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上饶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上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重点、潜能、特长班)‎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 )‎ 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B.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D.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使 ‎2、下列是古代到当代不同时期编纂的安徽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 ‎①‎ ‎《徽州府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②‎ ‎《新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③‎ ‎《庐州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④‎ ‎《蚌埠市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 ‎3、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4、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 A.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5、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 A.民主限制个人自由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 - 7 -‎ 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D.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6、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 A.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7、《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 ‎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 B.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 C.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 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8、图8是20世纪中期的宣传画。该画有助于了解(  )‎ A.“一边倒”方针的实施 ‎ 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 C.“万隆精神”的形成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9、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10、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行动反映了(  ) A. 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大局的认可 B. 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 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D. 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11、宋人赵彦卫说:“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世家大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闻阎富室(民间富有人家)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与上述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八股取士影响 C.程朱理学盛行 D.妇女地位提高 ‎12、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13、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 - 7 -‎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明,西欧生产技术的突破来自生产中精细的分工,分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则是人们利用市场兴起所造成的盈利机会的结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科技长期未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古代市场长期发展缓慢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D.专制制度的阻碍 ‎14、读下表。它说明了(  )‎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居世界位次 ‎1‎ ‎4‎ ‎2‎ ‎5‎ ‎ A.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B.美德迅速崛起,英法面临挑战 ‎ 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5、下表为1750—1850年间,英国被调查的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前所属的社会阶层分布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社会阶层 划分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8‎ ‎3.0‎ 中等阶级 ‎142‎ ‎53.3‎ 底层中等阶级 ‎85‎ ‎32.0‎ 劳工阶级 ‎31‎ ‎11.7‎ A.英国代议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B.向下的社会流动是工业化社会的一般趋势 C.工业化带来了英国社会流动的开放性特点 D.中等阶级成为了大型工业企业创办的主体 ‎16、“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英国原始积累的影响 B.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C.欧洲商业革命的作用 D.荷兰殖民范围的扩大 ‎17、“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虽其中亦有成与不成之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由此可见该局的兴办(  )‎ A.推动民间兴起办厂高潮 B.带动中国股份制公司的普及 C.冲击了传统企业经营模式 D.迅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18、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帐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19、“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 A.明末清初 B.洋务运动期间 C.抗日战争时期 D.清末民初 ‎20、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 7 -‎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一一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的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21、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 )‎ 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 ‎22、“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为此, 美国实施(或建立)了(  )‎ A.关贸总协定 B. 马歇尔计划 ‎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1938年,蒋介石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 A.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 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 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 D.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24、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 A.帝国主义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 D.反帝反封建斗争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大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近现代民族主义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完整 的思想体系。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 诺斯)‎ 材料一 “它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所有 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权力由教会向 政府转移。……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光明日报》‎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 出了 “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 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全球文明史》‎ ‎(皮特·N·斯 特恩斯等著)‎ 材料三 19世纪末,一位参观美国白宫的日本游客在自己极为满意的一首 诗中表达了这种民族情绪;我们使蛮夷痛苦地仰望,我们伟大日本东方帝 国的荣耀。‎ - 7 -‎ 中共中央 1937年 7 月 8 日卢沟 桥通电 材料四 ……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 民族主义幽灵与苏联裂变》(吴楚克)‎ 材料五 无产阶级革命是在抛弃了民族偏见提升到阶级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革命,这在人类革命史和国家史上是从来没有的。……但是矛盾的转 化绝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苏联的)问题就出在一些人简单地用社会主义革命代替了民族解放运动,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民族自身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全球通史》中所提及的“它”是指什么事件?(2分)请分析这一事 件对欧洲 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梁启超和日本游客各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不同“情绪”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五,概括苏联历史发展中潜在的问题,(2分)它产生了什么危害?(2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4分)‎ ‎26、(12分)“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请运用这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 (要求: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史实”“史论”“史识”三部分,结合材料,紧扣主题)‎ ‎27、(15分)材料一 “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王安石洞察时艰、思多虑深,以振国安民为己任实施改革。目的是为国家增加资财,方法是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来涵养税源,或节省财政开支。另一方面则在一定程度上公平税负、向普遍纳税的方向努力。单从技术层面上看,王安石这些政策设计是合理的。但它既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大调整,推行中便迭遭阻碍。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熙宁七年罢相,次年再相,九年再罢,直至人亡政息。‎ 材料二 小威廉·皮特,英国首相(任期1784—1801,1804—1806),托利党党魁,首任相时年24岁。美国革命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加上自身财政混乱和浪费,政府信誉极低,内阁不受信任。小皮特迎着困难,进行大刀阔斧的财政税制改革。在税收领域,他有两大贡献:一是系统调整了陈旧的关税壁垒;一是引进了所得税的概念并加以实施。小皮特是坚信亚当·‎ - 7 -‎ 斯密理论的第一位英国政治家,他认为高筑的关税壁垒不利于经济发展,于是他摒弃陈旧复杂的关税,代之以单一征税制,即对一种商品只征收一种税。关税混乱现象得到了整治,走私活动大大减少,国家岁入明显增加。在降低关税的同时,小皮特也广辟财源,增设了一些必要的新税。1792年他宣称征收到100万英镑的新税税款,使该年的总税额比1783年增加了47%。由于18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有针对性地收取累进的所得税显然十分必要。1798-1799年间,小皮特成功实施了所得税。今天,累进所得税已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税种。‎ ‎ ——《税制改革的两位名相——兼论中英传统税收文化差异》‎ ‎(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提到的王安石变法中的“转移支付来涵养税源”,“节省财政开支”,“公平税负、普遍纳税”的对应措施各举一例。(3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英两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改革成败的关系。(6分)‎ ‎(3)结合所学,从国家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小威廉·皮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上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重点、励志、特长班)‎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D A B C A D C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C C C D D C D B A D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大题,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1)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2 分) ‎ 影响:打击教权;有利于民族国家、民族意识兴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3 分)‎ ‎(2)梁启超:忧国、救国;(2分) 日本游客:骄傲、自大(自豪)。(2分) ‎ 原因:中国: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2分)‎ 日本:明治维新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强国。(2分) ‎ ‎(3)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2分);国共两个战场互相配合,英勇作战(1分);国际支持(1分)等。‎ ‎(4)问题: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忽视了各民族自身的发展。(2分) ‎ 危害:出现民族不满,进而导致民族分离运动。(2分)‎ ‎(5)认识:①促进民族国家、民族意识发展,但要注意极端民族主义的膨胀;②加强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抵御外辱,捍卫国家主权;③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要关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等。(言之有理皆可,一点2分,共4分。)‎ ‎26.(12分)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汴京等商业大都会。 史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等。 史识:根据宋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于欧洲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2分) ‎ ‎27.(15分)(1)青苗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3分)‎ - 7 -‎ ‎(2)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大量采用国家干预和商品货币的手段改革税制具有超前性,不易成功。(3分)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税改,建立了工业文明基础上的近代税收,顺应潮流获得成功。(3分)‎ ‎(3)征税方案经议会充分讨论通过,其合理性和社会接纳度较高。英国是法治国家,税法一经通过便具有持久的法律效力;英国已确立责任内阁制,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权力和重要性较强。英国政党政治发展,执政的保守党顺应时代推行自由主义政策,较好的团结了自由党。(6分)‎ - 7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