斜面是光滑的,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斜面对物块只有一个支持力的作用,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上的,物块的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垂直,支持力做功,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当力和位移的夹角为锐角时,力对物体做正功,当力和位移的夹角为钝角时,力对物体做负功,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时力对物体不做功.‎ ‎10.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F1、F2,其合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的作用效果与F1的作用效果相同 ‎ B.F的作用效果与F2的作用效果相同 ‎ C.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 ‎ D.F的作用效果可能与F1共同作用的效果不相同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 ‎ 12‎ 分析: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 解: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F1、F2,其合力为F,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分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 所以F的作用效果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分力和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知道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11.如图所示,用铁锤敲击钢片后,A球做平抛运动,B球自同一高度同时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听”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铁锤打击的力度或者改变两球的降落高度,结果仍不变.则这个实验( )‎ ‎ A.只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 B.只能说明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 C.既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又能说明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 D.既不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又不能说明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考点: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 专题:实验题;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中,实验同时让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若两小球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而不能说明A球水平方向的运动性质.‎ 解答: 解:在打击金属片时,两小球同时做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结果同时落地,则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基础题目,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很直观的验证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 ‎12.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c是陀螺表面上的三点.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12‎ ‎ B.a、b两点的线速度始终相同 ‎ C.a、b两点的角速度比c点的大 ‎ D.a、b两点的加速度比c点的大 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向心加速度. ‎ 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 分析: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陀螺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rω,a=rω2比较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大小.‎ 解答: 解:A、a、b、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但b、c的半径不等,根据v=rω知线速度的大小不等.故A错误.‎ B、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半径相等,根据v=rω线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则线速度不同.故B错误.‎ C、a、b、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故C错误.‎ D、根据a=rω2知,a、b两点的向心加速度比c点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陀螺上各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以及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13.关于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 B.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质量的乘积成反比 ‎ C.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的距离成反比 ‎ D.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 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两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绕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速度是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解答: 解:A、人造地球卫星运行时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故A错误;‎ B、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故B错误;‎ C、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C错误;‎ D、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考查了第一宇宙速度的概念,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4.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 ‎ A.轨道半径变小 B.向心加速度变小 ‎ C.线速度变小 D.角速度变小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 ‎ 12‎ 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即可得到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根据周期变小,先得到轨道半径的变化,再得出其它量的变化.‎ 解答: 解:由于,所以,T变小,r变小,A正确.‎ 又,,r变小,an增大,B错误.‎ 由,,r变小,v增大,C错误.‎ 由,,r变小,ω增大,D错误 故选A.‎ 点评: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只与轨道半径有关,与卫星的质量无关!‎ ‎15.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1和m2的物体A和B.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磨擦.设细绳对A和B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1和T2,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 ‎ A.T1= B.T1=‎ ‎ C.T1= D.T1=‎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题目中滑轮有质量而且还转动,超出了高中的大纲要求,我们接触的题目都是轻质滑轮,质量不计,做选择题时我们不妨设m=0,按照常规题型去求解,解得结果后看看选项中哪个答案符合即可.‎ 12‎ 解答: 解:设m=0,则系统加速度a=,‎ ‎ 对A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 T1﹣m1g=m1a ‎ T1=m1(g+a)=,‎ 把m=0带入ABCD四个选项得C选项符合.‎ 故选:C.‎ 点评:该题较为复杂,题目中滑轮有质量而且还转动,超出了高中的大纲要求,我们可以把该题往熟悉的常规题型考虑,用假设法,带数字法等去解选择题.‎ 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16小题10分,17小题15分,共25分.)‎ ‎16.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m/s2,求:‎ ‎(1)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2)6~10s物体的加速度a2及其所受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0~6s的加速度a1及所受的水平推力F的大小.‎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1)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求出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 ‎(2)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以及动摩擦因数的大小.‎ ‎(3)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水平推力的大小.‎ 解答: 解:(1)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x==46m.‎ ‎(2)6~10s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摩擦力f=﹣ma2=2×2N=4N,‎ 动摩擦因数.‎ ‎(3)0~6s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 解得F=f+ma1=4+2×1N=6N.‎ 答:1)0~10s内物体运动位移的大小为46m;‎ 12‎ ‎(2)6~10s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其所受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4N,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 ‎(3)0~6s的加速度为1m/s2,所受的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6N.‎ 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速度时间图线的综合运用,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7.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0.1kg的小球自水平平台右端O点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小球飞离平台后由A点沿切线落入竖直光滑圆轨道ABC,并沿轨道恰好通过最高点C,圆轨道ABC的形状为半径R=2.5m的圆截去了左上角l27°的圆弧,CB为其竖直直径,(sin53°=0.8 cos53°=0.6,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轨道最低点B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平台末端O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H.‎ 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 ‎ 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 分析:沿轨道恰好通过最高点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 从B点到C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B点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从A到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A点速度,在A点进行速度的分解,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求出末端O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H.‎ 解答: 解:(1)恰好运动到C点,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即 mg=m vc=5m/s ‎ ‎(2)从B点到C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c2+2mgR=mvB2‎ 在B点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N﹣mg=m FN=6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N ‎(3)从A到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A2+mgR(1﹣cos53°)=mvB2‎ 所以:vA=m/s 12‎ 在A点进行速度的分解有:vy=vAsin53°‎ 所以:H==3.36m 答:(1)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小是5m/s;‎ ‎(2)小球运动到轨道最低点B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N;‎ ‎(3)平台末端O点到A点的竖直高度是3.36m.‎ 点评:本题是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相结合的典型题目,除了运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公式外,求速度的问题,动能定理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1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