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一中2015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长阳一中2015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长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 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唯一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规范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2、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话表明:(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3、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 A.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B.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4、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 12 -‎ C.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5、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6、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中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C.消除了劳资之间的对立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7、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 ‎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  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9、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的新政、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著名改革运动,但也曾引来了普遍的质疑:“新经济政策是退回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是搞社会主义运动”、“邓小平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些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12 -‎ ‎10、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3)私人资本主义;(4)国家资本主义;(5)社会主义。这种经济思想表明 (  )‎ A.俄共(布)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当时俄国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据绝对优势 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11、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对1953、1958、1963、1973、1978、1983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12、一位英国老太太因为将磅和盎司作为计量单位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 ‎13、右图是二战后美国某跨国公司电子产品在本国及不同类型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发展阶段销售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12 -‎ A.第Ⅱ阶段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国内总量远不如在其他国家的总量 B.第Ⅲ阶段,其产品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 ‎ C.第Ⅲ阶段,其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大幅上升,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自第Ⅱ阶段以来,其产品产销两旺,表明该公司已在世界同行业中占据了垄断地位 ‎14、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⑤凸显了“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是(  )‎ A.“美元帝国”形成 B.罗斯福新政 C.美国独立 D.“冷战”开始 ‎15、历史老师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成下面的表格。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三特点的是(  )‎ 模式一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二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三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银行 ‎16、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大家高唱《快乐颂》曲调,歌词的意思其实是:‘永别了,不列颠!’ ”。这段文字应如何理解最为恰当?( )‎ A.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 12 -‎ C.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统一主义 ‎17、近年来,“大宗商品源源不断从其他新兴经济体流入中国,这些国家由于出口激增收入增加进而增加对中国制成品的消费——中国通过自身的高速增长,打开了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阀门”。这一材料表明(  )‎ A.中国制成品的进口超过出口 B.中国已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C.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加深 D.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竞争加剧 ‎18、《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9、《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0、“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21、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22、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 12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25、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朱熹的《四书集注》‎ ‎2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 ——摘自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 材料三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大紧了。把它绷得大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 - 12 -‎ 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材料四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并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6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析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原因。(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 12 -‎ 材料二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天然的长幼以及男女将每个人编入一个等级组织中,然后,根据出生位置给他课以一辈子不变的责任与义务;不管是成年之前,还是之后,甚至儿女、弟弟都六七十岁了,每个人在这个层次秩序中的地位不变,永远是在长者说话时幼者只有听话的分,只能低一等或几等,永远没有自我。从儿女出生开始,通过《三字经》等经典将他们嵌入“孔家店”,扣上“三纲”包袱,让他们任何时候都会因不服长者的意愿而内疚得无地自容。‎ 材料三 一个典型中国人的一辈子实际上是不幸的;小时候你必须无条件地听父母亲的话;年轻时最能花钱但却没钱花;等到真正有钱的中年时候又不可能幸福,因为首先要四世同堂,没有个人的空间,也要负担父母的生活;老了以后也是很不幸的,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可能看着父母亲时会想:“他怎么还这么健康,我还要养他”。如果有两个孩子,他们看着年老的父母就会互相推诿。那么,做父母亲的就在想“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要靠他们的施舍来给我生存的保证?”后代看到老年人感觉是负担,老年人看着后代又感觉要看很多面子,也处于一个更不幸福的状态。‎ 材料四 中国人和西方人都重视“家”,只是追求的“家”的境界不同。……在处于温饱与饥饿之间的农业社会里,生存是一个永恒的挑战,所以“家”的功能很难超出利益交易和保险互助,温情脉脉会过于奢侈,这种社会可能必须要有“刚性”的家庭结构,要阉割个性,否则“家”之内的经济交易就很难有确定性,这就是儒家以及任何传统农业言语化的共性。在近代西方社会生动上升,人们的收入超出温饱之后,“家”的经济功能逐渐由金融保险市场来胜任,这时的“家”文化没必要那么“刚性”,也不必约束个人的自由,因为感情的交融是逼不出的,只有基于个人权利、基于个人自由选择的“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自愿真诚的,才不是出于“义务”责任感而为的。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儿女都会照顾父母老人,只不过前者可能更多出于“义务”责任感,而后者是出自“爱”,差别即在此。‎ ‎——材料二、三、四均摘编自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儒家文化的影响。(6分)‎ - 12 -‎ ‎(3)根据材料四,概括传统中国家庭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家庭的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6分)‎ ‎28、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 问题(1)据片材料一,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材料二:读经济全球化发展图:‎ - 12 -‎ 问题(2)材料二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 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0分)‎ - 12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10 CDAAD DBDDC 11----20 CBCACDCAAC 21---25 AADDB ‎26题参考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分)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4分)‎ ‎(3)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7题参考答案:‎ ‎(1)特征:与巫相近,重视仪式。(2分)‎ ‎(2)影响:有利于维护了传统家庭的稳定与延续;抹杀了家庭成员的个性;家庭成员普遍感到不幸福。(6分)‎ ‎(3)不同:传统中国的“家”侧重强制性的经济交易功能;西方社会的“家”侧重基于自愿的感情交往功能 原因:传统农业社会下生存的需要;西方近代以来金融保险市场的逐步发展、完善。(3分酌情给分)‎ ‎28题参考答案:‎ ‎(1)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12 -‎ ‎(2)叙述: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显示出全球化开始时的无序状态。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19世纪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叶,世界银行等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的开始。(10分)‎ ‎ ‎ - 12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