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9月训练试题1(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9月训练试题1(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测试(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 ‎ 选择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1.19世纪初,不法英商开始寻找对华走私渠道。马克思曾指出,它使“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官员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从而使“中国海关所颁布的严格禁令,结果都毫不起作用”。如以此作为撰写论文的素材,下列最贴切的论题是(  )‎ ‎ A.片面最惠国待遇之我见         B.试析《南京条约》严重危害 ‎ C.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D.中国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初探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的建立最早源于(  )‎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B.《虎门条约》的签订 ‎ C.通商口岸的设立            D.势力范围的划分 ‎3.清道光帝收到耆英的奏折,更清晰地了解到英方的要求后,作了一些让步,下达谕旨(部分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再次强调“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只是询问款项如何筹措”,该谕旨(  )‎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4.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  )‎ ‎ A.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 ‎ 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 D.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 ‎5.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 A.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 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 ‎ 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 ‎ 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 ‎6.“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中“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中国家历史上的(  )‎ ‎ A.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B.秋收起义和洋务运动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7.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以下说法不能论证冯友兰现观点的是(  )‎ ‎ A.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是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 ‎ B.西方基督教思想对太平天国影响巨大 ‎ C.太平天国的纲领没有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本身 ‎ D.太平天国的主张不能超越封建社会,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8.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 8‎ 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 ‎ 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9.甲午战争时期,有人向日方提出,隶属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不属于北洋舰队,希望日军能予归还。这放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  )‎ ‎ A.关注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B.想尽快结束甲午中日战争 ‎ C.深爱民族国家并据理力争        D.缺乏民族国家的整体观念 ‎1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11.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印证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可能是(  )‎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2.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录提出于(  )‎ ‎ A.1840—1850年  B.1860—1870年  C.1880—1890年  D.1900—1910年 ‎13.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  )‎ ‎ 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 ‎ 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 ‎ 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 ‎ 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4.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符合材料中两种“爱国主义”定义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 A.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 C.维新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和维新变法 ‎15.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 类别 ‎ 主张君主立宪 ‎ 主张民主立宪 ‎ 未表明态度 ‎ 篇数 ‎ ‎11 ‎ ‎2 ‎ ‎3 ‎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 ‎ 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16.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 8‎ ‎。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  )‎ ‎ 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          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 ‎ C.实行直接的武装干涉          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 ‎17.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 ‎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8.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19.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亲自率领“国务卿士、文武将吏”拜谒明孝陵(见下图)在祭文中,孙中山强调了辛亥首义、清室退位光复中华大业的成就,并且说:“呜乎休哉!非我太祖在天之灵,何以及此?”这说明(  ) ‎ ‎ A.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B.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20.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 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21.吴晓波在《跌荡100年》中认为,“在1919年的5月、6月间,如果没有商业团体及工人的支持,‘五四运动’仅仅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学生抗议而已。在青春激荡的天安门广场的背后,以工人和企业家为主体的商业力量就是那些起着重要的作用,却不被人注意到的‘广场背后’的人。”材料最能说明五四运动(  )‎ ‎ A.工人和企业家跃升为新兴政治力量      B.得到先进知识分子领导 ‎ C.是一场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D.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2.学者傅斯年曾说:“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对以上信息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国力的觉悟”是指开始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 ‎ B.“政治的觉悟”是指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 ‎ C.“文化的觉悟”是指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 ‎ D.“社会的觉悟”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3.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8‎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4.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从“精英革命”转向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最早的是(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25.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  )‎ ‎ 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     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6.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 ‎ ‎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 B.左倾错误的发展是导致图一到二的根本原因 ‎ C.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27.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 ‎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8.“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份向共产国际的汇报说明共产党准备(  )‎ ‎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 ‎29.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 ‎ 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 ‎30.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这说明(  )‎ ‎ 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            B.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 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 8‎ ‎31.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 ‎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 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2.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 ‎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33.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 ‎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利 ‎ 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34.中英美三国在1943年冬发动了滇缅反攻战,经过三国军民的共同努力,大获全胜,打通了中印公路,加速和配合了中国反攻、盟军在东南亚战场以及太平洋战场的进程。由此可见(  )‎ ‎ A.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    B.滇缅反攻揭开了中国战场反攻的序幕 ‎ C.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的保证    D.国民党正面战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35.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 ‎ A.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B.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 C.是冷战思维的表现          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党派代表 ‎ 人数 ‎ 国民党 ‎ ‎8 ‎ 共产党 ‎ ‎7 ‎ 民主同盟 ‎ ‎9 ‎ 青年党 ‎ ‎5 ‎ 无党派人士 ‎ ‎9 ‎ ‎36.右表所示为中国某次会议代表人数统计情况。关于本次会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中国国民党“一大” ‎ ‎ B.重庆谈判 ‎ 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37.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准备暂时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险。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 8‎ 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领同浦线。”此时战争的主要态势是(  )‎ ‎ 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B.国民党军展开重点进攻 ‎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38.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39.口号、宣言、论断的出现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以下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①停战内战,一致抗日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 ‎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力量变化的趋势,其中与第二个高峰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 ‎ ‎ A.北伐战争的推动       ‎ ‎ B.南昌起义的爆发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 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20分)‎ ‎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 材料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 ‎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 ‎ 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回答: ‎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分)。 ‎ ‎(2)请结合史实举两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6分) ‎ ‎(3)结合史实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4分)并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4分)‎ 8‎ 答题卡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测试(一)答案 ‎1—10 C B B B B C C D D C ‎ ‎11—20 B D D C B A B B B C ‎ ‎21—30 C D C C C B D C B D ‎ ‎31—40 B D D C B C B C D C 8‎ ‎38.(1)原因: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知识单一,不懂科技和战争。②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③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每点2分,共6分) ‎ ‎(2)例1:洋务运动(1分),引入西方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2分); ‎ ‎ 例2:戊戌变法(1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君主专制(2分); ‎ ‎ 例3:社会结构变化,出现了买办阶层; ‎ ‎ 例4:经济结构变化,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 例5:社会生活变化,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传入; ‎ ‎ 例6:思想文化变化,西学东渐。 ‎ ‎ …… ‎ ‎(任举两例,每例1分,每个说明2分,共6分。若所举两例局限于一个方面的,只按一例得分;每个说明与事例没有逻辑关系的,只得事例的1分,说明部分不得分) ‎ ‎(3)简述: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4分) ‎ ‎ 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运动、武装起义;(2分) ‎ ‎ “走自己的路”: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队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给分。) ‎ ‎ ‎ 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